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2ZD237)

作品数:5被引量:72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朱景文鲁楠冯玉军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市金杜律师事务所更多>>
相关期刊:《中国社会科学》《人民论坛》《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中国高校社会科学》更多>>
相关主题:类型化良法之治比较法范式革命法律全球化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文化科学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5
视图:
排序:
中国法学教育评估探究——基于主客观指标视角被引量:3
《中国高校社会科学》2017年第6期84-96,共13页冯玉军 盖冰冰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法治评估创新及其在中国的推广应用研究"(12ZDD041)成果
针对我国法学教育评估面临的诸多问题,业界多缺乏清晰定位与实践驱动,传统上单纯基于入学情况、科研成果发表以及就业比率高低进行的教育评估实效性严重不足。从国际通例来看,主客观指标视角下的法学教育评估是较为有效的理论模型和研...
关键词:法学教育评估 主观指标 客观指标 质与量统一 
法治与改革关系的协调——以授权规则运用下的地方试验为进路被引量:1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6期120-125,共6页彭浩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法治评估创新及其在中国的推广应用研究"(12&ZD237);司法部国家法治与法学理论项目"法治指数及其中国应用研究"(14SFB2002)
法治与改革的冲突并非当前二者关系的主要方面。短期讲,二者均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长期看,法治是改革的目标,改革是法治的动力。在此前提下,当前法治与改革间的张力直接反映在如何协调法律本身的稳定性与变动上...
关键词:法治 改革 地方试验 授权规则 
中国法治建设的成效如何衡量被引量:2
《人民论坛》2016年第20期104-106,共3页朱景文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法治评估创新及其在中国的推广应用研究"(项目编号:12&ZD237)阶段性研究成果
建设科学的法治建设指标体系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提出的重要任务,我国法治评估指标体系的建立必须立足中国法治建设的实际,体现法治评估的国际经验与中国实践的结合,国家法律体系和党内法规体系的结合,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
关键词:法治评估 指标体系 治理效果 
论法治评估的类型化被引量:45
《中国社会科学》2015年第7期108-124,207-208,共17页朱景文 
作者所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法治评估创新及其在中国的推广应用研究"(项目编号12&ZD237);北京市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法治评估基础理论研究"(项目编号14ZDA05)的中期成果
法治评估不是简单地对法治发展的各个方面进行量化处理,首先要解决的是对有着不同社会结构、处在不同社会发展水平的国家或地区按照统一标准进行法治评估的可能性问题。法治包含规则之治、平等实施和良法之治几种不同的含义,但每种含义...
关键词:法治评估 类型化 规则之治 平等实施 良法之治 
全球化时代比较法的优势与缺陷被引量:21
《中国法学》2014年第1期102-124,共23页鲁楠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法治评估创新及其在中国的推广应用研究"(项目批准号:12&ZD237)的部分成果
全球化是现代性的延伸,具有脱域属性。在全球化时代,法律作为社会关系的一种规则表现,亦具有脱域的特点与表现形式。在法律全球化过程中,比较法对全球化有特殊敏感性,它所具有的比较方法、多层视角、脱域取向与反思效果等理论优势,有助...
关键词:法律全球化 脱域 比较法 范式革命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