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10JJD720013)

作品数:17被引量:102H指数:6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张志刚张志刚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安徽大学学报(哲社版)》《文史哲》《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更多>>
相关主题:宗教观宗教研究观念史基督教利玛窦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政治法律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钱穆的宗教观与中西文化比较研究被引量:3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6期5-12,共8页张志刚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中西宗教哲学比较的几组关键问题"(10JJD720013)
自明末清初中西方文化传统首次在信仰与价值层面相遇与冲突以来,"中国有没有宗教""中西文化的异同何在"这两个相关联的问题便一直困惑着中西方学术界。文章试以钱穆为例,主要依据其中、晚年论著里的思想观点,一方面力图阐释"以宗教观为...
关键词:钱穆 宗教观 中西文化比较 问题意识 
钱穆再论“中国无宗教”
《宗教与哲学》2016年第1期331-341,共11页张志刚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中西宗教哲学比较的几组关键问题”(10JJD720013)的阶段性成果
如果从观念史或学术史来看,所谓的"中国无宗教论"堪称最早形成、也最有影响的"中国宗教观"之一。然而,自明末清初来华的西方传教士提出这种观点后,中国学界虽有不少赞同者或异议者,但真正对"中国无宗教论"加以学术论证者却不多见。
关键词:中国学界 宗教论 钱穆 西方传教士 明末清初 学术史 观念史 宗教观 
“中国民间信仰研究”反思--从田野调查、学术症结到理论重建被引量:17
《学术月刊》2016年第11期5-24,共20页张志刚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中西宗教哲学比较的几组关键问题”(10JJD720013);北京大学宗教文化研究院科研项目“中国宗教研究方法的反思与重建”的阶段性成果
中国民间信仰研究,堪称中国近现代思想史与学术史上的一个"老大难问题"。这一难题早在明末清初中西方文化首次深层碰撞之时就被西方传教士提出来了,他们可谓全盘否定中国民间信仰的始作俑者。然而,近些年来的大量田野调查却告诉我们,看...
关键词:中国民间信仰 原生态的宗教-文化 中国宗教文化传统 民间信仰比较研究 宗教研究的群 众观念 
文化回馈:人类文明交流的新境界--以“佛教中国化”为例被引量:4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2期32-38,共7页张志刚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中西宗教哲学比较的几组关键问题”(项目编号:10JJD720013)
如果着眼于"外来宗教中国化的比较研究",从"玄奘西行取经"入手来探讨"佛教的中国化",那么,我们不仅可以把"佛教的中国化"视为人类文明交流与互鉴的一个范例,而且能够借此范例来展开理论反思,提出并论证一个新的理论概念——"文化回馈"...
关键词:佛教的中国化 玄奘取经 文化回馈 比较研究 人类文明交流 
胡适的宗教观及其观念史意义反思被引量:3
《学术月刊》2015年第12期145-153,共9页张志刚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中西宗教哲学比较的几组关键问题"(10JJD720013)的阶段性成果
在百年前爆发的新文化运动中,胡适堪称"摧毁旧文化、再造新文明"的一位关键人物。但在以往的胡适研究中,海内外学者大多注重其文史哲思想,而不够重视他的宗教观。其实,通过研读原著可以发现,胡适的宗教观堪称中国现代思想观念史上的"一...
关键词:宗教观 观念史 方法论 科学主义 西化思潮 西学引进 
中国宗教研究的几个关键问题被引量:3
《世界宗教研究》2015年第5期1-7,共7页张志刚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中西宗教哲学比较的几组关键问题"的阶段性成果
近些年来,当代中国宗教现状与研究越来越深受国内外学术界的关注。然而,长期以来中国宗教研究也存在诸多有待突破的理论难题,譬如,怎么阐明中国宗教与中国文化传统的内在关系,怎么理解政教关系的中国国情、怎么解释中国宗教文化的复杂...
关键词:中国宗教研究 关键问题 整体判断 群众观念 方法论意义 
“儒教之争”反思--从争论线索、焦点问题到方法论探讨被引量:10
《文史哲》2015年第3期98-118,167,共21页张志刚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中西宗教哲学比较的几组关键问题”(10JJD720013)的阶段性成果
"儒教之争"事关重大,关系到如何理解儒家、儒学或儒教的本质,如何阐释中国传统文化的特性,如何弘扬中国文化传统的精神,如何进行中外文化比较、世界文明对话等等。宗教概念问题是整个儒教之争的理论症结所在,而"比较方法"与"文化自觉"...
关键词:儒家 儒学 儒教 “儒教之争” 宗教 世界文明对话 文化自觉 
儒家的伦理底线、道德境界及其现实意义被引量:3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5期5-11,共7页张志刚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中西宗教哲学比较的几组关键问题”(10JJD720013)
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呼唤着我们探索与建构人类共同伦理。着眼于国际学界有关"道德金规则"(the Golden Rule of Morality)、"全球伦理"(Global Ethic)、"跨文化伦理比较与对话"等前沿课题的研讨现状,致力于从义理上来阐释儒家思想传统所...
关键词:儒家传统 伦理底线 道德境界 跨文化比较与对话研究 
“宗教概念”的观念史考察——以利玛窦的中西方宗教观为例被引量:1
《宗教与哲学》2013年第1期359-372,共14页张志刚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中西宗教哲学比较的几组关键问题”(10JJD720013)的阶段性成果
中国学界现用的"宗教"一词是"外来的",若像以往研究那样,主要从"翻译"或"词源"的角度来澄清"宗教概念",恐怕是远远不够的。因而,本文立意于"宗教观念史",试以"利玛窦的中西方宗教观"为例,力求深入探讨这样一个关键问题:...
关键词:宗教概念 宗教观念史 利玛窦 中西方宗教比较研究 中国宗教的整体特征 
“中国无宗教论”反思被引量:16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3期5-14,共10页张志刚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中西宗教哲学比较的几组关键问题"(10JJD720013)
若从学术史的视角来反省关于中国宗教现象的认识与研究,"中国无宗教论"可以说是最早形成、也最有影响的"中国宗教观"之一。本文试做三方面的学术探讨:(1)历史线索梳理,主要考察"中国无宗教论"的形成过程和广泛影响;(2)理论典型考察,即...
关键词:中国无宗教论 利玛窦 梁启超 宗教概念 方法论反思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