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0CD082)

作品数:12被引量:29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李宏锋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艺术研究院更多>>
相关期刊:《民族艺术研究》《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中国音乐》《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更多>>
相关主题:宫调宫调理论戏曲音乐古谱工尺谱更多>>
相关领域:艺术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清代工尺七调系统的丰富发展与多类型并存被引量:6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16年第2期66-80,共15页李宏锋 
2010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项目"宋以来宫调理论变迁及其与音乐实践的关系"(10CD082)
文章依据文献史料和传统音乐调名遗存,梳理明清自俗乐二十八调转型为工尺调名后,不同工尺调命名体系的历史演化逻辑、乐学内涵特征和相互联系。认为,明末以来的工尺调名实践应用,存在"正宫调系统→小工调系统→乙字调系统"的演化历程。...
关键词:工尺七调 正宫调 小工调 乙字调 俗乐(燕乐)二十八调 宫调理论 
元杂剧宫调的实践基础与乐学内涵(下)
《中国音乐》2016年第2期40-48,共9页李宏锋 
2010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项目"宋以来宫调理论变迁及其与音乐实践的关系"(立项批准号10CD082)阶段成果
本文以现存元杂剧宫调的乐学内涵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相关史料的梳理统计并结合考古遗物和传统音乐遗存,认为明清南北曲实践中的俗乐宫调情况并非元杂剧宫调历史原貌,不能以此作为元杂剧宫调无调高、煞声等内涵的依据。元杂剧以管色为主...
关键词:元杂剧 俗乐二十八调 管色实践 工尺七调 宫调变迁 戏曲音乐 
智化寺京音乐四调名义考被引量:1
《音乐研究》2016年第2期15-28,共14页李宏锋 
2010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项目“宋以来宫调理论变迁及其与音乐实践的关系”(课题编号:10CD082)阶段成果
智化寺京音乐是我国北方佛教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音乐渊源深厚、传承有序,有五百七十多年历史,今已传至第27代。作为明英宗宠信太监王振的家庙用乐,智化寺音乐诞生之时便与明代宫廷礼仪用乐密切相关,一些曲牌甚至可上溯至唐宋时...
关键词:佛教音乐 中国古代音乐  名义 历史信息 活化石 杨荫浏 唐宋 
《瑟谱·诗新谱》的宫调应用特点——兼谈传统雅乐遗产的现代价值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16年第1期75-91,96,共18页李宏锋 
2010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项目<宋以来宫调理论变迁及其与音乐实践的关系>(立项批准号:10CD082)阶段成果
宋末元初熊朋来创作的《瑟谱·诗新谱》尽管以"复古"为主旨,力图弘扬周代诗教传统,但从其音乐本体形态看,熊氏不明古瑟调弦之制,不察二十八调闰角之实,以"从其月律"或"因其物性"作为宫调选用标准,其精心创制的《诗新谱》并非上古雅乐正...
关键词:熊朋来 《瑟谱·诗新谱》 雅乐  宫调 俗乐二十八调 礼乐文明 
元杂剧宫调的实践基础与乐学内涵(上)被引量:1
《中国音乐》2016年第1期50-61,共12页李宏锋 
2010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项目"宋以来宫调理论变迁及其与音乐实践的关系"(立项批准号10CD082)阶段成果
本文以现存元杂剧宫调的乐学内涵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相关史料的梳理统计并结合考古遗物和传统音乐遗存,认为明清南北曲实践中的俗乐宫调情况并非元杂剧宫调历史原貌,不能以此作为元杂剧宫调无调高、煞声等内涵的依据。元杂剧以管色为主...
关键词:元杂剧 俗乐二十八调 管色实践 工尺七调 宫调变迁 戏曲音乐 
唐宋俗乐二十八调的管色实践基础被引量:5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15年第2期58-69,161,共12页李宏锋 
2010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项目<宋以来宫调理论变迁及其与音乐实践的关系>(项目批号:10CD082)阶段性成果
唐宋俗乐二十八调是我国古代音乐理论发展的重要成果,在唐宋及其后的音乐实践中得到广泛运用,影响深远。本文在研读前辈学者成果基础上,立足中外古代音乐文献和传统音乐遗存,拟从管色乐器定律特性、使用谱字、演奏指法、二器并用等方面...
关键词:俗乐(燕乐)二十八调 管色 工尺七调 正宫调系统 小工调系统 宫调理论 音乐实践 
“笛色谱字调定位尺”小考被引量:2
《民族艺术研究》2015年第1期128-136,共9页李宏锋 
2010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项目"宋以来宫调理论变迁及其与音乐实践的关系"(立项批准号10CD082)阶段成果
《中国音乐文物大系·北京卷》收录的众多音乐文物中,有一件中国历史博物馆(今中国国家博物馆)藏的传世清代"笛色谱字调定位尺"。该尺由紫檀木质地的一块木板和一个木条拼合而成,木板中间开有凹槽,木条嵌于木板槽内,可左右拉动。木板与...
关键词:“笛色谱字调定位尺” 工尺七调 正宫调 小工调 俗乐二十八调 音乐考古  乐实践 
明清戏曲传承中工尺谱的作用及首调唱名法的确立被引量:5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14年第1期53-65,共13页李宏锋 
2010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项目"宋以来宫调理论变迁及其与音乐实践的关系"(10CD082)
文章从明代戏曲创腔体制、明清之际家乐戏班传承方式变迁等方面,探讨工尺谱在当时戏曲音乐传承中的作用,及其首调唱名法的确立时代与原因。笔者认为,明代戏曲以"腔句"为主要特征的创曲方法,使工尺记谱在明代戏班的口传心授过程中并非绝...
关键词:工尺谱 格律谱 首调唱名 固定调唱名 工尺七调 戏曲音乐 
伊斯兰音乐传播对变体燕乐音阶的若干影响被引量:1
《音乐传播》2014年第1期10-19,共10页李宏锋 
2010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项目"宋以来宫调理论变迁及其与音乐实践的关系"(立项批准号:10CD082)阶段性成果之一
唐宋以来,东流的伊斯兰文化除向印度、南洋传播外,还经中亚内陆与海路到达我国新疆、西藏、内蒙古、沿海城市乃至中原各地。穆斯林群体与中国本土居民深度融合,带来语言、文字、艺术、信仰、习俗等新的文化因素,伊斯兰音乐在此过程中对...
关键词:伊斯兰音乐 变体燕乐音阶 音乐传播与交流 中立音 宫调理论 比较音乐史学 
从敦煌乐谱及其他唐乐古谱译解看唐俗乐调的若干问题被引量:7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13年第4期27-40,共14页李宏锋 
2010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项目"宋以来宫调理论变迁及其与音乐实践的关系"(立项批准号:10CD082)阶段成果
"敦煌乐谱"自发现至今,中外诸多学者对其解读倾注大量心血,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其中逐步为学者证实的相对稳定的结论,是古代乐谱留给我们的宝贵信息,对深入了解唐宋音乐形态,尤其是音高组织形态(如调式、调高、调性等)特征,提供了难...
关键词:二十八调 唐俗乐调 敦煌乐谱 五弦琵琶谱 音乐实践 唐代音乐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