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尺谱

作品数:342被引量:557H指数:1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艺术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陈根方鲍开恺吴晓萍王耀华吕鹏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央音乐学院杭州师范大学福建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杭州市属高校重点实验室科技创新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京杭大运河北首的传统民间音乐非遗——“延寿圣会音乐”初探
《文物天地》2024年第12期50-53,共4页张一龙 姚岫荃 
“延寿圣会音乐”源于北京通州张家湾的牛堡屯前街村,是一种结合佛教乐曲和武术的传统音乐形式,已有300余年历史。其乐器以管子、笙、笛、鼓等为主,采用工尺谱记谱,独具特色。尽管通过口传心授的方式传承面临着现代社会的挑战,但依然在...
关键词:延寿圣会音乐 佛教音乐 工尺谱 啊口 非物质文化遗产 
《梅兰芳歌曲谱》:刘天华国乐改进的历史见证
《影剧新作》2024年第4期160-173,共14页柳琳 
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梅兰芳缀玉轩藏‘中国戏剧图案’(1930)校释与传播价值研究”(编号:24BB043)阶段性成果;2023年西安音乐学院校级科研基金项目“1930年‘梅兰芳访美图谱’中的乐器研究”(编号:xyky20223yb14);2023年新增研究生课程项目《梅兰芳艺术研究及学术前沿》阶段性成果。
《梅兰芳歌曲谱》是梅兰芳访美宣传材料中的重要支撑。歌曲谱由刘天华参与编译,体现了梅兰芳个人在20世纪20年代访美演唱版本的直接选择,也展现了近代工尺谱向五线谱转化的一次成功范例。于梅兰芳访美活动而言,《梅兰芳歌曲谱》经历了...
关键词:梅兰芳 《梅兰芳歌曲谱》 刘天华 工尺谱 国乐改进 
对赵如兰宋乐研究的误解与悟解
《中国音乐学》2024年第4期79-91,共13页于韵菲 
2020年度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项目“英语世界中的宋乐研究”(2020PJC104)阶段性成果。
赵如兰对宋乐术语的注音,遵循赵元任主导改革的国语罗马字拼音法式。赵如兰的宋乐研究专著,据其博士学位论文修订而成,二者之间不可划等号。赵如兰的宋乐研究专著题名,并非“文献阐释”“资料诠释”“史料注释”等宽泛之说,据其本意,实...
关键词:赵如兰 俗字谱 减字谱 律吕谱 工尺谱 宫调 
罗婺土司遗存工尺谱抄本及其曲牌研究
《中国音乐》2024年第5期25-35,共11页张丽 
2022年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中国乐学理论体系研究”(项目编号:22ZD12)的阶段成果。
罗婺土司遗存工尺谱抄本及其曲牌是中央王朝借助土司对边地实施“以文化民”“以夷制夷”政策的音乐物证。经史料、谱式、印章多方互证,推测盖有彝文印章的工尺谱为清康熙年间以后的土司传本,其译谱和韵谱具有稳定性和变异性特征。罗婺...
关键词:罗婺土司 工尺谱抄本 曲牌 
集前人足印,铺后人之路--沉痛悼念杨久盛先生
《非遗传承研究》2024年第3期12-13,共2页田青 
辽宁鼓乐是2006年入选中国第一批国家级非遗名录的项目,老话说:“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我虽然时任“音乐类”评审专家组的组长,详细阅看了项目申报书和影像资料,也曾多次实地考察、多有闻见,但对传统深厚、传承有自、曲目丰富、技...
关键词:项目申报 内行看门道 影像资料 技艺精湛 工尺谱 评审专家组 非遗名录 
一本书的三次蜕变——《振飞曲谱》编辑札记
《编辑学刊》2024年第4期48-52,共5页李娟 
《振飞曲谱》作为戏曲典籍中的活态文献代表作之一,四十年间,应南北曲友的热切期盼,先后推出三版。文章以第三版全媒体典藏版为切入点,聚焦新时代背景下编辑如何适应市场需求、创新图书形态、大胆探索尝试,创造性地将一本“旧书”以立...
关键词:《振飞曲谱》 旧书新做 融合创新 工尺谱字库 
专栏:晚清近代工尺乐谱研究
《中国音乐》2024年第4期88-90,共3页李亚 
[主持人语]李亚副教授: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张振涛研究员言:“推动音乐史发展的关键技术之一,就是千百年来音乐家不断追求和完善的乐谱”。①进而言之,乐谱作为中国传统音乐律、调、谱、器之研究范式的重要一环,往往是断定传统乐...
关键词:中国传统音乐 记谱法 谱字 工尺谱 历史发展脉络 乐谱 东亚传播 音乐史 
记谱教训
《中国音乐》2024年第4期91-96,117,共7页张振涛 
研究笙管乐,就要研究大曲;研究大曲,就要讲究谱本;讲究谱本,就要找到标本。这个标本,在河北省雄县。雄县谱本,一是存目完好,二是记年明确,三是抄列目录。三项指标,缺一不可。大曲研究,宫调定位,莫相统摄,不胜困弊,盖因未能找到坐标。拥...
关键词:记谱 工尺谱 对照谱 笙管乐 曲调考证 
说“桥”——论晚清江南丝竹古曲《肆合》的形态演变
《中国音乐》2024年第4期97-109,共13页李亚 
2019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青年项目“晚清至民国丝竹工尺谱本整理与研究”(项目编号:19CD175)的阶段成果。
“四合”作为江南丝竹音乐形态构成最为重要的部分,它在乐种发展的过程中,因流传地域、乐社、乐人、传承等各方面的因素,形成了既有共性又富于个性的诸般面貌。可惜,这首结构极为庞杂且极具艺术价值的江南丝竹联套乐曲,在当下却濒临失传...
关键词:晚清 工尺谱 江南丝竹 《四合如意》 《桥》 
民间工尺抄本《庆余堂》谱研究
《中国音乐》2024年第4期118-128,137,共12页徐鑫 
2019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青年项目“晚清至民国丝竹工尺谱本整理与研究”(项目编号:19CD175)的阶段成果。
本文以上海阳刚民间音乐馆收藏的一本工尺抄本为研究对象。该乐谱封面残缺,残页右下角留有“庆余堂”三字,底页写有人名“杨漱洁”,封底有用黑色水笔写的“道光辛丑年”。作为一本丢失传承信息的民间工尺抄谱“孤本”,该谱的成谱年代、...
关键词:《庆余堂》 工尺谱 考证 曲牌 吹打乐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