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0CKG001)

作品数:10被引量:48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魏东胡耀武朱泓邵会秋张昕煜更多>>
相关机构:吉林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更多>>
相关期刊:《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人类学学报》《科学通报》《考古与文物》更多>>
相关主题:墓地人骨稳定同位素分析稳定同位素N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生物学农业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东周时期内蒙古中南部人群和文化融合进程中的农业经济——以和林格尔大堡山墓地人骨C、N稳定同位素分析为例被引量:9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18年第2期200-209,共10页张昕煜 张旭 索明杰 魏东 胡耀武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41373018);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10CKG001)资助
东周时期,内蒙古中南部是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竞相角逐的舞台.在该地存在的多人群并存、文化并举的基本格局,随着战国中晚期赵、秦等诸侯国势力的北扩,转变为中原文化日益繁盛之势.中原地区特有的农耕经济(如粟作农业),究竟对内蒙古中南...
关键词:大堡山墓地 内蒙古中南部 粟作农业 碳、氮稳定同位素分析 
The influence of agriculture in the process of population integration and cultural interaction during the Eastern Zhou Period in central-south, Inner Mongolia: Carbon and nitrogen stable isotope analysis of human bones from the Dabaoshan cemetery, Helingee被引量:1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2018年第2期205-214,共10页ZHANG XinYu ZHANG Xu SUO MingJie WEI Dong HU YaoWu 
supported by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Grant No. 41373018);National Soci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Grant No. 10CKG001)
Central-south Inner Mongolia, China, is highly sensitive to the cultural interactions between sedentary agriculturalists and nomadic pastoralists during the Eastern Zhou Period(770–256 BC). The previous pattern of mu...
关键词:Dabaoshan cemetery Central-south Inner Mongolia Millet agriculture Carbon and nitrogen stable isotope 
小河沿文化先民生活方式初探:以河北姜家梁遗址为例被引量:7
《人类学学报》2017年第2期280-288,共9页刘晓迪 王婷婷 魏东 胡耀武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373018);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2015CB953803);国家社科基金(10CKG001)资助
长期以来,学界普遍认为,小河沿文化先民的粟作农业活动减弱,导致其文化较红山文化出现衰落的迹象。本文对河北阳原县姜家梁遗址(小河沿文化雪山一期类型)出土的人骨进行了C、N稳定同位素分析,发现:先民骨胶原的δ^(13)C均值(-7.0±0.3‰...
关键词:燕山南北地区 小河沿文化 C N稳定同位素 姜家梁遗址 
新疆下坂地墓地人骨的C,N稳定同位素分析:3500年前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启示被引量:10
《科学通报》2016年第32期3509-3519,共11页张昕煜 魏东 吴勇 聂颖 胡耀武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373018);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0CKG001);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15CB953803)资助
公元前2千纪下半叶,以蒙古人种、粟作农业(包括粟和黍)、彩陶等为特征的东方人群已到达新疆中部,并与安德罗诺沃文化等西方文明发生碰撞、交流甚至融合.然而,受益于新的考古发现,以粟黍为代表的东方文化要素在公元前3千纪~前2千纪时...
关键词:下坂地墓地 C和N稳定同位素 粟类食物 东方文化因素 
古代人类遗骸标本陈列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关建议
《中国博物馆》2013年第3期94-97,共4页魏东 孙晓晔 张琳琳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项目编号:11&ZD182);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项目编号10CKG.001);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特殊学科点项目(项目编号:J1210007)的资助
我国博物馆的古代人类遗骸陈列中,普遍存在主题不突出、缺乏科学复原的准确性、信息含量偏低,遗骸保存情况欠佳等问题。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要提高陈列设计中体现的科学性和信息含量,充分认识到在主题不同的陈列中人类遗骸的地位与作...
关键词:人类遗骸 陈列设计 藏品信息 
河套东部地区春秋战国时期墓地的分期及相关问题被引量:3
《考古与文物》2013年第4期69-80,共12页蒋刚 陆韵语 
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中国北方地区商周时期装饰品综合研究"(11XJC780001);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05JJD780004);中国博士后资助项目(编号:2012M510912);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项目编号:10CKG001)
根据陶器类型学分析,河套东部地区春秋战国时期的墓葬遗存可以分成六期,时间从春秋晚期到战国晚期。这些墓葬遗存可以分成四大类,相互之间存在四个层次的关系。从陶器的联系来看,河套东部地区春秋战国遗存与属于燕文化区的冀北地区的文...
关键词:河套东部地区 墓地 陶器 分期 
关于草原考古的几个问题——从库兹米娜《印度—伊朗人的起源》一书谈起被引量:1
《西域研究》2012年第4期67-75,共9页邵会秋 
吉林大学基本科研业务费资助项目 ( 项目编号: 2010ZZ042) 研究成果;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 ( 项目编号: 10JJD770001);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 项目编号: 10CKG001) 的资助
爱莱娜·库兹米娜的著作《印度—伊朗人的起源》以考古学为基础,综合了语言学、文献学、民族学和人种学等大量的相关资料,给读者展示出了公元前2千纪草原地区青铜文化发展的动态画卷。本文对书中的主要成果进行简单的介绍,同时对安德罗...
关键词:印度-伊朗人 安德罗诺沃 畜牧文化 吐火罗人 青铜时代 
哈密天山北路墓地出土颅骨的测量性状被引量:8
《人类学学报》2012年第4期395-406,共12页魏东 赵永生 常喜恩 朱泓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资助(批准号10CKG001)
本文是对出土于新疆哈密地区天山北路青铜时代墓地颅骨测量性状的研究。文中公布了24例天山北路墓地古代人群77项颅骨测量性状基本数据,在此基础上,对男、女两性的测量性状特点进行了统计分析,并结合考古学文化研究和分子生物学研究的...
关键词:古代新疆 表现型 测量性状 过渡人群 
新疆哈密黑沟梁墓地出土人骨的创伤、病理及异常形态研究被引量:5
《人类学学报》2012年第2期176-186,共11页魏东 曾雯 常喜恩 朱泓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资助(批准号10CKG001)
本文是对出土于新疆哈密黑沟梁墓地古代人骨的病理、创伤及异常形态的综合研究。通过检查,笔者发现齿科疾病、关节疾病、创伤等病理现象在该人群中都有一定频率的出现。在对这些现象进行客观描述的基础上,本文对这些病理现象出现的原因...
关键词:黑沟梁墓地 人骨 创伤 病理 功能压力 
塞伊玛—图尔宾诺遗存与空首斧的传布被引量:6
《边疆考古研究》2011年第1期73-92,共20页邵会秋 杨建华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青铜时代与早期铁器时代中国北方与欧亚草原的交往”(编号:10JJD770001)中期研究成果;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编号10CKG001);吉林大学基本科研业务费资助项目(编号2010ZZ042)资助
塞伊玛一图尔宾诺遗存(Seima-Turbino)是欧亚草原青铜时代考古最重要的问题之一,从最早1912年塞伊玛墓地的发掘至今,很多学者对该类型遗存都提出过自己的见解。然而由于早先的发掘是非专业的,对墓地本身破坏严重,随葬品都失去了出土位...
关键词:空首 伊玛 图尔 朱开沟遗址 青铜时代 卡拉苏克文化 石范 边疆考古研究 铜匕 青铜文化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