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05JZD0007)

作品数:8被引量:119H指数:6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吴鹏王灿发傅学良胡静罗丽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政法大学北京理工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资源科学》《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公民与法(法学版)》更多>>
相关主题:生态修复采煤塌陷区土地复垦法制环境善治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8
视图:
排序:
健全完善法律机制 遏制地下水质恶化被引量:1
《环境保护》2013年第12期27-29,共3页王灿发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环境侵权救济机制立法研究>(05JZD0007)
我国早就有了防治地下水污染的立法,但地下水质状况却令人堪忧。现有立法措施不严且违法惩罚太轻,执法机构有法不依和执法不严,公众监督缺乏信息、渠道和手段是重要原因。因此,健全机制,通过法律手段遏制地下水质恶化非常关键。
关键词:水质恶化 法律机制 执法机构 地下水污染 水质状况 公众监督 法律手段 乏信息 
生态修复法制初探——基于生态文明社会建设的需要被引量:33
《河北法学》2013年第5期170-176,共7页吴鹏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环境侵权救济机制立法及研究>(05JZD0007)
更加关注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社会的和谐稳定是社会经济发展,全面建设生态文明社会的必然要求。当前,具有社会和自然双重修复功能的生态修复手段已经成为生态文明社会建设的主要措施,但是真正意义上的生态修复法律制度在我国仍然处于初级...
关键词:生态修复 生态文明 法制 良法 环境善治 
论采煤塌陷区生态修复法律制度的完善——以淮南市采煤塌陷区为例被引量:18
《资源科学》2013年第2期455-461,共7页吴鹏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环境侵权救济机制立法及研究"(项目批准号:05JZD0007)
生态修复是全新的采煤塌陷生态环境社会治理模式,主要指在人工条件下对原有被破坏生态环境进行恢复、重建和修整使其更适合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过程。生态修复法的价值体现在它对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及其对公众社会正义、...
关键词:采煤塌陷区 生态修复 环境正义 分配正义 淮南市 
论《矿产资源法》的修订:以矿区生态修复为要点的思考被引量:7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1期64-70,共7页吴鹏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05JZD0007)
自1986年我国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矿产资源法》颁布以来,历经20多年的社会经济发展变化,其原有的立法思想及主要条款的规定已经越来越不适应我国矿产资源开发与利用的需要。目前,有关部门正在对该法展开新一轮的修订,建设生态文明矿区...
关键词:环境与资源保护 生态修复 《矿产资源法》 生态文明矿区 土地复垦 
浅析生态修复的法律定义被引量:29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1年第3期63-66,共4页吴鹏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环境侵权救济机制立法及研究>(项目批准号:05JZD0007)
生态修复是对生态环境进行有效保护和改善的重要活动。目前环境科学领域研究过程中不断将生态修复与其他相近概念进行混用,造成生态修复研究的主题不明确,难以将其研究成果直接运用或指导法学领域的研究。生态修复仅仅停留于自然科学研...
关键词:生态修复 土地复垦 生态恢复 生态重建 采煤塌陷区 
论我国《环境保护法》的修改被引量:28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3期29-35,共7页王灿发 傅学良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环境侵权救济机制研究"资助(05JZD0007)
我国现行《环境保护法》已经远不能满足环境保护形势变化的需要,对其修改完善势在必行。修改的指导思想应当坚持"宏观转向"与"微观重点突破"相结合,修改的模式应当以基本法为目标,以解决重点问题为立足点,向政策法和理念法倾斜。修改的...
关键词:环境保护法 可持续发展 公众环境权益 
论海洋环境污染损害诉讼请求——兼《海洋环境保护法》第九十条第二款之解读被引量:8
《公民与法(综合版)》2011年第5期6-7,11,共3页胡静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大攻关项目"环境侵权救济机制立法及研究"(项目编号:05JZD0007)的阶段性成果
海洋环境污染造成的损害按照受害主体分为渔民的损害和国家的损害。渔民的诉求包括根据债权法要求赔偿渔业损失和根据物权法要求恢复海洋环境原状。行政机关代表国家提出的诉讼请求有索赔海洋环境容量的损失和天然渔业资源的损失。国家...
关键词:养殖权 捕捞权 环境容量 
日本环境侵权损害赔偿制度的创新及其启示被引量:2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2期48-51,共4页罗丽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环境侵权救济机制立法及研究>(05JZD0007)
与一般侵权行为相异,环境侵权行为的间接性、潜伏性、持续性以及伴随性等特性,使审判机关确定环境侵权行为人损害赔偿民事责任极为困难。因此,为适应环境侵权损害的新特点,对传统损害赔偿理论予以创新,已成为救济受害人、强化加害人民...
关键词:包括请求 一律请求 环境侵权损害赔偿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