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032020)

作品数:21被引量:89H指数:6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马林李祖义古练权陈颖乔薇更多>>
相关机构:中山大学中国科学院广东药学院上海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应用化学》《有机化学》《Control Theory and Technology》《中国生物工程杂志》更多>>
相关主题:生物催化绿色化学有机合成化学催化硅胶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化学工程生物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以甘氨酸为核的扇形树枝状高分子荧光及载药性能研究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2008年第S1期132-135,共4页王珊珊 马林 王虹 王帅 陈金华 崔强 张雷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资助项目(20032020)
树枝状高分子(Dendrimer)是一类具有三维结构的高分子,因其链骨架有许多末端,结构形状象树枝而得名。与其他线性或枝化高分子相比具有高度的几何对称性、精确的分子结构、大量的官能团、分子内存在空腔及分子链增长具有可控性等特点。...
关键词:聚酰胺-胺 树枝状高分子 荧光性能 载药性能 
苯甲醛及其类似物对酪氨酸酶抑制作用的研究被引量:16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第5期41-44,共4页乔薇 巫晓琴 黎峰 崔强 闫素君 马林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032020)
酪氨酸酶是一种金属铜蛋白,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在生物体合成黑色素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分别以多巴和以邻苯二酚作为酪氨酸酶催化底物,对苯甲醛及其类似物对酪氨酸酶抑制作用机理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并利用CD(圆二色谱)研究了苯甲醛类化...
关键词:酪氨酸酶 抑制 苯甲醛 圆二色谱 
L-抗坏血酸-6-对羟基苯甲酸酯的合成及抗氧化活性研究被引量:17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第4期59-62,68,共5页巫晓琴 乔薇 闫素君 黎峰 李宁琳 马林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032020)
采用直接酯化法,合成了L-抗坏血酸-6-对羟基苯甲酸酯(APHB),并从清除羟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DPPH自由基能力及还原能力测试4个方面研究了它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L-抗坏血酸-6-对羟基苯甲酸酯对上述3种自由基均有较好的清...
关键词:L-抗坏血酸 对羟基苯甲酸酯(尼泊金酯) L-抗坏血酸-6-对羟基苯甲酸酯 合成 抗氧化 
丹参酮类化合物对醛糖还原酶抑制作用的研究被引量:7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第3期59-63,共5页杜志云 覃江克 乔薇 马林 古练权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资助项目(20032020)
从西藏灵芝丹参的脂溶性提取物中分离出了12个丹参酮类化合物,并对这些化合物对牛晶状体醛糖还原酶的抑制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丹参酮类化合物对醛糖还原酶均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其中带有半醌结构的丹参酮类化合物化合物S6、S7、S8、...
关键词:丹参酮 醛糖还原酶 抑制剂 
生物活性香豆素类化合物的合成研究进展被引量:5
《广东药学院学报》2007年第3期342-346,共5页沈琼 古练权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资助项目(20032020)
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近年来有生物活性香豆素类化合物的合成研究进展。提示,寻找有效的先导化合物、合成并筛选出高效低毒的香豆素类衍生物已成为药物研发工作的重要方向之一,可为研制新的生物活性香豆素类药物提供新的途径。
关键词:香豆素 生理活性 合成 进展 
生物催化制备香精香料被引量:11
《有机化学》2007年第3期377-384,共8页姜标 汪桦 李祖义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20032020)资助项目
对于由细菌、真菌和酵母生产多种生物香精香料的潜力作了综述.归纳了微生物工艺相对于化学合成或萃取的优势.记述了由特定底物的生物转化合成香精香料.讨论了一些商业化工艺.
关键词:生物催化 生物香料 香精 
氧化酶及烷烃氧化被引量:1
《有机化学》2007年第2期209-217,共9页姜标 伍登熙 左亚军 郜莉 李祖义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20032020)资助项目.
记述了氧化酶在生物催化中的应用.较之传统的化学反应,氧化还原生物催化反应有较好的选择性、可控性和经济性,人们正在积极地寻找这类催化剂.自然界中被高度还原的烃类品种丰富,因此催化烷烃末端或近末端氧合反应的酶也相对容易找到.很...
关键词:氧化酶 烷烃 羟化酶 
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的设计、合成与表征被引量:2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第2期51-55,共5页沈琼 邵嘉亮 刘忠 庞朝乐 马林 古练权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资助项目(20032020)
根据AD的病理表现以及乙酰胆碱酯酶的三维结构模型,以间苯二酚为原料,通过贝克曼反应、威廉逊反应、关环、芳化,设计合成了新系列芳香苯并呋喃香豆素类化合物。化合物皆为新化合物。通过1H NMR、13C NMR、IR、FAB-MS、EA确定其结构。
关键词:芳香苯并呋喃香豆素衍生物 设计 合成 表征 
无溶剂体系中蛋白酶催化氨基酸糖酯合成研究被引量:2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第1期69-72,共4页黄成红 徐迪 黄仲立 马林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032020)
研究了在无溶剂体系中Α-糜蛋白酶催化N-BOC-L-苯丙氨酸乙酯与D-葡萄糖的酯交换反应,考察了水含量、反应时间、搅拌以及底物摩尔比等因素对酯交换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是在6位伯羟基(6-OH)进行定位酰化。生成的氨基酸葡萄糖酯可通过HPLC...
关键词:蛋白酶 无溶剂体系 Α-糜蛋白酶 苯丙氨酸 葡萄糖 
新型芳香呋喃香豆素衍生物的合成被引量:2
《广东药学院学报》2005年第6期647-648,657,共3页沈琼 张万金 罗艳 古练权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资助项目(20032020)
目的合成新型芳香呋喃香豆素衍生物。方法以间苯二酚为原料,通过贝克曼反应,威廉逊反应,关环、芳构化反应得到目标物。结果合成得到两个目标化合物,其结构经1HNMR、IR、FAB-MS确证。结论目标化合物有望成为新的光化疗药物。
关键词:芳香苯并呋喃香豆素衍生物 设计 合成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