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3CFX058)

作品数:8被引量:94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陈虎江澍陈虎更多>>
相关机构:中南民族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江淮论坛》《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政法论坛》更多>>
相关主题:辩护刑法帮助犯新论刑事证明标准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8
视图:
排序:
制度角色与制度能力:论刑事证明标准的降格适用被引量:26
《中国法学》2018年第4期105-123,共19页陈虎 
作者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死刑案件有效辩护论"(项目批准号:13CFX058)的研究成果之一
我国刑事诉讼证明标准在实践中往往会被降格适用,法律制度上的"高标准"并没有在实践中做到"严要求",造成这一悖反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裁判者制度角色和制度能力之间的矛盾。一方面,人们期待裁判者能够严格掌握证明标准,以防止错判无辜,...
关键词:制度角色 制度能力 证明标准 降格适用 
逻辑与后果——法官错案责任终身制的理论反思被引量:23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2期63-70,共8页陈虎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死刑案件有效辩护论"(项目编号:13CFX058)的阶段性成果
错案责任终身制脱胎于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错案责任追究制度和21世纪前十年形成的违法审判责任追究制度,其改革逻辑是通过倒逼机制实现司法公正和司法独立这两大改革目标,但是,由于体制因素的影响,这种倒逼机制会产生强化司法行政化和加...
关键词:错案 责任终身制 司法公正 司法独立 倒逼 
律师与当事人决策权的分配以英美法为中心的分析被引量:11
《中外法学》2016年第2期447-461,共15页陈虎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死刑案件有效辩护论"(编号:13CFX058);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犯罪论体系的程序效应--以刑法和刑事诉讼法关系为中心"(编号:10YJC820009)成果
律师与当事人之间决策权的分配分为两种模式:律师控制模式和当事人控制模式。英美实行的当事人控制模式理论认为,律师与当事人之间主要是一种私法上的契约关系,在诉讼目标上,律师应当尊重当事人的意志,在诉讼策略上,律师也应当在充分告...
关键词:决策权 独立辩护 对抗制 党派性忠诚 
食品犯罪中非食品原料制售行为定罪新论——兼论刑法中帮助犯理论的拓展被引量:2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6期159-165,共7页江澍 
教育部青年项目"犯罪论体系的程序效应--以刑法和刑事诉讼法关系为中心"(项目编号:10YJC820009);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死刑案件有效辩护论"(项目编号:13CFX058);国家社科一般项目"民族地区重点生态功能区建设的法律对策研究"(项目编号:15BMZ103)
非食品原料制售行为的规制是刑法遏制食品犯罪源头的关键,其定罪问题在实务与理论中存在争议。"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与"非法经营罪"的适用分别存在行为与客体的瑕疵,"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的选用具有合理性,但现有理论对...
关键词:非食品原料制售行为 定罪 帮助犯 
本土语境中帮助犯处罚根据新论——共同引起说之提倡被引量:3
《江淮论坛》2015年第4期88-91,共4页江澍 
教育部青年项目"犯罪论体系的程序效应--以刑法和刑事诉讼法关系为中心"(10YJC820009);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死刑案件有效辩护论"(13CFX058)
德日犯罪论体系中的帮助犯处罚根据问题在我国刑法语境中具有重要的实践与理论价值。现有理论对帮助犯处罚根据的解说既有贡献又有局限。帮助行为与实行行为共同引起法益侵害应成为处罚帮助犯的具体根据。作为原因力的帮助行为及于法益...
关键词:帮助犯 根据 帮助行为 实行行为 法益侵害 共同性 
论刑法中帮助行为的结构被引量:7
《法学论坛》2015年第4期69-76,共8页江澍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死刑案件有效辩护论>(13CFX058);教育部青年项目<犯罪论体系的程序效应-以刑法和刑事诉讼法关系为中心>(10YJC820009)的阶段性成果
刑法中帮助行为的结构是帮助一方行为与被帮助一方行为组成的内在搭配关系,双方行为的性质与类型决定了刑法中帮助行为的成立范围。德日刑法共犯理论引申出的帮助行为的"从属式"与"独立式"结构存在局限,需要重构。刑法中帮助行为结构应...
关键词:帮助行为 实行行为 非实行行为 共犯 
留有余地裁判方式之异化被引量:5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5期126-130,共5页陈虎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犯罪论体系的程序效应--以刑法和刑事诉讼法关系为中心"(10YJC820009);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死刑案件有效辩护论"(13CFX058)
留有余地的裁判方式一般存在于死刑案件中,有两种典型模式:罪名存疑时的留有余地以及量刑证据存疑时的留有余地。但是,在定罪证据不足时改判死缓而非无罪释放则属于留有余地裁判方式的异化,违反了无罪推定原则,应该加以彻底否定。为解...
关键词:留有余地 死刑案件 罪体 罪责 
独立辩护论的限度被引量:21
《政法论坛》2013年第4期36-47,共12页陈虎 
笔者主持的2013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死刑案件有效辩护论"(项目批准编号:13CFX058);教育部2010年度青年项目"犯罪论体系的程序效应--以刑法和刑事诉讼法关系为中心"(项目批准编号:10YJC820009)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我国传统辩护理论认为,辩护人具有独立诉讼地位,不受被告人意志的左右。但是,绝对的独立辩护论会在被告人和辩护律师之间形成分歧,导致辩护效果自相抵消,破坏控辩平衡,同时强化被告人证据来源的诉讼角色,使其沦为诉讼程序的客体,破坏现...
关键词:独立辩护 有效辩护 固有权 传来权 当事人中心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