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1BZS032)

作品数:11被引量:28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陈隆文王琳代玄烨更多>>
相关机构:郑州大学河南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中原文物》《人民黄河》《平顶山学院学报》更多>>
相关主题:水运黄河水环境通济渠隋唐大运河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水利工程经济管理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朱仙镇新河记碑》再研究——水利碑刻与中原水环境变迁研究之二被引量:2
《中原文物》2015年第2期96-103,共8页陈隆文 代玄烨 
2011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编号11BZS032);2015年河南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者项目资助(编号:2015-YXXZ-21)
《朱仙镇新河记碑》对于研究贾鲁河水运与朱仙镇商业兴衰变迁之间的相互关系有重要价值。按《朱仙镇新河记碑》所载道光二十三年的黄河大水是朱仙镇水运衰落的转折。光绪八年新疏浚的贾鲁河道由王堂新河、李牧岗至张市镇两部分构成。贾...
关键词:贾鲁河水运条件 道光二十三年大水 商业衰落 
隋唐大运河通济渠考古新发现研究——以惠济桥为中心被引量:6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6期26-33,共8页陈隆文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1BZS032)
惠济桥是近年来郑州地区隋唐大运河通济渠段的考古新发现之一,与惠济桥同时发现的还有其下的一条南北向的古河道。惠济桥与其南北两侧的古河道被认为是隋唐大运河通济渠的故道。根据历史文献、考古发现与实地考察的相互印证,惠济桥及其...
关键词:隋唐大运河 惠济桥 贾鲁河 
历史上黄河故道水运功能的开发与利用被引量:3
《人民黄河》2014年第12期53-54,68,共3页陈隆文 
2011年国家社科基金资助项目(11BZS032)
对于黄河改道所遗留的故道,应该充分认识其形成、演变的历史过程和特点,挖掘故道的潜在利用价值,服务当今黄河流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魏晋时期曹操开白沟和隋朝隋炀帝凿永济渠过程中对前代黄河故道利用的成功案例为后人提供了宝贵...
关键词:古河道 开发利用 白沟 永济渠 黄河 
从乌龙集到淮滨县:以淮河水运为中心的考察被引量:1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2期65-68,共4页陈隆文 
2011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1BZS032)
乌龙集即今天河南信阳淮滨县,位于淮河中、上游,明清两代属息县管辖,其地理位置于发展淮河水上运输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是淮河流域著名的商业集镇。以历史上淮河水运与乌龙集集镇商业繁荣的互动关系为研究对象,探讨淮河黄金水道水运与...
关键词:淮河水运 古代盐运 乌龙集 商业集镇 
从《朱仙镇新河记碑》看贾鲁河水运的历史价值——水利碑刻与中原水环境变迁研究之一被引量:9
《中原文物》2014年第1期101-108,共8页陈隆文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编号:12JJD790023);2011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编号11BZS032);郑州中华之源与嵩山文明研究会项目(编号:Y2012-08);伏牛山文化圈研究中心2012年招标项目资助(编号:122BZYJ005)
清代河南巡抚李鹤年撰《朱仙镇新河记碑》对于研究明清贾鲁河水运具有重要价值。该碑不仅记载了明清贾鲁河上游、下游的水系构成状况和河道变迁,而且为我们进一步认识明清时期贾鲁河水运的历史价值提供了珍贵资料。由《朱仙镇新河记碑...
关键词:《朱仙镇新河记碑》 贾鲁河 朱仙镇 水运 
隋唐大运河通济渠水溃遗迹研究被引量:3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3期65-72,共8页陈隆文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12JJD79002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1BZS032);郑州市嵩山文明研究院<〈水经注〉与郑州古代水系>项目(201303)
水溃遗迹是近年来隋唐大运河通济渠段最新发现之一,对于今天的运河申遗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价值和学术意义。水溃遗迹位于古代中原地区著名湖泊———圃田泽范围之内。圃田泽是隋唐大运河郑州—开封段用于调节水量的天然水柜。水溃...
关键词:隋唐大运河 汴河 水溃遗迹 圃田泽 
有蟜氏故里考
《平顶山学院学报》2012年第6期12-15,共4页王琳 
国家社科基金<明清中原地区水运兴衰研究>(11BZS032)
古代文献中有"昔少典氏娶于有蟜氏女,生黄帝、炎帝"的记载。其说见于《国语·晋语四》,这是古代文献中有关黄、炎二帝母族有蟜氏的最早记载。根据文献资料和考古发掘的相互印证,有蟜氏故里应在今洛阳境内,具体的讲在今小浪底镇西北、横...
关键词:有蟜氏 故里 地望 
中国古代文明起源时代的黄淮水运被引量:1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5期13-15,共3页王琳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明清以来中原地区水运兴衰变迁研究>(11BZS032)
历史上中原地区河流众多,水运发达,无论是在中华文明起源时代还是在中国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中原地区发达的水系和水运都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中原地区水运的兴衰变迁与地理环境的发展变化有着密切的联系,进而对历史上中原地区的社会经...
关键词:中国古代文明 文明起源 水运 黄淮 黄河流域 考古发掘 安阳殷墟 20世纪 
黄河水患与历代睢县城址的变迁被引量:4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年第3期78-84,共7页陈隆文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1BZS032)
明清以来黄河频繁决溢,对黄河中下游地区的地理环境带来了深刻的影响,使得许多城市的地址不得不做迁移。本文利用考古发掘和文献资料,结合实地考察,对睢州古城、旧城与新城的变迁作了系统考察,分析了黄河水患对睢县城址的选择所造成的...
关键词:黄河 水患 睢县 城址 变迁 
邗沟、菏水与鸿沟——兼论黄河与长江两大流域水运的沟通被引量:4
《淮阴工学院学报》2012年第4期1-4,共4页陈隆文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1BZS032)
江淮间的邗沟、商鲁间的菏水与中原腹地的鸿沟水系是春秋战国时期东亚大陆著名的水运工程,这三条运河不仅各自具有其行经路线、航运及灌溉功能,而且它们三者还相互贯通,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水运系统,沟通了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的水运交通,...
关键词:邗沟 菏水 鸿沟 沟通 黄河与长江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