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济渠

作品数:76被引量:124H指数:6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更多>>
相关作者:陈隆文仇晓东李鹏为于德源李月红更多>>
相关机构:郑州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北京市社会科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永济渠——漕运要道的水利奇迹
《中国防汛抗旱》2025年第3期F0002-F0002,共1页
在华北平原的广袤腹地,一条被岁月磨洗的河道静卧在麦田与城镇之间。隋唐称其为永济渠,宋元称其为御河,明清称其为卫河。永济渠作为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的杰出代表,不仅见证了多个朝代的兴衰更迭,更在海河流域的水系演变与经济文化的繁荣...
关键词:古代水利工程 漕运 隋炀帝 水系演变 
隋唐大运河永济渠豫北段(卫河)水资源问题研究
《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24年第11期27-29,共3页宁威 
豫北永济渠(卫河)作为隋唐大运河线性文化遗产,现在依然具有河道走向清晰,沿线历史民俗文化丰富的特征,但是(永济渠)卫河沿线城镇的文旅赋能发展却受制于水资源的欠缺,亟需通过涵养支流水源地、防止上游过度截流等机制以及南水北调中线...
关键词:永济渠 卫河 水资源和水生态 生态治理 
明清运河东移与淮安水惠成因
《江苏地方志》2024年第3期17-24,共8页马俊亚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大运河与中国古代社会研究”(项目号:17ZDA184)的阶段性成果。
明清时期,淮准安是名副其实的“运河之都”,但也承担了朝廷治水的绝大部分负面影响,成为水灾最严重的地区。北宋以前,运河在黄河南北分为东南向的通济渠和东北向的永济渠,黄河在中下游决堤对运道一般不会产生致命性影响。元以后,由于运...
关键词:黄河泥沙 黄河中下游 现代工程技术 治河 通济渠 主持者 永济渠 洪泽湖 
北京市通州区永顺镇皇木厂村唐代墓葬考古发掘简报
《草原文物》2024年第2期28-35,共8页董坤玉 李孝卿(修复) 李国瑞(绘图) 李靖凡(摄影) 
2012-2013年,北京市考古研究院(时为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对位于北京市通州区永顺镇皇木厂村的运河核心区5号地项目进行了考古发掘,此次发掘共发现唐代墓葬四座,这四座唐墓遭到严重的破坏,但大体保留了墓葬的基本形制。根据墓葬弧方形的墓...
关键词:唐代 墓葬 永济渠 
一曲汴河歌未罢 往事越千年
《黄河.黄土.黄种人》2024年第10期47-50,共4页晏洋 
汴河托举起来的盛世唐代的河汴漕运体系是建立在隋代基础之上的,唐代时期,一般称广通渠为漕渠,通济渠被称为广济渠,又叫汴河或者汴渠、汴水,永济渠、山阳渎、江南河则沿用旧名。唐王朝定都长安,对于“转漕东南之粟”的需求,高祖、太宗...
关键词:广通渠 通济渠 唐王朝 江南河 永济渠 汴水 漕渠 山阳渎 
海河水系形成于什么时候?与运河有什么关系?
《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24年第3期31-31,共1页
在学术界,一般认为海河水系形成于东汉末年,与曹操开挖运河有密切关系。曹操组织开凿平虏渠、泉州渠和新河,沟通了华北平原各河,形成了海河水系雏形。海河水系形成之初,各河之间的联系极不稳定。到北魏郦道元为《水经》作注时,南北水道...
关键词:海河水系 永济渠 泉州渠 隋炀帝 平虏渠 郦道元 北魏 曹操 
中国大运河研究的开拓与传承——纪念筱苏师诞辰110周年与《中国的运河》出版80周年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5期38-44,共7页陈隆文 刘嘉琪 
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20-ZDJH-370);黄河交通学院《隋唐大运河沁河故道研究》项目;河南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治黄史》(2022-CXTD-09)的阶段性成果。
史念海先生于1944年撰著的《中国的运河》是学术界较早印行出版的中国运河学著作。《中国的运河》以历史文献为依据,在为世所用的治学理念指导下,辅之以实地考察,提出了中国大运河研究中许多创造性的见解。这些具有创新价值的见解贯穿...
关键词:《中国的运河》 开拓与传承 隋唐大运河 永济渠沁河故道 
随大运河奔流的梁祝传说
《博览群书》2023年第9期68-76,共9页周静书 
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大运河始建于春秋末期(公元前486年),为吴王夫差肇始。至隋代大业六年(公元605年),以都城洛阳为中心开始大幅度扩修,开凿1000公里通济渠,疏通邗沟,开通淮安至江都而入长江。向北开永济渠1100公里,从洛阳古黄河至涿郡(...
关键词:世界文化遗产 通济渠 江南河 永济渠 涿郡 梁祝传说 春秋末期 大运河 
历史深处的永济渠
《黄河.黄土.黄种人》2023年第7期46-47,共2页杨晓 
拔开运河的风云,走进沧桑变幻的历史,我们惊奇地发现,历史对武陟情有独钟。608年,因北征高丽、巩固北方统治及南北物资运输的需要,隋炀帝开凿永济渠。永济渠的渠首就位于焦作武陟境内。据史料记载,隋大业四年(608年)正月,隋炀帝“诏发...
关键词:物资运输 四年 北京城区 史料记载 隋炀帝 西南隅 武陟 
运河粮仓 考古发掘揭秘漕运历史
《旅游与摄影》2023年第5期52-53,共2页李琴 
唐大运河和京杭大运河是中国大运河在不同时间和空间的两个形态。随着隋唐大运河考古发掘工作的开展,通济渠、永济渠位于河南、安徽的9个遗产点段被选出来,其中三处为粮仓遗址。
关键词:隋唐大运河 考古发掘 通济渠 永济渠 京杭大运河 粮仓 中国大运河 时间和空间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