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1YJC820169)

作品数:14被引量:65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张卫彬刘宇郭万明更多>>
相关机构:安徽财经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师范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现代法学》《法学评论》《当代亚太》《太平洋学报》更多>>
相关主题:领土争端法院钓鱼岛列岛争端地图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中印领土西段边界争端中的证据分量问题——基于国际法院解决领土争端判案证据规则视角
《国际观察》2015年第1期112-123,共12页张卫彬 
作者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拥有南沙群岛主权证据问题研究"(项目编号:14BFX189);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基金项目"国际法院解决领土争端中的证据问题研究"(项目编号:11YJC820169)阶段性成果
近年来,中印西段领土边界纠纷呈现升温趋势。从证据分析角度看,1684年和1842年条约因相关条款含糊不清而缺乏证据效力;同样,印度主张的各种地图也缺乏证明价值。与之相比,历史证据和有效管理证据证明我国对西段地区具有领土主权。印度...
关键词:证据分析 中印领土争端 阿克赛钦地区 国际法 
中印领土东段边界争端中的证据分量问题——基于国际法院解决领土争端判案证据规则视角被引量:3
《法学论坛》2015年第1期45-53,共9页张卫彬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拥有南沙群岛主权证据问题研究>(14BFX189);国家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基金项目<国际法院解决领土争端中的证据问题研究>(11YJC820169)阶段性成果
近年来,中印领土边界纠纷呈现升温趋势。从证据分析角度,1914年"西姆拉条约"因西藏地方政府没有缔约权,以及没有反映当时中国政府明确的意思表示而缺乏证据效力,没有任何分量。同样,"西姆拉条约"的"附属地图"及尼赫鲁私人日记缺乏证明...
关键词:证据分析 领土争端 藏南地区 
TPP知识产权最大化国际保护新发展析论——以著作权若干规则为切入点被引量:9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4期123-130,共8页刘宇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资助项目(11YJC820169);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11sk183);安徽财经大学科学研究基金资助重点项目(ACKY1410ZD)
美国主导下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谈判因其高度的保密性,使知识产权谈判文本潜藏利益失衡的风险。通过分析可以发现该文本在临时复制权、平行进口、保护期限、权利限制和例外以及著作权推定诸多规则中呈现知识产权最大化国际保护...
关键词: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 著作权 最大化国际保护 利益平衡 
中日钓鱼岛之争中美国立场的考察
《太平洋学报》2013年第7期67-73,共7页张卫彬 
中国太平洋学会重大项目"东;南中国海诸岛中有争议岛屿的史地考证及相关问题研究(2200214)"研究成果;中国海洋发展研究中心重点项目"我国应对海洋权益突出问题的策略研究"(AOCZD201202);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青年基金项目"国际法院解决领土争端中的证据问题研究"(11YJC820169)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日钓鱼岛之争是美国一手制造的,美国因素不可或缺。美国政府一面声称对钓鱼岛主权归属不持立场,另一面却扬言《美日安保条约》适用钓鱼岛,这就存有适用钓鱼岛说和不适用说两种截然对立的观点。尽管与美国政府的立场相比,其国内多数学...
关键词:领土争议 美国因素 钓鱼岛 
尼加拉瓜诉哥伦比亚案述评被引量:3
《现代国际关系》2013年第5期58-64,共7页张卫彬 
国家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青年基金项目"国际法院解决领土争端中的证据问题研究"(11YJC820169);中国海洋发展研究中心重点项目"我国应对海洋权益突出问题的策略研究"(AOCZD201202)的阶段性成果
新近一段时期以来,针对一些国家之间争议岛屿的主权归属问题,国际法院适用了多重分级判案规则。国际法院2012年11月对尼加拉瓜诉哥伦比亚案的判决就是这方面的最新案例。经过审查,国际法院最终主要以有效统治作为判案依据将阿尔布开克...
关键词:尼加拉瓜诉哥伦比亚案 条约解释有效统治 争议岛屿 国际法治 
南海U形线的法律属性及在划界中地位问题被引量:10
《当代法学》2013年第2期130-138,共9页张卫彬 
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青年基金项目"国际法院解决领土争端中的证据问题研究"(11YJC820169);中国海洋发展研究中心重点项目"我国应对海洋权益突出问题的策略研究"(A0CZD201202)的阶段性成果
南海U形线的法律属性的界定不只局限于历史、法理层面,也涉及中国与南海周边相关国家政治互信关系的构筑。经过考察,它属于历史性初步管辖线,不仅对证明南海诸岛为中国固有领土具有非常大的证据分量和法理依据,也是与海上相邻国家划界...
关键词:U形线 法律属性 海域划界 南海 
中日钓鱼岛之争中的有效统治证据分量考被引量:4
《太平洋学报》2012年第12期60-67,共8页张卫彬 
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青年基金项目"国际法院解决领土争端中的证据问题研究"(11YJC820169);中国海洋发展研究中心重点项目"我国应对海洋权益突出问题的策略研究"(AOCZD201202);中国太平洋学会重大项目"东;南中国诸岛中有海争议岛屿的史地考证及相关问题研究"(220021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有效统治作为一国对争议区域行使主权活动的行为,已经引起越来越多国家的重视。但是,有效统治并非一种法律权利,当有效统治行为与体现权原的权利发生冲突时,后者处于优先的地位;而且,有效的国际条约具有决定性分量。同样,中日钓鱼岛列...
关键词:有效统治 钓鱼岛列岛 证据分量 
我国海、岛权利归属争议解决原则适用优劣顺位分析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6期52-57,共6页郭万明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11YJC820169)
针对中国和相关邻国在东海、南海的主权争端,在国际法框架下,相关国家应该在尊重历史性权利的前提下,以陆地决定海洋作为实现公平的标尺,从而最终达成海洋权利归属的有拘束力的协议。
关键词:海、岛权属争议 历史性权利原则 陆地决定海洋原则 公平原则 协议原则 
对钓鱼岛列岛主权归属及相关证据的辨析——基于日本学界及民间人士观点的考察被引量:1
《东方法学》2012年第6期133-140,共8页张卫彬 
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青年基金项目<国际法院解决领土争端中的证据问题研究>(项目批准号:11YJC820169)部分研究成果;中国海洋发展研究中心重点项目<我国应对海洋权益突出问题的策略研究>(AOCZD201202)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日钓鱼岛列岛争端涉及国际法理及对相关证据的分量(证明力)的评价问题。与日本政府声称钓鱼岛列岛为固有领土且不存在争议相比,其国内学者及民间人士存在三种不同的观点:中国领土说、争议领土说和日本领土说。同时,各自提供了佐证其...
关键词:领土争议 证据 钓鱼岛列岛 主权归属 
国际法院解决领土争端中的关键日期问题——中日钓鱼岛列屿争端关键日期确定的考察被引量:18
《现代法学》2012年第3期121-131,共11页张卫彬 
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青年基金项目"国际法院解决领土争端中的证据问题研究"(11YJC820169);中国太平洋学会重大课题"东;南中国海诸岛中有争议岛屿的史地考证及相关问题研究"(2200214)
国际法院在解决领土争端的实践中,基于国家主权平等的要求,坚持当事方提供证据自由原则。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其不加甄别地采纳所有的证据。鉴于领土争端案件的复杂性和重要性,国际法院针对个案特殊情况,对证据可采性隐含适用了一些限制...
关键词:关键日期 证据可采性 钓鱼岛列屿 国际法院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