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40625008)

作品数:7被引量:57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丁林张利云蔡福龙许强杨迪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更多>>
相关期刊:《岩石学报》《地质科学》《科学通报》更多>>
相关主题:青藏高原钾质火山岩新生代青藏高原北部地球化学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医药卫生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7
视图:
排序:
藏北中中新世淡色花岗岩及流纹岩的成因:对高原北部边界地壳加厚过程和隆升时代的制约被引量:9
《科学通报》2012年第2期153-168,共16页张利云 丁林 杨迪 许强 蔡福龙 刘德亮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KZCX2-YW-Q09-03);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40625008);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11CB403101)资助
淡色花岗岩的研究对了解大陆碰撞造山带地壳增厚过程、陆壳深熔作用甚至高原隆升具有重要意义.野外调查表明,可可西里湖地区发育中中新世二云母淡色花岗岩和流纹岩.针对布喀达坂二云母淡色花岗岩和科考湖、马兰山、湖东梁流纹岩进行了锆...
关键词:可可西里 锆石U-Pb定年 40Ar/39Ar定年 淡色花岗岩 流纹岩 地壳加厚 高原隆升 
冈底斯—喜马拉雅碰撞造山带前陆盆地系统及构造演化被引量:15
《地质科学》2009年第4期1289-1311,共23页丁林 蔡福龙 张清海 张利云 许强 杨迪 刘德亮 钟大赉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编号:KZCX2-YW-Q09-03);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编号:40625008);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编号:2009CB421000)资助
碰撞带前陆盆地的建立是大陆碰撞的直接标志和随后造山带构造变形的忠实记录。本文对欧亚板块与印度板块碰撞前后发育在拉萨地块上的冈底斯弧背前陆盆地,同碰撞产生的雅鲁藏布江周缘前陆盆地,以及碰撞后陆内变形产生的喜马拉雅前陆盆地...
关键词:青藏高原 大陆碰撞 前陆盆地 沉积地层 碎屑锆石物源 
藏北可可西里中新世钾质火山岩矿物化学及温压计算
《地质科学》2009年第3期1001-1011,共11页江东辉 刘嘉麒 郭正府 丁林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项目(编号:40772050;40773023);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编号:40625008);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编号:KZCX3-SW-143)资助成果
对藏北可可西里中新世钾质火山岩的主要斑晶矿物化学成份进行了电子探针分析,结果表明,火山岩中的辉石为普通辉石、紫苏辉石和古铜辉石,角闪石为钙质角闪石,云母为钛铁黑云母和富铁黑云母,长石为中长石、更长石、钠透长石和透长石,不透...
关键词:青藏高原 可可西里 矿物化学 温压计算 
藏东南超镁铁质岩墙及其地质意义被引量:2
《地质科学》2009年第3期1012-1024,共13页徐晓霞 丁林 许强 蔡福龙 张清海 张利云 来庆洲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编号:40625008);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编号:2002CB412602);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编号:KZCX3-SW-143)资助成果
青藏高原东南部出露有大量近东西向展布的(超)镁铁质岩墙,锆石U-Pb年龄聚集在145~130 Ma之间。矿物学及岩石学结果显示:哲古错地区的亚碱性超镁铁苦橄质岩石源于150~180 km深处,5~6 GPa下石榴石二辉橄榄岩地幔高比率的部分熔融;碱性...
关键词:超镁铁质岩墙 苦橄质岩浆 石榴石二辉橄榄岩源区 高比率部分熔融 青藏高原 
青藏高原现代食草动物牙齿珐琅质稳定同位素特征及古高度重建意义被引量:6
《科学通报》2009年第15期2160-2168,共9页许强 丁林 张利云 杨迪 蔡福龙 来庆洲 刘静 史仁灯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编号:KZCX2-YW-Q09-03);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批准号:40625008);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编号:2009CB421000)资助项目
食草动物牙齿珐琅质具有非常强的抗成岩改造特征,被认为是研究生态环境变化和重建古高度的理想载体之一.对青藏高原腹地现代食草动物(牦牛、藏野驴、藏羚羊)牙齿珐琅质的稳定同位素进行了分析,拉萨地块和羌塘南部地区食草动物牙齿珐琅质...
关键词:食草动物 牙齿珐琅质 稳定同位素(δ^13C δ^18O) 古高度 青藏高原 
雅鲁藏布江周缘前陆盆地物源分析及构造演化被引量:12
《岩石学报》2008年第3期430-446,共17页蔡福龙 丁林 张清海 徐晓霞 岳雅慧 张利云 许强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编号40625008);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编号2002CB412602);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编号KZCX3-SW-143)资助成果
本文通过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南侧江孜和岗巴地区晚白垩世-古近纪沉积地层的碎屑岩岩石学、地球化学和铬尖晶石电子探针分析,揭示了碰撞前后沉积盆地的物源区变化,提供了盆地和造山带早期的演化历史。江孜地区上白垩统宗卓组属于弧-陆或陆...
关键词:雅鲁藏布江缝合带 周缘前陆盆地 碎屑岩 物源分析 大陆碰撞 
青藏高原北部可可西里地区新生代钾质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被引量:16
《岩石学报》2008年第2期279-290,共12页江东辉 刘嘉麒 丁林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项目(40772050、40773023);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编号40625008);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编号KZCX3-SW-143)资助成果
青藏高原北部可可西里地区分布的中新世钾质火山岩(7.77~17.82Ma)主要为粗面安山岩、粗面岩和少量次火山相的流纹斑岩。主量、微量元素及Sr-Nd-Pb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表明,该套钾质火山岩强烈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和轻稀土元素,明显亏损Nb...
关键词:青藏高原 可可西里 钾质火山岩 新生代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