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无)

作品数:9被引量:13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刘敏更多>>
相关机构:南开大学深圳职业技术学院许昌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许昌学院学报》《史志学刊》《秦汉研究》《湖湘论坛》更多>>
相关主题:两汉关内汉代发覆垮台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哲学宗教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9
视图:
排序:
两汉关内侯的官秩变迁
《中华历史与传统文化论丛》2018年第1期207-224,共18页师彬彬 
2012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二十等爵制与秦汉吏民等级研究”(项目编号:12BZS019)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两汉二十等爵制是身份等级,用于维护政治身份和社会等级地位;若干石的禄秩是官职等级,用于保障行政,阎步克老师称为'爵一秩体制'~①。'爵一秩体制'是两汉官僚体制和政治等级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二十等爵制与官秩在社会等级秩序中拥有主...
关键词:政治身份 等级地位 二十等爵制 官僚体制 社会声望 密切相关 中二千石 大司马车骑将军 比二千石 
《管子》之学与秦汉制度及后世借鉴
《管子学刊》2018年第2期5-10,共6页刘敏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二十等爵制与秦汉吏民等级研究"(项目编号:12BZS019)
认为《管子》一书与管仲之人无关和认为《管子》一书是管仲所著,同样不可取,《管子》一书应该是包括管仲及其后学在内的管子学派长期积累的思想和著述成果。《管子》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著作,囊括了战国诸子各家特色的思想内容,但其中大...
关键词:《管子》 管子学派 秦汉制度 富国安民 
《商君书·境内篇》会注会疏考译
《秦汉研究》2017年第1期30-79,共50页刘敏 
2012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二十等爵制与秦汉吏民等级研究,(12BZS019)
(一)《商君书·境内篇》常见的注释本基本是以严万里校本《商君书》为底本,本文依旧,同时参考以下注释本和主要相关研究专著:严万里校:《商君书》~②俞樾:《诸子平议》~③孙诒让:《札迻》~④;孙诒让:《籀庼遗著辑存》~⑤陶鸿庆:《读诸...
关键词:底本 研究 专著 札记 平议 校本 遗著 
两汉关内侯的食邑被引量:2
《许昌学院学报》2017年第4期78-82,共5页师彬彬 
2012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二十等爵制与秦汉吏民等级研究"(12BZS019)
食邑不仅是汉代关内侯主要收入来源之一和经济权益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成为高爵群体拥有较高政治身份与社会等级地位的一种象征。两汉部分关内侯可以依据国家规定的食邑户数征收租税,关内侯的食邑状况和个人的功劳、政治身份及其与皇权...
关键词:汉代 关内侯 食邑 
两汉关内侯的爵位变动被引量:1
《齐鲁学刊》2017年第3期58-64,共7页师彬彬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二十等爵制与秦汉吏民等级研究"(12BZS019)
两汉关内侯的爵位变动以关内侯进爵列侯为主导,并以西汉关内侯免为庶人(或夺爵为士伍)作为补充。汉代关内侯的爵位变动呈现阶段性、身份化、时代性和严格等极化的特征,既反映了关内侯重要权益、政治身份与社会地位的变动,又体现了政局...
关键词:两汉 关内侯 爵位变动 列侯 
两汉二十等爵制问题研究综述被引量:3
《史志学刊》2016年第3期61-71,共11页师彬彬 
2012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二十等爵制与秦汉吏民等级研究>(项目编号:12BZS019)的阶段性成果
二十等爵制对两汉政局演变和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作用与深远影响,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来,学术界对汉代二十等爵制问题的宏观考察均已取得许多进展,为我们全面理解并深入探讨这一课题提供了重要参考。然而学术界对两...
关键词:两汉 二十等爵制 文献综述 
对王郎及邯郸败亡相关问题的质疑被引量:2
《邯郸学院学报》2015年第4期27-31,2,共5页刘敏 
2012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二十等爵制与秦汉吏民等级研究>(12BZS019)
有关两汉之际王郎的史料主要见于《后汉书》,其中有些记载并非客观公允,质疑对其中王郎的邯郸籍贯问题,对王郎诈称汉成帝之子刘子舆的问题,对刘秀是灭亡王郎的首要功臣问题。认为:王郎籍贯不应该是邯郸;王郎具有为成帝之子刘子舆的可能...
关键词:王郎 刘秀 谢躬 更始 邯郸 
王郎垮台与更始灭亡要因发覆被引量:5
《河北学刊》2015年第5期44-49,共6页刘敏 陶继双 
2012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二十等爵制与秦汉吏民等级研究>(12BZS019)
传统看法认为王郎主要被刘秀所灭,更始主要因赤眉而亡,但本文认为实际情况却是:王郎垮台关键是更始派遣六路大军所致,刘秀的作用远不如正史所载;而更始帝刘玄表面虽为赤眉所灭,但对其贼害最大、打击最致命的当属刘秀在河北的叛变及对他...
关键词:更始 刘秀 王郎 赤眉 《东观汉记》 
论汉代循吏群体性产生的原因和影响被引量:3
《湖湘论坛》2014年第2期83-89,共7页刘敏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二十等爵制与秦汉吏民等级研究>[编号:12BES019]阶段性成果
汉代吏治为后世称美,与汉代循吏这一官僚群体密切相关,与其在一定历史时期内非个别而是群体性出现密切相关。汉代循吏的主体是郡、国、县、道行政长官,特别是二千石地方长官,中央赋予他们很大的职权,这是其施展才华的平台。其在实践汉...
关键词:汉代 循吏 群体性 文化背景 治政需要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