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0BDJ003)

作品数:4被引量:7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黄琨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浦东干部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江西社会科学》《中共党史研究》《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更多>>
相关主题:革命根据地乡村社会暴动左倾错误割据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政治法律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4
视图:
排序:
党在第一次“左”倾错误时期的“民众武装暴动”思想述论被引量:2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2014年第5期92-98,共7页黄琨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保持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历史经验研究"(10BDJ003);中国浦东干部学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创新研究基地的资助
在第一次"左"倾错误时期,"民众武装暴动"思想是党领导各地暴动的指导思想。"民众武装暴动"思想的形成,是因为党认为暴动的过程应是农民的革命意识和革命信念不断增强的过程,依靠军事力量会使农民看不清自身具有的伟大力量。不依靠军事...
关键词:“民众武装暴动” 军事投机 暴动标准 
军队与乡村社会:革命根据地形成模式之比较研究被引量:3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2013年第4期95-100,共6页黄琨 
作者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保持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历史经验研究"(10BDJ003)的阶段性成果;中国浦东干部学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创新研究基地资助
依据创建根据地时所主要依靠的军事力量的不同,可以将之区分为内生型割据和外力型割据两种。"方志敏式"的内生型公开割据,在初期很容易获得发展,但武装力量的扩大和军事斗争的胜利是最终赢得群众支持的关键。而"李文林式"的内生型秘密...
关键词:军队 乡村社会 革命根据地 割据模式 
党组织与乡村社会的联系:以东固革命根据地为中心的历史考察被引量:1
《江西社会科学》2013年第8期132-136,共5页黄琨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保持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历史经验研究"(10BDJ003);中国浦东干部学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创新研究基地资助项目
东固革命根据地的早期领导人大都是小地主、富农的身份,他们在当地的影响力和号召力确保了秘密割据的有序运行。与那些初期就依靠军队开拓的割据区域相比,东固革命根据地得到了群众更为广泛的支持。但是当革命由中心区域向外扩展时,军...
关键词:党组织 乡村社会 革命根据地 东固革命概据地 
党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第一次“左”倾错误的再考察被引量:1
《中共党史研究》2011年第9期85-93,共9页黄琨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保持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历史经验研究”(10BDJ003)的阶级性成果,;中国浦东干部学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创新研究基地资助
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由于白色恐怖及自身条件的约束,党的各级组织间信息并不畅通,一些地方党组织难以接到中央和上级党组织的决议,即使能够接到,也存在着时差和对文件的理解力问题。虽然当时党内弥漫着一种近乎拼命的急躁气氛,但在残酷...
关键词:中央政策 盲动主义 暴动 攻占城市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