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无)

作品数:65被引量:216H指数:8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范金民张学锋夏维中刘欢萍胡阿祥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大学安徽大学南京晓庄学院苏州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历史教学(下半月)》《中国经济史研究》《东岳论丛》《寻根》更多>>
相关主题:清代明清科举南朝述论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经济管理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15~19世纪大运河的物货流通与苏杭城市经济的发展被引量:2
《运河学研究》2020年第1期18-43,共26页范金民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江南地域文化的历史演进”(10&ZD069)的阶段性成果。
15~19世纪的京杭大运河,地处最为发达的经济带,又汇集了上游、上中游和华南等地的商品,成为最为重要的南北物货大通道,向都城北京源源不断地提供各类物资,其物货流通也成为全国经济的晴雨表。作为运河沿线两个最大的商品流通都会苏州和...
关键词:大运河 苏州 杭州 商品流通 
科考善举与社会变迁:晚清南京试馆的修建与转型被引量:1
《江苏社会科学》2019年第5期238-247,共10页董圣兰 范金民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江南地域文化的历史演进”(10&ZD069)阶段性成果
南京试馆是指清代江苏(含今上海市)、安徽两地士商于南京修建专门为同乡或同族士子科考提供住宿的馆舍机构。南京是清代江苏、安徽两地士子乡试所在地,考期衣食住行供应紧张,晚清时期苏皖两地士商纷纷修建试馆,免费提供考生住宿,平时则...
关键词:晚清 南京试馆 科举慈善 江南贡院 
李煦与两淮盐业被引量:2
《安徽史学》2019年第1期45-54,共10页黄泳 范金民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江南地域文化的历史演进"(10&ZD069);南京大学文科"双一流"建设科研项目"中国与世界: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演进"的阶段性成果
担任30年苏州织造的李煦,以其贵近身份,又五次八年兼任两淮巡盐御史,与两淮盐业关系不浅。他在任期间,禁缉私盐,以保畅销;恤商恤灶,以保税课;甚至不惜为商人争取经济利益和商人子弟科考机会。李煦悉心筹划,多方措置,为禁戢私盐确保淮盐...
关键词:李煦 巡盐御史 两淮盐业 
神圣空间与世俗权力:孝陵与明代南京的城市政治被引量:2
《江苏社会科学》2018年第6期255-262,共8页罗晓翔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江南地域文化的历史演进"(10&ZD069)阶段性成果
明孝陵不仅是塑造地方记忆的政治景观,也是一个特殊的皇家机构,具有特殊的运作模式。围绕陵寝营缮、祭祀供应及戍卫事务,内府衙门与文武官员之间形成复杂的利益关系,这种复杂关系对皇陵的物资供给、员役调拨以及地方社会经济产生了深刻...
关键词:神圣空间 孝陵 南京 城市政治 
商人与文人——明末徽州书画商王越石与鉴藏家的交往被引量:1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4期112-118,共7页范金民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江南地域文化的历史演进"(10&ZD069)
明末徽州书画商王越石,活跃于江南书画交易领域,与著名书画鉴藏家李日华、董其昌、汪砢玉、张丑等时相过从,频繁互动,关系密切。王越石及其家族虽是一帮博求刀锥孳孳求利的古董商人,但其眼力过人,书画眼光为人服膺,颇负时誉。书画古董...
关键词:明末 书画商 王越石 鉴藏 
风俗、传说与科举——从明清南京风俗信仰谈起被引量:1
《寻根》2018年第4期4-11,共8页孟义昭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江南地域文化的历史演进"(10&Z D069);安徽大学博士科研启动经费项目"明清南京科举研究"(J01003289)的阶段性成果
南京城规模宏大,人口众多而复杂,城中各区风俗略有不同之处。顾起元曾在《客座赘语》一书中分析其间差异:南都一城之内,民生其间,风尚顿异。自大中桥而东,历正阳、朝阳二门,迤北至太平门,复折而南,至玄津、百川二桥,大内百司庶府之所蟠...
关键词:风俗 南京 俗信仰 明清 科举 传说 《客座赘语》 人口众多 
清代苏州织造李煦的社会角色被引量:6
《历史档案》2018年第2期93-101,共9页张彭欣 范金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江南地域文化的历史演进"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0&ZD069
苏州织造李煦深受康熙帝信任。李煦在任30年,本职工作是督织缎匹。清代繁杂的官营丝绸生产制度,不少是其与江宁织造曹寅等一起厘定的。江南经济发达,文化昌盛,人才繁伙,李煦同曹寅一起,秉承皇帝旨意,实际充当着康熙帝的耳目,对于由乱趋...
关键词:清代 苏州织造 李煦 社会角色 
清代书吏顶充及顶首银之探讨被引量:8
《历史研究》2018年第2期59-74,191,共17页范金民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江南地域文化的历史演进"(10&ZD069)的阶段性成果
清代自中央至州县各级衙门,书吏顶补普遍行用顶首银,市有定价。考察存留下来的书吏顶补文书,可知浙江藩司衙门书吏多达两千余人,是定制的三四十倍。顶充者可以自己入署办事,也可因故再择他人理事,吏缺持有人与实际进署办事者往往并非同...
关键词:清代 书吏顶充 顶首银 顶首文书 
顶首银:明代书吏顶充之探讨被引量:2
《史学集刊》2018年第1期4-13,共10页范金民 张彭欣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江南地域文化的历史演进"(10&ZD069)
明代中央和地方衙门书吏前后顶补,世代相袭,吏役期满出让吏缺时,责令补缺之人出备"替头钱",或称"替顶钱"、"顶头钱",即顶首银,此种做法自明中期起各衙门普遍存在,具体事例较为常见。顶首银畅行其道,而且与时俱进,行情看涨,自数十两增至...
关键词:明代 书吏 顶充 顶首银 
宜兴法藏寺万历入藏《永乐北藏》考述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17年第6期108-116,共9页陈波 夏维中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江南地域文化的历史演进"(10&ZD069)
晚明江南士绅阶层热心参与各类地方公共事务,佛教事业就是其中的重要内容之一,而方志、家谱和文集则是研究这一专题不可或缺的史料。万历年间因慈圣皇太后成功补刻《永乐北藏》续藏,全国上下再次掀起请藏之风。南直隶常州府宜兴县法藏...
关键词:宜兴 法藏寺 《永乐北藏》 吴春枝 周延儒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