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项目(JDW1214)

作品数:4被引量:17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贺爱军李亮亮胡祖珺更多>>
相关机构:宁波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上海翻译(中英文)》《当代外语研究》《外国语》更多>>
相关主题:译者假洋鬼子晚清通事盗火更多>>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4
视图:
排序:
晚清至“五四”的译者形象变迁及其缘由探源被引量:10
《外国语》2015年第3期83-90,共8页贺爱军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2CYY004);浙江省哲社规划课题(11JCWY02YB);浙江省高等学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学术项目(pd2013084);"外国语言文化"浙江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JDW1214)成果
本文梳理了晚清至"五四"期间的译者形象,并探究了译者形象形成及其转变的社会历史缘由。笔者认为译者形象既是一种具体的符号形式,也是一种社会心理表征,它折射出想象主体所处的历史语境以及主体文化对异质他者文化的想象和态度。译者...
关键词:译者形象 通事 假洋鬼子 盗火者 社会历史语境 
智性读者与普通青年读者:鲁迅翻译的读者意识被引量:2
《当代外语研究》2014年第2期45-47,75,共4页贺爱军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编号12CYY004);浙江省哲社规划课题(编号11JCWY02YB);宁波大学人才工程项目;"外国语言文化"浙江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编号JDW1214)成果
翻译目的决定翻译策略。鲁迅认为翻译旨在"益智"与"移情"。为了达及这一目的,鲁迅针对不同的译文读者设置了双重的翻译文本结构,采取了迥异的翻译策略。一种是针对智性读者的智结构文本,表征为"先锋"句法,即尽量接近原文的句法结构,保留...
关键词:鲁迅的翻译 智性读者 普通青年读者 
明清译者的构成及其地域分布被引量:6
《上海翻译》2014年第1期74-77,共4页李亮亮 贺爱军 
浙江省哲社规划课题"浙籍译家群研究"(11JCWY02YB);宁波大学人才工程项目"翻译家研究的地理学视域";"外国语言文化"浙江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社会变迁与翻译家的地理分布研究"(JDW1214)成果
明末至晚清的译者主要分布在翻译场馆,起初外国传教士译者数量占据绝对优势,其外因在于明末时期,大批传教士来中国传教,充当了译介西方文化的先行者;内因根于明朝的闭关锁国政策,限制国人与外国人接触的对外政策。及至晚清,中国译者数...
关键词:明清译者 地理变迁 社会历史缘由 
英语幽默语汉译的概念整合理论解读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2013年第8期142-144,共3页胡祖珺 贺爱军 
浙江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课题"社会变迁与翻译家的地理分布研究"的部分成果
概念整合理论(Conceptual Blending Theory)是在概念隐喻理论基础上形成的心理空间的延续和发展,把心理空间作为输入空间,并对其进行认知操作。概念整合理念问世以来,被众多学者运用于众多领域,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英语幽默语从多...
关键词:概念整合 新显 幽默语 幽默效果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