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2012B288)

作品数:14被引量:10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范庆超于静景志强高婧更多>>
相关机构:长春师范大学长春师范学院巴蜀中学沈阳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大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家》《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更多>>
相关主题:抗战时期满族作家抗战小说创作民族文化传统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东北流亡文学与沦陷区文学比较研究(1931—1945年)被引量:2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5期117-120,共4页范庆超 于静 
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12B288)
抗战时期(1931—1945年)的东北作家文学,存在着"流亡文学"和"沦陷区文学"两支流脉。面对中华民族被欺凌的历史事实,东北流亡作家和沦陷区作家表现出共同的反帝诉求,但由于他们分别身处不同的政治环境,其反帝表达又有直抒胸臆和隐晦曲折...
关键词:抗战时期 1931-1945年 东北流亡作家 东北沦陷区作家 创作比较 
抗战时期东北朝鲜族文学中的民族文化传统被引量:1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2期33-37,共5页范庆超 
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抗战时期东北满族作家研究"(2012B288)
抗战时期的东北朝鲜族文学不仅表现出反帝抗争的时代性,还显现出多元厚重的民族素质与底蕴。东北朝鲜族作家凭借"下意识的文化自在性",充分传播、诠释了本民族的文化传统,这包括朝鲜族的服饰、劳动生活、饮食、岁时节令等民族习俗文化,...
关键词:抗战时期 东北朝鲜族文学 民族文化传统 
东北少数民族文学抗争精神溯源(1931—1945)——以满族、朝鲜族作家创作为中心的考察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1期25-27,共3页范庆超 
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12B288)
在1931—1945年间的中华抗战文学格局中,东北少数民族文学表现出异常突出的抗争精神。满族、朝鲜族、蒙古族、赫哲族等少数民族作家纷纷以笔为刀枪,协力奏响了中华反帝抗战的最强音。其中,满族作家和朝鲜族作家在抗争精神的表达上表现出...
关键词:东北少数民族文学 满族作家 朝鲜族作家 抗争精神 溯源 
满族作家李辉英的抗战文学担当被引量:1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4年第1期32-35,共4页范庆超 
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抗战时期东北满族作家研究"(项目号:2012B288)
抗战时期的李辉英始终带着一种强烈的家国、社会与民族担当进行写作,体现了一个满族作家可贵的中华情怀与积极入世的现实主义精神。因为有了这样的情怀和精神,李辉英能够深刻演绎抗战主题,真实诉说民生疾苦、透彻诠释人生至理、深情回...
关键词:抗战时期 满族作家 李辉英 文学担当 
时代脉动与乡土之风——略论满族作家马加抗战时期的小说
《临沂大学学报》2013年第6期117-119,共3页范庆超 高婧 
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12B288)
评论界对满族作家马加文学史地位的评定主要依据其建国后的小说创作展开,对于抗战时期,也就是马加创作起步期的小说则缺乏应有的关注和系统的阐释。抗战时期,正是马加确立其创作取向的关键阶段,也是为未来蓄势的发轫时期。因此,梳理评...
关键词:满族作家 马加 抗战时期 小说创作 
比较文学视阈下东北汉族与少数民族作家创作摭论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6期879-883,共5页范庆超 景志强 
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12B288)
东北抗战14年(1931—1945),是东北多民族戮力同心、共同参与的全民抗战。东北14年的抗战文学也是由东北汉族作家与东北少数民族作家共同构建、齐力熔铸的历史人文景观。在国破家亡、山河破碎的民族危亡关头,作为不同民族文化养成者的东...
关键词:比较文学视阈 1931—1945年 东北汉族作家文学 东北少数民族作家文学 
在场的生态文学表达——满族作家胡冬林新作《野猪王》解读被引量:1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6期21-24,共4页范庆超 
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项目号:2012B288)
与很多"书斋式"的生态写作不同,《野猪王》是走入现场的。满族作家胡冬林长年累月扎根于长白山,亲身实地寻访那里的动植物,并特别叙写了野猪这一稀有种群在大森林中的生长、繁衍与濒临灭亡,给人以直接而真切的情感震颤与生态启示,是在...
关键词:满族作家 胡冬林 《野猪王》 在场 生态文学表达 
杨子忱诗歌的民族记忆与社会书写
《满语研究》2013年第2期95-99,共5页范庆超 
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项目号:2012B288)
满族诗人杨子忱基于强烈的民族情感与身份认同,对满族历史文化与人文精神进行了诗性追忆。由满族记忆到社会书写,杨子忱完成了从"满族诗人"到"大道歌者""时代诗人"的身份跨越。为民族、民生、社会与时代热情书写的同时,杨子忱不忘构建...
关键词:满族诗人 杨子忱 民族记忆 社会书写 
东北作家群中的满族作家
《满族研究》2013年第4期73-76,81,共5页范庆超 
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抗战时期东北满族作家研究"(项目号:2012B288)
抗战时期(1931——1945)的东北作家群曾经为中华民族全民抗战做出了突出的贡献。这种贡献的取得,与东北作家群中满族作家的杰出表现密不可分。凭借对抗战主题及时敏锐的揭示和全面深刻的开掘,东北作家群中的满族作家成为中华抗战文学不...
关键词:抗战时期 东北作家群 满族作家 
东北满族文学中的民族文化传统(1931—1945)
《兰台世界(下旬)》2013年第11期117-118,共2页范庆超 
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抗战时期东北满族作家研究";项目号:2012B288
在满族文学的长河中,1931—1945年间的东北满族文学因其"集群性"的反帝表达而具备了突出的时代品格。抗战时期的东北满族文学凭借对满族民俗文化、宗教信仰文化以及民族精神等的生动书写,诠释了抗战文学的民族文化素养。
关键词:1931-1945 东北满族文学 民族文化传统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