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161027)

作品数:19被引量:79H指数:6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周智生李君许斌陈长瑶李灿松更多>>
相关机构:云南师范大学广西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当代经济》《资源开发与市场》《农村经济》《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更多>>
相关主题:多民族民族地区橡胶文化景观民族关系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历史地理社会学文化科学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西南边疆地区山地多民族聚居区社会空间分异与演变研究——基于桂西德峨镇的个案研究被引量:2
《黑龙江民族丛刊》2017年第3期49-58,共10页许斌 周智生 
国家自然基金"云南山地族群社会共生系统形成机理研究"(41161027);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项目"云南民族地区民间互助组织与乡村社区经济发展研究"(QN201119)的阶段性成果
在西南腹地诸多地区提出"城镇化上山"和"就地城镇化"等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的背景下,选取在西南山区比较有代表性的滇、黔、桂交界且有壮、彝、苗、瑶、仫佬和汉等多民族杂散居区—广西隆林各族自治县德峨县为个案研究地点...
关键词:多民族 山区 社会空间 演变 
全球化背景下滇南山地多民族农业文化景观的演变及其民族共生关系响应——以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为例被引量:8
《地域研究与开发》2016年第3期144-151,共8页许斌 周智生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161027);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项目(QN201119)
山地多民族地区农业文化景观的演变与当地地理空间的复杂性和民族文化的多样性特征密切相关。运用遥感、GIS技术,并结合田野调查,点面结合,分析了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橡胶文化景观的空间格局及其对民族关系的影响。研究表明:受全球化的影...
关键词:民族地区 橡胶文化景观 全球化 民族关系 响应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族际语言互借共享的空间表征及其驱动机制——以云南丽江九河白族乡为例
《中国社会语言学》2015年第2期9-19,共11页和智利 周智生 王桂林 
中央民族大学“985”工程研究项目“语言国情调查”子课题“云南玉龙县九河白族乡少数民族的语言生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161027);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项目“云南省少数民族研究”(2014CX01)共同资助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本文以九河白族乡为例,分析了族际语言互借共享的空间表征及其驱动机制。分析结果表明,九河乡族际语言互借共享的地理空间表征表现出明显规律:族际语言互借共享区的分布受地理特征、村落形态与分布、便利的交通网、人口活动范围的共同作...
关键词:多语村落 山地聚落 空间表征 驱动机制 
全球化背景下云南多民族地区橡胶文化景观时空分析及影响——以西双版纳地区为例被引量:2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15年第5期80-88,共9页许斌 周智生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161027);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项目(QN201119)
橡胶种植成为近年来云南边疆多民族地区的主导产业,其文化景观的变化及其带来的影响是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课题。通过选取西双版纳全州作为大研究区和其所辖的基诺山区为田野调查点,点面结合,研究分析了西双版纳橡胶文化景观兴起的时空特...
关键词:民族地区 橡胶文化景观 全球化 民族关系 
全球化背景下西南边疆民族地区橡胶文化景观的兴起——以西双版纳地区为例被引量:2
《热带地理》2015年第4期549-560,共12页许斌 周智生 
国家自然基金"云南山地族群社会共生系统形成机理研究"(41161027);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项目"云南民族地区民间互助组织与乡村社区经济发展研究"(QN201119)
文章选取西双版纳全州作为大研究区,其所辖的基诺山区为具体调查点,点面结合,采用RS遥感、GIS技术、参与性农村访谈(PRA)和田野调查等研究方法,分析了西双版纳橡胶文化景观兴起的空间格局演变和过程及其对民族关系的影响。研究表明,受...
关键词:民族地区 橡胶文化景观 全球化 共生 西双版纳 
环洱海地区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时空演变特征分析被引量:4
《资源开发与市场》2015年第5期528-532,F0002,共6页张磊 武友德 李君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环洱海地区乡村聚落空间演变机理与优化研究"(编号:4126104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云南山地族群社会共生系统形成机理研究"(编号:41161027);云南省科技计划项目"基于多学科高技术的云南‘城镇上山’研究与典型示范"(编号:2012CA024);云南山区新型城镇化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研究项目(编号:2014cxp02)
以环洱海地区111个村庄数据为基础,从经济实力、生产力水平和产业结构方面构建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经济区位熵分析法和GIS空间分析法对2000年以来环洱海地区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时空演变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环洱海地区农村...
关键词:洱海 农村经济 经济区位熵 时空演变 
云南多民族共生格局的历史形成机理初探被引量:11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1期122-127,共6页周智生 张黎波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云南山地族群社会共生系统形成机理研究"(41161027);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云南多民族经济共生关系发展研究"(NECT-10-0974)阶段性成果
云南是我国多民族和谐共生最典型的区域之一。民族之间友好关系的维系与发展,不仅铸就了云南社会经济发展的光辉历史,而且也是维护中国西南边疆稳定发展和祖国统一的重要基础。其中有诸多值得借鉴总结和珍视的历史经验和发展智慧。本文...
关键词:云南 多民族共生格局 形成机理 
民国时期云南官方民族人口统计的产生与发展——从《云南全省边民分布册》说起被引量:2
《元史及民族与边疆研究集刊》2014年第2期211-212,共2页张黎波 周智生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民国时期民族国家建构进程中的西南地方族群回应研究”(项目编号:14XMZ08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云南山地族群社会共生系统形成机理研究”(项目编号:41161027)的阶段性成果
中华书局标点本《清史稿》卷四五四《刘锦棠传》有两处标点错误,兹按原文横排移录如下:其南缠回苦安集延淫暴久,重以彦虎奔扰,益不堪命,旦夕望我军如时雨。比至,各城阿奇木伯克、阿浑玉子巴什各携潼酪,持牛羊来犒师。(第12609页)四年,...
关键词:标点本 阿奇木伯克 安集延 虎奔 《清史稿》 清史稿 巴什 刘锦 叶尔羌 刘襄勤公奏稿 
滇藏茶马古道与多民族共生发展初探
《华西边疆评论》2014年第1期85-93,共9页周智生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云南山地族群社会共生系统形成机理研究”(41161027);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云南多民族经济共生关系发展研究”(NECT-10-0974)阶段性成果.
滇藏茶马古道是自古以来横跨西南民族聚居区的民间商贸交流通道,在促进民族间贸易与民族间交流上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探讨了茶马古道在促进多民族共生发展中所发挥的历史功能,对其促进所民族共生发展中发挥作用的机制进行了分析,并阐...
关键词:滇藏茶马古道 多民族共生发展 民族贸易 
滇川藏毗连藏区流动人口族际关系调查与思考
《南方人口》2014年第4期47-59,共13页李灿松 梁海艳 
国家自然基金(41161027);国家社科基金(11CMZ034);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14XNH093);云南师范大学优势特色重点学科建设项目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滇藏川毗连藏区作为联系内地和西藏的重要通道区,历来是多民族流动人口的汇集区。近年来,随着藏区社会经济外向联系的不断增强,各民族人口流入滇藏川毗连藏区的数量和扩散地域不断扩大,流动人口与藏民之间的族际交往途径和族际关系都出...
关键词:流动人口 族际关系 滇川藏 毗连藏区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