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830316)

作品数:25被引量:398H指数:1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高锐李秋生王海燕卢占武李文辉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国土资源部中国石化中国地震局更多>>
相关期刊:《岩石学报》《地球学报》《Earthquake Science》《地球物理学进展》更多>>
相关主题:深地震反射剖面青藏高原磁异常深地震反射CRUST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宽角反射、折射地震数据与重力数据综合解释龙门山及邻近地区地壳结构被引量:4
《地质科学》2016年第1期26-40,共15页徐啸 高锐 郭晓玉 Keller G R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40830316,41430213)资助.
青藏高原东部的隆升机制一直都是地学界的研究热点,研究学者们提出和发展了多种岩石圈变形模型,而存在多种模型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对青藏高原东部地壳及岩石圈结构认识不足。本文主要针对SinoProbe-02项目横跨龙门山断裂带、全长400多...
关键词:龙门山 地壳结构 地震反射和折射 重力异常 
龙门山断裂带隆起造山独特性探讨被引量:6
《地质科学》2014年第4期1337-1345,共9页郭晓玉 高锐 Keller G R 沙爱军 徐啸 王海燕 李文辉 
国土资源部"深部探测技术实验与集成"项目(编号:SinoProbe-0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40830316;41304064)资助
龙门山断裂带位于四川盆地西缘,青藏高原东部,为四川盆地与松潘—甘孜地块的接触构造边界。龙门山地区海拔从东侧100 km外四川盆地的500 m突升至3 000 m高度,明显地标注了青藏高原的东部边界,其隆升机制也引起了国内外地质工作者的广泛...
关键词:青藏高原东缘 龙门山断裂带 造山带 造山机制 
青藏高原松潘—西秦岭—临夏盆地深地震反射剖面——采集、处理与初步解释被引量:39
《地球物理学报》2014年第5期1451-1461,共11页王海燕 高锐 李秋生 李文辉 侯贺晟 匡朝阳 薛爱民 黄薇漪 
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项目"深地震反射剖面探测实验与地壳结构研究"(Sinoprobe-02-0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274097和40830316);中国地质调查工作项目(1212011220260)联合资助
由于印度洋板块向亚欧板块俯冲使青藏高原不断隆起,其形成不仅导致了亚洲大陆内部强烈的晚新生代构造变形,还对其边缘地区的地貌格局产生重大影响.青藏高原东北缘是青藏高原向北东方向扩展的前缘部位,是印度与欧亚两大板块碰撞作用由近...
关键词:深地震反射剖面 青藏高原 松潘地块 西秦岭 临夏盆地 数据采集与处理 岩石圈结构 
利用深地震反射大、中炮数据研究地壳深部结构—以六盘山深反射数据为例被引量:7
《地球物理学进展》2014年第1期95-101,共7页李洪强 高锐 李文辉 田嵩 
国家专项项目"深部探测技术试验与集成"(SinoProbe-02);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工作项目(1212011220260;1212011120975;121201081105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830316)联合资助
为获得全地壳的有效反射信息,深地震反射数据采集常增加大药量的大炮和中炮来提高地球深部反射信息的信噪比;但深地震反射数据处理中用同一套流程和参数无差别的对待大、中、小炮数据,只考虑到大、中、小炮数据共性,忽视了不同激发药量...
关键词:深地震反射 地壳深部 大炮 中炮 小炮 六盘山 
用近垂直方法提取莫霍面——以六盘山深地震反射剖面为例被引量:16
《地球物理学报》2013年第11期3811-3818,共8页李洪强 高锐 王海燕 李文辉 
国家专项项目"深部探测技术试验与集成"(SinoProbe-02);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工作项目(1212011220260;1212011120975;121201081105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830316)联合资助
根据近垂直地震反射原理和Moho面上下深地震反射资料频率低的特征,运用深地震反射资料的近垂直反射数据,通过静校正、资料净化、共检波域叠加等叠前和叠后处理技术,对六盘山莫霍面结构进行成像.初步结果显示出横过六盘山莫霍面起伏、断...
关键词:六盘山 青藏高原东北缘 鄂尔多斯地块 莫霍面 近垂直反射 深地震反射 
深地震反射剖面揭示的海原断裂带深部几何形态与地壳形变被引量:34
《地球物理学报》2012年第12期3902-3909,共8页王海燕 高锐 尹安 熊小松 匡朝阳 李文辉 黄薇漪 
中国国家专项项目"深部探测技术实验与集成"(SinoProbe-0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40830316)联合资助
由于活动的青藏高原不断的隆升和推挤作用,在西南向东北的推挤作用和周缘块体的阻挡以及东北缘内部块体挤压形变的作用下,形成了多个走向不同的青藏高原东北缘构造体系.新生代构造变形和地震活动强烈,区内分布多条大型深断裂带.海原断...
关键词:深地震反射剖面 海原断裂带 岩石圈结构 几何形态 
天山造山带的深部结构被引量:18
《地球物理学进展》2011年第6期1906-1914,共9页熊小松 高锐 李秋生 王海燕 卢占武 侯贺晟 
国家专项(Sinoprobrobe0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830316和40874045);基本科研业务费(J0803)联合资助
天山造山带是中亚最令人瞩目的一条由陆陆汇聚而形成的陆内造山带,从古生代以来经历了长期的构造演化,尤其是新生代以来的再次活化,导致了本医复杂的构造特征,因此在全球范围内具有独特性和活动性,是全球公认的研究大陆动力学的天然实验...
关键词:天山造山带 地震探测 地壳厚度 岩石圈 壳内低速体 
青藏高原羌塘盆地基底结构与南北向变化--基于一条270km反射地震剖面的认识被引量:16
《岩石学报》2011年第11期3319-3326,I0001,I0002,I0003,3327,共12页卢占武 高锐 李永铁 李秋生 王海燕 匡朝阳 酆少英 熊小松 
国家深部探测专项(SinoProbe-02-01,02-06);国土资源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1011040、201011045、200811021);国土资源部油气专项(XQ2004-0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群体项目(4092100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830316、40874045)联合资助
通过收集并重新处理已有的反射地震剖面,获得了一条南北向横贯羌塘盆地主体的270km长反射地震剖面。剖面显示:羌塘盆地可能具有元古代的基底并且南羌塘盆地较北羌塘盆地深。在南、北羌塘地壳浅部(约0~3s)变形差异较大,北羌塘褶皱变形强...
关键词:羌塘盆地 基底结构 南北向变化 反射地震剖面 
青藏高原东北缘岩石圈缩短变形——深地震反射剖面再处理提供的证据被引量:47
《地球学报》2011年第5期513-520,共8页高锐 王海燕 王成善 尹安 张玉修 李秋生 郭彤楼 李文辉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40830316);国际科技合作项目(编号:2006DFA21340);国家地质调查项目(编号:1212010711813);国家专项项目"深部探测技术与实验研究"(编号:SinoProbe-02)联合资助
青藏高原是由印度板块和亚洲板块于50~60Ma碰撞而形成的全球最高最大的高原,已成为多数国内外学者的共识。然而,关于它的岩石圈变形机制却是长期争论的问题。深地震反射剖面是精细揭示岩石圈结构、分辨变形样式的有效技术。重新处理的...
关键词:青藏高原东北缘 深地震反射剖面 岩石圈缩短变形 
欧拉反褶积与解析信号相结合的位场反演方法被引量:25
《地球物理学报》2011年第6期1634-1641,共8页张季生 高锐 李秋生 管烨 彭聪 王海燕 
国家深部探测技术与实验研究专项(SINOPROBE-02;SINOPROBE-08-02);财政部科学专项(14010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资助项目(4083031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774026;40874045);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工作项目(1212010611809;1212010711813;1212010811033);国土资源部公益性科研专项经费项目(200811021;201011042);科技部国际合作重点项目(2006DFA21340)联合资助
由于解析信号具有不受(二维)或少受磁化方向影响,能够较好反映磁性体边界的特性,因此受到人们的重视.欧拉反褶积法可以确定场源的位置和深度以及形状因子,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因此前人提出将二者相结合的方法.针对前人提出的方法中存在受...
关键词:磁异常 重力异常 快速反演 欧拉反褶积 庐江-枞阳盆地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