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05JZD00010)

作品数:16被引量:48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韩永利方长明胡德坤刘晓莉张士伟更多>>
相关机构:武汉大学中共青岛市委党校中国社会科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东南亚研究》《历史研究》《民国档案》《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更多>>
相关主题:国民政府抗战初期二战期间华盛顿体系东亚新秩序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政治法律哲学宗教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美英学者关于二战期间美英东亚政策与战略的研究被引量:1
《民国档案》2010年第1期136-142,共7页韩永利 张士伟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反法西斯战争时期的中国与世界研究”阶段性成果之一,项目批准号:05JZD00010
自二战结束以来,美英学者对二战期间美英东亚政策与战略的研究成果丰硕,研究范围主要集中于美英东亚政策、东亚军事战略以及中国抗战对美英两国东亚战略的影响等方面。从二战结束到60年代,在冷战大背景下,美英学者的研究明显烙上了意识...
关键词:美英学者 美英东亚政策 中国抗战与美英东亚战略 
国民政府与敦巴顿橡胶园会议被引量:1
《民国档案》2009年第3期116-122,共7页刘晓莉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大攻关项目(05JZD00010)
1944年召开的敦巴顿橡胶园会议对于联合国的成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联合国由此才最终从大国分别酝酿与构想阶段,进入共同协商的实质性筹建阶段。由于在敦巴顿橡胶园会议上准备了充分完备的具体筹建方案,并采取了相对务实的外交策略,国...
关键词:国民政府 敦巴顿橡胶园会议 联合国方案 大国 地位 
论抗战初期英美民众援华制日运动
《民国档案》2009年第1期100-108,共9页韩永利 方长明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反法西斯战争时期的中国与世界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项目批准号:05JZD00010
1937年7月中国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在英美两国国内引起了强烈反响,特别是在两国民众中掀起了援助中国抗战的热潮,形式多样,各具特点,并得到社会许多方面的支持。随着日本侵华的加剧,英美民众援华制日运动不断加强。英美民众对中国全面...
关键词:全面抗战 英美民众 援华制日 
论中国抗战初期美国民众抵制日货与终止对日贸易运动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1期81-85,共5页方长明 王莹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攻关项目(编号:05JZD00010);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编号:06JA770030)
1937年日本侵华战争全面爆发,到1941年美国政府为了自身的利益,奉行绥靖日本的政策,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美国民众经过一段时间的转变,在国内掀起了广泛的援助中国的民众运动,这些运动得到社会许多方面的支持,并随着日本侵华的加剧而...
关键词:抗战初期 美国民众 抵制日货 终止贸易 
中国抗战初期美国教士阶层的援华运动被引量:2
《理论月刊》2009年第1期51-53,共3页方长明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攻关项目(05JZD00010);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06JA770030)的阶段性成果
中国全面抗战爆发后,美国政府为了自身的利益,对日本实施绥靖政策。但在中国人民的抗战过程中,美国的传教士阶层首先组织起来,发起援华制日的运动,揭露日本法西斯的侵略暴行,抵制日货,并要求终止对日贸易,最终在美国形成强大的援华团体...
关键词:抗战初期 美国 传教士 援华制日 
大国意识与大国作为——抗战后期的中国国际角色定位与外交努力被引量:35
《历史研究》2008年第6期124-137,共14页王建朗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反法西斯战争时期的中国与世界研究"(项目编号05JZD00010)阶段性成果之一
抗战后期国民政府在中国走向政治大国进程中不乏主动作为。太平洋战争爆发不久,中国便开始考虑自身在战后的地位问题,对于建立新的国际组织,确保四大国在国际组织中的优势地位进行了认真的思考。对于亚洲地区事务,中国积极干预,展现了...
关键词:战时外交 大国地位 中关关系 中英关系 
中国抗战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格局的形成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8年第4期443-448,共6页韩永利 张愿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攻关项目(05JZD00010);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06JA770030)
中国抗日战争建立了世界第一个反法西斯战场,也推动和促进了中国战场与苏联战场、太平洋战场相互支持格局的形成,从而加速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关键词:中国抗战 中国战场 苏联战场 太平洋战场 格局 
国民政府与联合国筹建方案的确立被引量:1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8年第4期456-462,共7页刘晓莉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攻关项目(05JZD00010)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由于中国人民长期坚持对日作战及其对于反法西斯联盟总体战略的巨大支持,中国国际地位大为提升并获得国际认可,自近代以来首次进入大国行列,在联合国的筹建及其宪章的起草上都发挥了大国的重要作用。国民政府时期联...
关键词:国民政府 联合国 方案 
经济合作与20世纪40年代中美特殊关系的形成被引量:1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8年第4期463-467,共5页张士伟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05JZD00010)
中美特殊关系的形成最早是从经济层面开始的。在中国解决白银危机的过程中,经历了国际合作解决路线与美国单独协商等阶段。在这个过程当中,中国最终进行了币制改革并在实质上将法币盯紧美元,形成了中美特殊经济关系。而随着远东和国际...
关键词:中美特殊关系 经济 白银问题 
二战期间美苏英三大国战后秩序观初探
《湖北社会科学》2008年第5期109-111,共3页卞秀瑜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反法西斯战争时期的中国与世界研究"子课题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项目批准号:05JZD00010
二战尚在进行中,美苏英三大国就着手规划战后秩序。美国主张修正的威尔逊主义的全球秩序观,苏联坚持基于领土和势力扩张的自身安全观,英国则强调均势基础之上的大国合作秩序观。战时三大国战后秩序观各不相同甚至存在较大分歧,并且均有...
关键词:二战 美国 苏联 英国 战后秩序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