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2CZS051)

作品数:10被引量:16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王晗李大伟乔鹏许慧君王晗更多>>
相关机构:苏州大学西北大学北京电视台中国人民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江西社会科学》《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许昌学院学报》《兰州学刊》更多>>
相关主题:清代垦殖农牧交错带土地沙化移民社会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经济管理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9
视图:
排序:
历史地理学研究中GIS的认知过程及其人类因素考量被引量:1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4期60-67,共8页王晗 
2011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长城沿线天主教的传播及其区域生态环境变迁研究(1865—1952)(项目号:41171120);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移民社会、生产方式选择与环境变迁——以清至民国蒙陕农牧交错带为例”(项目号:12CZS05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GIS技术在历史地理学研究领域的引入,为21世纪历史地理学沉淀积累和蓄势待发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和路径。随着GIS技术的普遍运用,尤其是在历史自然地理领域的使用,遂成为该研究方向创新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不过,GIS技术在人文地理研究领...
关键词:GIS 社会属性 历史文献数据化 人类因素 
“华夷之辨”与“守中治边”——论明长城修建的内在驱动力与实际作用被引量:5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4期158-163,共6页李大伟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2CZS051)
长城是历史的产物,也是国家意志的反映。明朝"华夷之辨"思想的变化是明长城修建的内在驱动力;明长城在"守中治边"的方略中发挥其御外制内的功能。明长城具有御外和控内的双向作用,朝廷试图依托长城建立符合王朝理想的统治秩序,因此,明...
关键词:长城 华夷之辨 界限 
“桃源安否”:民国时期西北开发中地方官员行为分析——以陕北黄龙山区的垦荒运动为例被引量:1
《兰州学刊》2017年第7期56-68,共13页王晗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项目编号:13JDZ038);教育部青年基金资助项目(项目编号:11YJC770055);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资助项目(项目编号:12CZS051);苏州大学青年教师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SDY2011A48)资助成果
历史时期环境变化研究中"人(人群)"的社会属性需要重新审视和估量。我们应该在文献整理的同时,结合细致的田野调查,以此为基础去亲身体验地理环境以及地理环境所引起的人类行为,换言之,以接近当时生存条件下的谋生方式来要求研究者,身...
关键词:西北开发 地方官员行为 黄龙山区 垦荒运动 
两汉时期匈奴政治组织形式的演变
《许昌学院学报》2017年第1期73-77,共5页冯世明 
2012年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12CZS051);2014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4BSS006)
两汉时期随着匈奴与汉王朝关系的演变,其政治组织形式既有继承,也有发展变化。相对于初期的政治组织,这种变化表现为外部属国的消亡、职官体系的复杂化、联合异姓贵族统治的形成。西汉初期、宣帝时期、王莽时期和南匈奴内附是匈奴政治...
关键词:匈奴 南匈奴 属国 异姓贵族 政治组织形式 
从游牧边界到行政边界——清代以来蒙陕边界变迁的过程及背景分析
《历史地理》2015年第1期165-174,共10页郝文军 
教育部基金项目“清至民国蒙陕农牧交错带农业化进程与生态环境变迁研究”(11YJC770055);国家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移民社会、生产方式选择与环境变迁——以清至民国蒙陕农牧交错带为例”(12CZS051)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为农牧交错带,鄂尔多斯高原地区一直受到学术界关注。以往研究主要集中于交错带的环境~①与区域社会变迁~②,而政区地理变迁关注不多。清初蒙陕形成两条边界,即北侧的游牧边界和南侧的行政边界。康熙二十二年(1682年)后游牧边界开始...
关键词:交错带 伊克昭盟 康熙朝 府谷 鄂托克 札萨克 乾隆时期 卫所制度 社会变迁 道光时期 
清代蒙陕农牧交错带土地垦殖过程研究——以怀远县伙盘地为例被引量:1
《明清论丛》2014年第2期291-302,共12页王晗 
2012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2CZS051);2011年度教育部青年基金项目(11YJC770055);苏州大学科研预研资助项目(SDY2011A48)资助成果
关于明清以来北方农牧交错带的环境变迁,学术界曾对于沙漠化的成因和人类在沙漠化进程中的作用进行论证,并引起过热烈的讨论。其中,人类活动被视为引起农牧交错带环境变化的主要因素。本文结合田野考察、发掘民间文献,分析以怀远县伙盘...
关键词:蒙陕农牧交错带 边外垦殖 土地沙化 伙盘地 
晚清边村社会秩序构建中的甲头制度——以土默特地区为例被引量:2
《江西社会科学》2014年第4期117-124,共8页许慧君 乔鹏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2CZS051);教育部青年基金项目(11YJC770055)
晚清时期,从明朝中后期开始的移民已形成了很多边村社会。土默特地区本为蒙族游牧之地,内地民人的大量进入,使得该地由游牧社会变为一个边村社会。随之,当地需要一种新的制度来处理种种矛盾纠纷,维护社会正常运转。对此,清政府将推行于...
关键词:边村社会 甲头 土默特地区 晚清 
清代毛乌素沙地南缘伙盘地土地权属问题研究被引量:5
《清史研究》2013年第3期27-37,共11页王晗 
2012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资助项目(12CZS051);2011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资助项目(41171120);复旦大学"985工程"三期整体推进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2012SHKXQN018);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41230634)资助成果
毛乌素沙地环境变化的人文因素需要做更为细致的考察。自清初以降,蒙古游牧民在"分旗划界"体制下,逐步开始驻牧生产,同时,内地汉族移民也呈现日益增多的趋势。但是单纯的人口数量变化、生产方式改变对于构建演变中的人类活动和地理环境...
关键词:土地权属 移民社会 毛乌素沙地南缘 伙盘地 
清代蒙陕农牧交错带土地垦殖过程研究——以怀远县伙盘地为例被引量:1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1期183-190,共8页王晗 李大伟 
2012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项目编号:12CZS051);2011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41171120);2010年度教育部人文规划基金项目(项目编号:10YJA770011);2011年度教育部青年基金项目(项目编号:11YJC770055)的阶段性成果
关于明清以来北方农牧交错带的环境变迁,学术界曾对于沙漠化的成因和人类在沙漠化进程中的作用进行论证,并引起过热烈的讨论;其中,人类活动被视为引起农牧交错带环境变化的主要因素。本文结合田野考察、发掘民间文献,分析以怀远县伙盘...
关键词:蒙陕农牧交错带 边外垦殖 土地沙化 伙盘地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