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3XZS030)

作品数:26被引量:34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刘俊男陈春君易桂花孙建高芮更多>>
相关机构:重庆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农业考古》《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湖南省博物馆馆刊》《湖南考古辑刊》更多>>
相关主题:遗址新石器时代黄帝演进大溪文化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哲学宗教社会学艺术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宝墩文化来源研究被引量:7
《中华文化论坛》2019年第2期136-144,160,共10页刘俊男 李春燕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南北两大生业区早期文明进程比较研究"(项目编号:13XZS030)阶段性成果
从陶器器形与纹饰对比的角度分析,宝墩文化一期中共有的17种典型陶器类型,以及陶器上的纹饰都可从长江中游的三峡东邻地区找到它们的来源。宝墩文化与峡江东部地区的锁龙遗存相似,都是高庙文化、大溪文化的继承者。其原因可能是屈家岭...
关键词:宝墩文化 大溪文化 马家窑文化 营盘山文化 西亚巴昆遗址 
城头山城邦的形成——基于国家本质特征的视角被引量:2
《求索》2018年第5期162-171,共10页刘俊男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南北两大生业区早期文明进程比较研究"(项目编号:13XZS030)
城头山古城在屈家岭文化时期即出现了快轮制陶及制作黑陶的技术,并可能出现青铜。生产力的巨大进步促生了专偶制家庭、首领大墓、宫殿式建筑、防御性城墙、阶级、强制性公共权力等现象。国家本质特征是"强制性的公共权力"。城头山古城...
关键词:专偶制家庭 城头山古城 城邦 国家 
从地下遗存看长江下游地区史前男女地位的演变——恩格斯母系社会向父系社会转变理论实证研究被引量:1
《湖南社会科学》2018年第1期29-34,共6页刘俊男 熊凯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南北两大生业区早期文明进程比较研究"(编号:13XZS030)
草鞋山马家浜文化时期,女性地位略高于男性。绰墩崧泽文化时期进入相对平等的偶婚制时期,它们都属于平等社会,男性地位还未崛起。在龙虬庄崧泽文化时,男性地位开始高于女性,福泉山、草鞋山、南河浜崧泽文化晚期,出现男女双人合葬墓,且...
关键词:长江下游地区 平等社会 男女地位 
从白音长汗等遗址看西辽河地区史前家族组织的演进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1期48-57,共10页刘俊男 邱方利 
国家社科基金"中国南北两大生业区早期文明进程比较研究"(编号13XZS030)
白音长汗遗址向我们呈现出一个布局规划保存完好的大型村落遗址。根据白音长汗遗址并结合其他遗址,我们大致可将西辽河地区新石器时代的家族组织分为四个不同的阶段:距今约8200~7200年为共仓共灶的伙婚制家族阶段;距今约7200~5300年处...
关键词:白音长汗遗址 牛河梁遗址 新石器时代 家族组织 
从地下遗存看秦安大地湾遗址男权社会的演进——恩格斯母系社会向父系社会转变理论实证研究之一被引量:1
《湖南社会科学》2017年第3期14-21,共8页刘俊男 王华东 
国家社科基金"中国南北两大生业区早期文明进程比较研究"(项目编号:13XZS030)阶段性成果
秦安大地湾遗址揭示了一个聚落将近三千年的历史演变。该遗址绝对年代距今7800~4900年,并分为五期,其中二期早段出现的聚落首领把先前的公共大房址据为己有以及在大房址前出现的男性公共墓地等现象标志着男权的产生;在二期中段至四期中...
关键词:新石器时代 秦安大地湾遗址 男权社会 
再论陕北、晋西北南流黄河两岸出土商周青铜器
《边疆考古研究》2017年第1期133-144,共12页蒋刚 
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中国南北两大生业区早期文明进程比较研究”(项目编号:13XZS030)的中期成果之一
从20世纪30年代以来,陕北、晋西北南流黄河两岸出土了数量较多的青铜器,由于这些青铜器既与中原商周青铜器有密切关系,也与北方甚至欧亚草原青铜器有着密切关系,所以一直是学界关注的重要课题。关于这些青铜器的年代和性质,从目前的研...
关键词:青铜器 晋西北地区 黄河两岸 
从地下遗存看海岱地区史前社会组织演进
《中华文化论坛》2017年第3期65-75,共11页刘俊男 高芮 
国家社科基金"中国南北两大生业区早期文明进程比较研究"(项目编号:13XZS030)成果
海岱地区史前社会组织演进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距今约8300—7300年可能为母系氏族阶段,距今约7300—6100年前可能为偶婚制家庭阶段,距今约6100—4600年前可能为家长制家庭公社阶段,距今约4600—4000年前可能为专偶制家庭阶段。这与恩格...
关键词:海岱地区 史前时期 社会组织 
三峡东临地区新石器时代干栏式建筑浅论
《长江文明》2016年第4期1-7,共7页高芮 
国家社科基金“中国南北两大生业区早期文明进程比较研究”(编号13XZS030)
在湖南澧县八十垱、怀化高庙等遗址发现了用作仓库或祭祀的干栏式建筑或图像,它们是我国最早时段的干栏式建筑的证据。湖北中堡岛和白庙等三峡东临地区新石器时代遗址发现了大溪文化至石家河文化的干栏式建筑——吊脚楼,将西南地区吊脚...
关键词:三峡东临地区 新石器时代 干栏式建筑 
新石器时期三峡地区人类思维演进之证据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5期1-7,共7页邓晓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南北两大生业区早期文明进程比较研究"(13XZS030)
与人类社会进步紧密关联的是其思维的持续发展,长江三峡地区人类文明的演进在意识形态上与巫文化难分难解。从新石器时代开始,三峡地区的巫文化便凭借着当地得天独厚的、以鱼盐为主的自然资源而兴起,人类聚落也在巫师们的努力下迅速演...
关键词:三峡 巫文化 人类思维 演进 
再论白燕文化及其相关问题
《西部考古》2016年第1期68-75,共8页蒋刚 
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中国南北两大生业区早期文明进程比较研究”(项目编号:13XZS030)的中期成果之一
从利用'平行序列法'划分考古学文化的方法来看,晋中地区夏商时期的遗存同属一个考古学文化即白燕文化,虽然进入早商时期晋中地区出现了数量较多的商文化因素,但是这并没有中断白燕文化的发展,白燕文化的传统文化因素依然得以传承,新出...
关键词:晋中地区 白燕文化 平行序列法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