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07BZW046)

作品数:14被引量:23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龚奎林刘晓鑫武新军黄梅孙先科更多>>
相关机构:井冈山大学河南大学商丘师范学院辽宁石油化工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殷都学刊》《作家》《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新文学史料》更多>>
相关主题:十七年小说十七年文学《人民日报》文学生产意识形态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艺术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红色历史代述与革命知识传播——论“十七年”小说中的战争叙事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4期114-118,共5页龚奎林 刘晓鑫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经典与经典的‘重述’"(项目编号:07BZW046);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青年项目"<人民日报>与新中国60年文学的生产"(项目编号:10YJC751020);江西省社科规划一般项目"红色文艺的经典化打造和革命记忆的大众化传播--‘十七年’小说的文本发生学现象研究"(项目编号:11WX52)
"十七年"革命历史小说延续了左翼文学传统,通过战争叙事对普通民众进行革命知识传播和红色历史代述,解释革命起源和发展以及民族国家的未来建构目标,进而使"共产主义"的发展图景与"民族国家"的现代建构走向融合。
关键词:"十七年"小说 历史代述 知识传播 
退出银幕的知识分子形象——以《烈火中永生》为例谈“十七年”电影范式
《电影文学》2012年第11期37-39,共3页陈由歆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经典与经典的‘重述’——‘十七年’经典长篇小说的修改、续写、改编及其历史阐释”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07BZW046)
“十七年”是成功的文学作品不断衍生扩大其传播效应的时代,但电影主题范式和表现手法高度趋同,要求艺术家的创作服膺政治的需要,用主流意识形态话语遮蔽艺术个性。《烈火中永生》里的刘思扬形象从银幕上消失,亲情伦理和革命伦理的...
关键词:“十七年” 电影范式 《烈火中永生》 
“十七年”小说的副文本研究被引量:2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2期76-83,共8页龚奎林 刘晓鑫 
国家社科基金"经典与经典的‘重述’"(项目编号:07BZW046);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项目"<人民日报>与新中国60年文学的生产"(项目编号:10YJC751020)
副文本是由封面画、插图等图像符号和内容提要、序言、引语、注释等语言符号构成的文本,"十七年"小说的副文本生成以及变迁建构出作家、绘画者、编者对时代、革命与文本的自我认同和价值诉求,促进了承载革命意识形态价值观念的小说的加...
关键词:革命意义 革命诉求 传播 副文本 
《人民日报》与“十七年”文学生产被引量:7
《甘肃社会科学》2011年第2期24-27,共4页龚奎林 
井冈山大学博士科研启动基金;笔者参研的2007年度国家社科基金"经典与经典的‘重述’"(07BZW046)的阶段性成果
《人民日报》发表的文艺社论、编者按、文艺消息、读者来信、作家检讨、文艺评论、文艺作品引导着新中国作家的创作方向,规约和促进着"十七年"文艺的生产及其价值诉求,进而建构起具有党性原则的新中国文学制度。而这对于当下和谐社会的...
关键词:《人民日报》 “十七年” 文学生产 
论“人”的消解与独立思考精神的失落——以“十七年革命历史长篇小说”中的英雄形象为例
《作家》2010年第20期20-21,共2页张舟子 
2007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07BZW046)阶段性成果
塑造英雄形象,不仅是"十七年革命历史长篇小说"的自觉追求,也是评价这些作品的重要依据。"十七年革命历史长篇小说"对英雄形象的塑造仍然呈现了鲜明的阶段性,并普遍存在将英雄抽象化、神圣化的倾向,从而导致了英雄形象缺乏内在心灵的丰...
关键词:英雄形象 抽象化 消解 
论《苦菜花》的文本生产与版本传播被引量:3
《新文学史料》2010年第2期171-178,共8页龚奎林 
笔者主持的井冈山大学博士科研基金项目的阶段性成果;笔者主研的孙先科教授主持的2007年度国家社科基金(编号:07BZW046)的阶段性成果
冯德英出生于革命家庭,父母兄姐都是共产党员,兄姐甚至献出了生命。这种革命氛围对他的成长和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我从童年时代开始所处的革命战争环境。我接触过、看到过、听到过、参加过的激烈残酷的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人和事...
关键词:《苦菜花》 文本生产 传播 版本 革命家庭 共产党员 战争环境 抗日战争 
革命体验与红色书写——论建国初期“十七年”作家的创作特质被引量:1
《理论与创作》2010年第2期47-50,共4页龚奎林 
2007年度国家社科基金<经典与经典的"重述">(编号:07BZW046);井冈山大学博士科研基金项目的阶段性成果
1949年新中国成立,“新”不仅是一种认识的差异,更是一种价值判断和政治分野的象征,这就需要重新建立新的命名谱系、话语原则与文化资本。因为新政权的社会主义民生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急需精神文化的辅助,因此,唯有借助新文化建构才...
关键词:“十七年” 建国初期 革命 特质 创作 作家 书写 新中国成立 
“十七年”小说版本修改的原因考察被引量:2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1期97-102,共6页龚奎林 黄梅 
笔者主研的孙先科教授主持的2007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经典与经典的‘重述’"(项目编号:07BZW046);井冈山大学博士科研启动基金项目
"十七年"小说在经典化过程中历经多次修改,形成一个初版本多个修改本的文艺形态。其修改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层面:一是中外文艺修改传统的当代影响;二是意识形态、审查制度、传播方式、语言规范、文学成规、政治主体的召唤、读者的...
关键词:“十七年”小说 修改 原因 
寻找文学与历史对话的场域——试论1949—1966年的文艺报刊研究被引量:2
《甘肃社会科学》2009年第6期34-37,共4页龚奎林 
2007年度国家社科基金"经典与经典的‘重述’"(07BZW046);江西省高校人文社科规划项目"红色革命文艺的经典化打造"的阶段性成果
"十七年"文艺报刊向受众指陈了文学、政治杂糅下的历史发展的变迁,阅读文艺报刊能够重返当代历史语境和文学现场,呈现文学生成以及历史细节的丰富性和复杂性,进一步探求文学的历史生存状态和作家的精神心态。因此,研究"十七年"文艺报刊...
关键词:“十七年” 文艺报刊 语境 
论《金沙洲》的版本修改及意义阐释被引量:1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第5期60-64,共5页龚奎林 
2007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07BZW046);湛江师范学院2004年度人文社科研究项目(W0401).
任何一个作家首先是区域型作家,他们受到地域文化的集体无意识的熏陶和浸染,吸收了地域所赋予的独特文化内涵和审美特性,并把这种内在积淀与外在世界、个体经验和多元文化进行碰撞,从而走向更广阔、更坚实的文学精神存在。所以,对...
关键词:地域文化 阐释 修改 版本 沙洲 地理区域 审美特性 文化内涵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