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07BZW069)

作品数:4被引量:8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李晓峰李华戎更多>>
相关机构:大连民族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民族文学研究》《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更多>>
相关主题:跨语际多民族母语文学长篇叙事诗多民族文学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4
视图:
排序:
中国文学空间特征谫论
《民族文学研究》2012年第1期171-176,共6页李晓峰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华多民族文学史观及相关问题研究"(项目编号:07BZW069)阶段性成果
多种民族文化与多种地域文化相互叠加、交汇,形成中国多民族文学同一空间中文学的多层性和交融性;此外,从古至今,中国各民族、各地域文学一直处于空间不断位移、穿插、离合、交汇的动态变化之中,由此形成了跨地域、跨民族的跨文化特征;...
关键词:中国文学 跨民族文化 跨地域文化 叠加 动态 
论中国文学史的国家知识属性及功能被引量:1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3期86-91,共6页李晓峰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华多民族文学史观及相关问题研究"(07BZW069)
国家知识的属性是中国文学史研究长期被忽略的重要属性。中国文学史具有回答人们族属与国属双重身份追问、形成国家认同、促进公民责任感和国家意识、国家精神(民族精神)以及国家凝聚力生成的功能。因此,知识化的文学史总要被国家纳入...
关键词:中国文学史 国家知识 国家文学史 话语权力 
多民族母语文学跨语际传播的困境与新路被引量:4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2期129-132,共4页李晓峰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华多民族文学史观及相关问题研究"(07BZW069)阶段成果
当代多民族母语文学在中国当代文学中的实际在场与在中国文学史书写中的不在场,使各民族母语文学在中国文学公共空间中呈现出"不在场的在场"的情形,从而指涉了整体意义的多民族母语文学在"中国文学"中的不在场。中外文学的单边译入与各...
关键词:母语文学 不在场的在场 单边译入 文化洼地效应 跨语际跨文化 
现代性诉求、文化认同与文学资源的当代转换——以蒙古族长篇叙事诗《巴林怒火》为个案被引量:3
《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08年第4期289-293,共5页李晓峰 李华戎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07BZW069)
对蒙古族长篇叙事诗《巴林怒火》进行了分析。作品将蒙古族民族命运的现代性选择与整体中华民族的现代性诉求联系在一起,透视整个中华民族历史命运的转折和选择。作者跨民族、跨文化的写作和作品表现出来的对蒙古族民族文化的认同给中...
关键词:多民族文学 现代性诉求 文化认同 民族认同 民间文学资源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