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0YJC770071)

作品数:4被引量:16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邵侃商兆奎田红更多>>
相关机构:吉首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贵州社会科学》《民族研究》《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更多>>
相关主题:唐代均田制农户生计藏族黄河源区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4
视图:
排序:
唐代均田农户生计考察——基于制度运作实效的解读被引量:2
《贵州社会科学》2011年第11期75-79,共5页商兆奎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西南民族地区历史自然灾害与农业技术选择"(项目编号:10YJC770071)
通过对唐代均田制的考察发现,均田制度设计与运作实效之间存在巨大落差,均田农户实受土地只有40唐亩左右,尽管与实际耕种能力相适宜,但是由于承担的仍是100亩土地的赋役标准,造成农户负担异常沉重。传统社会无法提供均田制扎根生长的土...
关键词:唐代 均田制 农户生计 均田陷阱 
藏族传统生计与黄河源区生态安全--基于青海省玛多县的考察被引量:13
《民族研究》2011年第5期40-48,109,共9页邵侃 田红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西南民族地区历史自然灾害与农业技术选择”(批准号:10YJC77007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近年来,不合理的资源利用方式冲击了黄河源区生态系统的脆弱环节,引发了该地区一系列的生态灾变。本文以"黄河源区第一县"——青海省玛多县为个案,采用生态学和人类学相结合的视角,对其生态环境和藏族居民的传统生计进行了考察,指出藏...
关键词:藏族 传统生计 黄河源区 生态安全 玛多县 
唐代乡村治理模式的演变——以“逃户”问题为中心的考察被引量:2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4期112-116,共5页商兆奎 邵侃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10YJC770071);湖南省教育厅项目(10C1101)
人口掌控历来是国家介入乡村社会的主要推手,而传统社会普遍存在的"逃户"问题直接决定了乡村治理的走向。唐初,统治者继承三代以来的乡官制,将其构建的"均田——租庸调——户籍"制度体系全面植入乡村社会,形成了一元权力支配下的治理模...
关键词:唐代 乡村治理 逃户 
共生与变异:唐代国家和均田小农的关系演进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6期162-166,共5页商兆奎 邵侃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西南民族地区历史自然灾害与农业技术选择"(10YJC770071)
国家和均田小农的互动和博弈是贯穿整个唐代前期社会的一条主线。均田小农与国家政权相伴共生,并在其精心培育下迅速崛起,成为大唐帝国赖以发展和勃兴的依靠力量。由于均田制度设计与实际运作存在巨大落差,导致农户生计处于一个低水平状...
关键词:唐代 均田制 均田小农 农户生计 逃户现象 “检括” 两税法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