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0YJA820013)

作品数:7被引量:45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范进学张玉洁更多>>
相关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山东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北方法学》《学习与探索》《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更多>>
相关主题:宪法宪法实施法学界权利规范人权规范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7
视图:
排序:
作为根本法与高级法的宪法及实施路径选择被引量:4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4期60-65,2,共6页范进学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课题"中国宪法学基本范畴体系研究"(10YJA820013)
我国1982年宪法序言宣称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2004年第四次宪法修正案将"尊重和保障人权"载入宪法,这对源自西方传统文化中的人权观的接受,实则是承继了根本法之观念。高级法观念自古希腊始即贯穿于西方法文化传统...
关键词:我国宪法 根本法 高级法 宪法实施 
宪法实施:到底实施什么?被引量:28
《学习与探索》2013年第1期54-61,2,共8页范进学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中国宪法学基本范畴体系研究"(ZXZY190010)
宪法实施,到底实施什么?首先,法律实施不意味着宪法实施;其次,国家机构规范的实施也不意味着宪法实施;宪法实施最终实施的是人权规范,即基本权利规范。因为基本权利规范的实施是宪法实施的本质与目的所在,只有它得到实施才能真正保护公...
关键词:宪法实施 基本权利规范(人权规范) 宪法审查制度 
我国基本权利30年研究历史、问题与建议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6期23-30,共8页范进学 张玉洁 
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基金项目<中国宪法学基本范畴体系研究>(批准号为10YJA820013)之阶段成果
1982年宪法颁布实施30年以来,我国法学界对基本权利30年的研究按年代可分为20世纪80年代、90年代和21世纪至今三个阶段,每一阶段关于基本权利的研究各具特点,但总体而言已经转向对基本权利的性质、价值理念、权利限制、分析框架、体系...
关键词:基本权利 学术研究 法学界 宪法学 
1982年宪法立宪目的分析与思考被引量:3
《北方法学》2012年第2期98-103,共6页范进学 
笔者主持的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规划基金项目"中国宪法学基本范畴体系研究"(项目编号10YJA820013)的成果之一
1982年宪法在总体上说是一部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完善的宪法,其立宪目的基本分为四个方面,即确立四项基本原则、确立国家的根本任务、确立列举与概括的政府权力体制以及确立违法主体与违宪主体一体的模式。将1982年宪法的立宪目的与普遍主...
关键词:1982年宪法 立宪主义 立法目的 
宪法法律化:中国法治之未竟事业被引量:1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1期79-86,共8页范进学 张玉洁 
2010年度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规划基金项目“中国宪法学基本范畴体系研究”(项目批准号10YJA820013)的阶段成果
宪法法律化是指宪法像法律一样具有约束力和强制力。宪法法律化要重点解决两个问题:一个是理论与认知问题,即认识到宪法首先是且必须是法律;另一个是制度与实践问题,即实施宪法这一法律的司法性机关的建立与司法适用实践经验的积累。从...
关键词:宪法 法律化 法治 
论中国式违宪审查制度及其完善被引量:7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1期51-58,共8页范进学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中国宪法学基本范畴体系研究"(10YJA820013)
基于中国特色或中国模式之独特性,中国所建构的"违宪审查"制度属于独立的违宪备案审查制度;非基本法律是且应当是违宪审查的对象,因此宜将法律纳入违宪审查的范围,并考虑逐步扩大之。宪法文本中的"不适当"含义包含着违宪的情形,建议全...
关键词:中国 违宪备案审查 宪法解释 制度设计 
宪法本体性:政治性、规范性抑或解释性?被引量:2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3期81-84,共4页范进学 张玉洁 
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中国宪法学基本范畴体系研究"(项目编号:10YJA820013)的阶段性成果
近年来,我国宪法学界围绕中国宪法的本体之政治性、规范性抑或解释性进行了一系列的学术研究,在某些领域还展开了一些争论,尤其是以高全喜、陈端洪和翟小波为代表的政治宪法派与以林来梵为代表的规范宪法派进行了诸多很有创建性的争鸣。
关键词:中国宪法 政治宪法 本体性 解释性 学术研究 法学界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