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806054)

作品数:6被引量:28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李玉尚陈亮王保宁车群更多>>
相关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中国农史》《学术界》《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更多>>
相关主题:气候突变火山丰歉火山爆发黄渤海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农业科学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6
视图:
排序:
《农政全书》所反映的1600年前后气候突变被引量:1
《中国农史》2011年第1期120-127,共8页车群 李玉尚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806054)
根据徐光启《农政全书》"江西养鱼法",在1593-1597年间,江西中部气候与当地20世纪50、60年代的气候相比,明显地温暖湿润。1600年埃纳普蒂纳火山喷发,随后亦引发中国的气候异常,由"种甘薯法"所反映的上海、莆田两地1610年前后气温,和1593...
关键词:《农政全书》 气候突变 养鱼 甘薯 
海湾环境变迁与黄海鲱中心产卵场内部的变动被引量:1
《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5期85-88,99,共5页李玉尚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历史上黄渤海鲱鱼资源数量的变动及原因"(40806054);上海交通大学文科科研创新基金特色研究项目"海有丰歉:明清以来黄渤海的鱼类与海洋环境变迁"(09TS05)
明初爱连湾已是黄海鲱的中心产卵场,但由于海湾环境的变化,产卵青鱼集聚区由岩礁向海草海区转移。明代前期系在青鱼岛,明后期之后转移到青鱼滩。这种变动的推动力是车道河所引起的海陆变迁。看似微不足道的小河流,在整个生态系统中,其...
关键词:车道河 青鱼岛 青鱼滩 黄海鲱 
1600年之后黄海鲱的旺发及其生态影响被引量:5
《中国农史》2010年第2期10-21,共12页李玉尚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0806054);上海交通大学文科科研创新基金项目(09TS05)
1600年埃纳普蒂纳火山喷发之后,一直到乾隆末年,黄海鲱资源数量极盛,与1970年代旺发相比,鱼群向南延伸到日照,长山列岛亦有较大规模鱼群分布。这次旺发引起了一系列生态后果:海蜇分布区域的南移,鲸类数量增多和分布区域的扩大,以及山东...
关键词:火山喷发 黄海鲱 旺发 生态响应 
黄海鲱的丰歉与1816年之后的气候突变——兼论印尼坦博拉火山爆发的影响被引量:13
《学术界》2009年第5期42-55,共14页李玉尚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806054);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NCET-08-0362)
从鲱鱼及其物候和生态学指标来看,1816-1853年是六百多年来中国最为寒冷的一个时期。1875年左右,海水温度上升,鲱鱼在分布区域上开始缩小,1884年在中国海区消失。黄渤海海水表面温度总的变化趋势与南太平洋亚热带海区大体一致。1816-187...
关键词:黄海鲱 丰歉 气候突变 坦博拉火山 
胶东半岛农作物结构变动与1816年之后的气候突变被引量:6
《学术界》2009年第5期56-70,共15页王保宁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806054)
1816年之后的气候突变,导致胶东半岛农作物结构变化。在传统作物中,耐寒湿的子成为主要农作物,而传统喜温耐旱作物谷子的种植面积下降。胶东半岛的番薯种植经历了一个波折的种植历程,而玉米、花生等作物则在气温回升的背景下出现爆发...
关键词:农作物结构 气候突变 美洲作物 坦博拉火山 
明代黄渤海和朝鲜东部沿海鲱鱼资源数量的变动及原因被引量:10
《中国农史》2009年第2期9-22,共14页李玉尚 陈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0806054);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NCET-08-0362)
有明一代,黄海群鲱鱼经历了一个由盛转衰(1417~1505)、再由衰转盛(1505~1629)的过程。东朝鲜群在1450年之前,资源较少;1450年至明代末年,则出现旺发。两个种群之间的变动趋势没有相关性。明代上述变动与对马暖流的强弱和气候的冷暖干...
关键词:明代 鲱鱼 数量变化 原因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