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1YJA740041)

作品数:4被引量:3H指数:1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寇占民吴明东焦继顺王圣奎唐秀伟更多>>
相关机构:齐齐哈尔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学术交流》《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文艺评论》更多>>
相关主题:西周金文动词语法化《九歌》《河伯》更多>>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学历史地理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4
视图:
排序:
西周金文动词语法化初探被引量:2
《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5期468-472,共5页寇占民 
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资助项目(11YJA740041)
西周金文是最早的成系统的汉民族语书面语之一,它保持着当时的语言原貌,是探索上古汉语词汇和语法的最真实、最宝贵的语料。汉语虚词的广泛应用,是促使语法变化的重要条件。通过对商周出土文献中"来"、"于"、"即"、"以"、"及"、"眔"的...
关键词:西周金文 动词 语法化 
常祀与非常祀:《河伯》存在合理性问题探析被引量:1
《文艺评论》2013年第6期137-140,共4页焦继顺 吴明东 
教育部2011年社科研究基金<殷周金文动词词汇研究>(编号:11YJA740041);黑龙江省教育厅基金项目<〈楚辞〉故训及相关文学问题研究>(编号:12512378)
《河伯》是《楚辞·九歌》中的一篇,也是《九歌》诸篇中争论颇多的一篇。在一定程度上,对于其创作性质的不同认识,导致了对《九歌》性质的不同认识。历史上,《河伯》创作性质问题争论的焦点,集中体现在它与“祭不越望”这一先秦礼...
关键词:《河伯》 性问题 创作性质 《九歌》 性质问题 《楚辞》 关系问题 双重性质 
西周金文动词研究的历史及意义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1期4-7,共4页寇占民 王圣奎 唐秀伟 
教育部2011年社科研究基金<殷周金文动词词汇研究>(11YJA740041);黑龙江省教育厅2012年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12522334);2011年齐齐哈尔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项目(2011057)
西周金文是最早的成系统的汉民族书面语之一,保持着当时语言的原貌,因此它是研究上古汉语词汇的重要语料。西周金文动词的研究从汉代开始到现在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为西周金文的释读和应用以及上古汉语动词的研究奠...
关键词:西周金文 动词 意义 
殷周金文“即立”考
《学术交流》2012年第8期191-193,共3页寇占民 
教育部2011年社科研究基金"殷周金文动词词汇研究"项目(11YJA740041);黑龙江省教育厅2012年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12522334)
殷周金文中的"即立"是利用一个形体兼表"即立"和"即位"两个语词,它经常出现在册命和赏赐一类的铜器铭文中,总共出现43次,其中作"即位"讲的有37次,作"即立"讲的共有6次。在殷周铜器铭文中,"即立(位)"还没有凝固成一个词,而是一个短语,指...
关键词:殷周金文 即立 考释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