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05BZW008)

作品数:7被引量:20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陈炎赵玉刘国贞李琳赵文哲更多>>
相关机构:山东大学山东政法学院中央财经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天津社会科学》《社会科学辑刊》《兰州学刊》《孔子研究》更多>>
相关主题:生态儒家玄学生态意蕴生态观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学经济管理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7
视图:
排序:
基于Malmquist指数分解的国际航空运输企业生产率比较研究被引量:1
《兰州学刊》2012年第1期72-77,155,共7页李军林 张英杰 赵文哲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儒释道的自然生态观与艺术价值观'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05BZW008)
文章利用Malmquist指数分析国际航空运输企业的技术效率并对全要素生产率变化进行分解。文章建立了两个线性规划模型——多投入单产出模型和多投入多产出模型——来计算航空运输企业的技术效率和分解全要素生产率变化,结果表明中国航空...
关键词:技术效率 数据包络分析 航空公司 
郭象玄学的生态意蕴
《广西社会科学》2011年第8期49-52,共4页刘国贞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05BZW008)
郭象的万物独化自性说,消解了主宰万物的宇宙本体,赋予万物以独立、平等的地位,同时他注意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相因相成,重视人与物之间和谐关系的建构。郭象玄学中所蕴涵的生态哲理对于今天的生态文明建设有所启发,但对其所存在的消极...
关键词:郭象 玄学 生态 
“情”与“物”的独立——“物感说”何以在魏晋成熟被引量:3
《兰州学刊》2011年第4期20-23,共4页刘国贞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儒释道的自然生态观与艺术价值观"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05BZW008)
"物感"是"物"与"感"之间的双向交流活动,其中"情"是"物"与"感"之间的桥梁。正是由于玄学催生了"情"与"物"的独立,才使"物感说"作为一个审美范畴在魏晋时期成熟。"物感说"的成熟,为魏晋时期人与自然和谐、亲和关系的形成,奠定了理论基础。
关键词:物感说 玄学 王弼 
中国佛家艺术观的生态意蕴被引量:1
《社会科学辑刊》2010年第1期197-200,共4页李琳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05BZW008)
佛家将宇宙自然纳入自身清净虚空之心中加以整体呈现,使"自然"一词在佛家语境中生发出新的内涵,成为"心造的幻影"与"佛性的显现",并引导古代审美方式实现了由"审象于真"到"审象于净心"的转变;同时,佛家将生态价值取向引入佛者的深层意识...
关键词:中国佛家 艺术观 生态 
“初级关怀”与“终极关怀”:新时期文艺的双重使命被引量:2
《天津社会科学》2009年第1期96-99,共4页陈炎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儒、释、道的生态观与艺术观”(项目号:05BZW008)的阶段性成果
人类在进入文明社会以来,便受到了肉体和精神的双重的异化,因而需要双重的关怀。而作为人类精神产品的文学艺术,也便同时具有了"初级关怀"与"终极关怀"的双重使命。所谓"初级关怀",是对人们生活情绪的放松、抚慰、宣泄,并通过这种形式...
关键词:初级关怀 终极关怀 文学艺术 中国大陆 
儒、道、释:三种相异而互补的自然生态观被引量:1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6期48-51,共4页赵玉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05BZW008)
儒、道和佛分别形成的自然生态观,恰好构成一种相异而互补的格局:就有机世界整体的具体关联方式而言,儒家依靠伦理学上的“亲亲仁民而爱物”,道家立足于宇宙论角度的“道通为一”,佛教则基于宗教学上的“缘起”理论和佛性观。就“人”...
关键词:生态 儒家 道家 佛教 
儒家的生态观与审美观被引量:12
《孔子研究》2006年第1期4-11,共8页陈炎 赵玉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成果(编号:05BZW008)。
儒家的“仁学”思想确立了人在整个生态系统中的核心地位,并通过血缘、泛血缘、拟血缘的方式构筑了宗族、国家、万物层层扩展的生态等级秩序,设计出一套“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的“贵人贱物”、“爱有差等”的生态价值体系。从积极...
关键词:儒家 生态 审美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