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200804400164)

作品数:3被引量:4H指数:1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罗晓静更多>>
相关机构: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江苏社会科学》更多>>
相关主题:孤独鲁迅作品自省精神自省易卜生主义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3
视图:
排序:
理想“国民”的“现代乌托邦”——晚清“乌托邦”小说新论被引量:1
《江苏社会科学》2011年第1期175-181,共7页罗晓静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200804400164);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08JC751035)阶段性成果
晚清新小说界首先选择政治小说、尤其是政治小说中的乌托邦小说作为传播其"改良群治"和"新民"理想的文学载体,其深层原因就在于"乌托邦"小说与晚清时期个人观念之间的必然性联系,而晚清政治叙事小说的所得与所失也都与此密切相关。从"个...
关键词:乌托邦 “群” 政论体 虚构形式 未来形态 
“健全的个人主义”与五四文学的激进姿态被引量:1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10年第4期64-70,共7页罗晓静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200804400164);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08JC751035)
五四文学中的"问题小说"、"娜拉热"等思潮和现象的产生,其深层的思想根源是五四时期风行一时的"健全的个人主义"。这意味着五四知识分子激进的启蒙思想、文化姿态和文学主张,如果不以个性解放或个人主义的价值体系来定位,是很难进行恰...
关键词:易卜生主义 问题小说 个人主义 
“孤独”的个人与鲁迅作品的自省精神被引量:2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0年第5期102-110,共9页罗晓静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200804400164);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08JC751035)
本论文对鲁迅改造国民的出发点和归结点重新作出思考,认为孤独的个人与个人的孤独,是鲁迅挥之不去的情结,并成为鲁迅作品中贯穿始终的一条主线。鲁迅作品中,"孤独者"已经成为一种人物形象的范式。"孤独者"或"孤独",正是在个体性与群体...
关键词:鲁迅 孤独 个人 自省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