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06CZX011)

作品数:4被引量:21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徐英瑾更多>>
相关机构:复旦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逻辑学研究》更多>>
相关主题:维特根斯坦常识公理主义缺省逻辑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4
视图:
排序:
一个维特根斯坦主义者眼中的框架问题被引量:8
《逻辑学研究》2011年第2期93-136,共44页徐英瑾 
2006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维特根斯坦哲学视野中的人工智能问题"(06CZX011)的资助
框架问题的核心命意乃是:在对智能体的行动进行表征之时,如何能够在有效地表征出行动的效果之时,避免对于其非效果的表征?对于符号主义路数的人工智能研究来说,框架问题的确非常棘手,因为它的存在使得对于行动的知识刻画必须引入大量的...
关键词:框架问题 关于惯性的常识律 素朴物理学 缺省逻辑 维特根斯坦 非公理推演系统 
人工智能科学在十七、十八世纪欧洲哲学中的观念起源被引量:7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1期78-90,共13页徐英瑾 
2006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维特根斯坦哲学视野中的人工智能问题"(项目批准号:06CZX011)的资助
尽管人工智能科学是在二战后才在西方科技界涌现的,但其思想根苗至少可以上溯到十七、十八世纪的欧洲哲学。具体而言,人工智能的哲学"基础问题"可被一分为二:第一,建立一个能够展现真正人类智能的纯机械模型,在观念上是否可能?第二,若...
关键词:人工智能 符号AI 类比 联结主义 “自下而上”进路 “从上至下”进路 
对“汉字屋论证”逻辑结构的五种诊断模式被引量:5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3期82-89,共8页徐英瑾 
2006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维特根斯坦哲学视野中的人工智能问题"(项目批准号:06CZX011)的资助
美国哲学家J.R.塞尔(Searle)于1980年提出的"汉字屋论证"(Chinese Room Argument,以下简称为CRA)目前早已成为人工智能哲学的经典话题之一。二十七年以来,反驳CRA的学者往往致力于揭露CRA本身的形而上学前设的错误,却不太去检讨CRA本身...
关键词:强人工智能 汉字屋论证 句法学 语义学 思想实验 同构关系 
维特根斯坦关于分析判断与综合判断之间“第三种可能性”的思考被引量:1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5期49-56,94,共9页徐英瑾 
2006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维特根斯坦哲学视野中的人工智能问题"(项目批准号:06CZX011)的资助
在维特根斯坦的思想发展历程中,在“分析判断”与“综合判断”之间再开辟出“第三种可能性”的想法曾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之交与他对于其“现象学”观念的思虑纠缠在一起———比如根据他晚年的追溯,科学经验与逻辑之间的中介地带就曾被...
关键词:第三种可能性 现象学 直观 语法 色盲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