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0CZW008)

作品数:9被引量:17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陈国雄晏杰雄李信更多>>
相关机构:中南大学武汉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文艺争鸣》《哲学动态》《江西社会科学》《湖南社会科学》更多>>
相关主题:环境美学美学发展联觉审美模式老子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艺术文学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9
视图:
排序:
超越美学的美学——环境美学的学科特征被引量:1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1期106-109,共4页陈国雄 李信 
2010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环境美学的理论建构与实践价值研究"(课题编号:10CZW008);2013年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古代环境美学史研究"(课题编号:132D072);2011年度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生态文明视域中的中国环境美学发展研究"(课题编号:11YBA330)
超越美学的美学作为环境美学的学科特征,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解读:一是力图突破美学研究艺术的单一立场;二是多学科视野的发展思路,力图突破传统美学的束缚,成为一种真正跨学科的学科存在形态;三是传统美学日益失去关注与把握当代问题的...
关键词:超越美学 环境美学 传统美学 
环境美学发展的四大转折被引量:3
《哲学动态》2015年第2期99-104,共6页陈国雄 
2010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环境美学的理论建构与实践价值研究"(10CZW008);2013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古代环境美学史研究"(13&ZD072)子课题"清代的环境美学";2011年度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生态文明视域中的中国环境美学发展研究"(11YBA330);中南大学教师发展基金的阶段性成果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环境美学实现了由早期建构期向全面发展期的学科跨越。在这一进程中,环境美学的研究路径经历了由实践先行到理论与实践的深度结合的转折,研究对象经历了由自然环境到人类环境的转折,研究立场经历了由环境关注到环境...
关键词:环境美学 四大转折 环境关怀 乐居 
环境体验的审美描述——环境美学视野中的审美经验剖析被引量:3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6期99-102,共4页陈国雄 
2010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环境美学的理论建构与实践价值研究"(课题编号:10CZW008);2013年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古代环境美学史研究"(课题编号:13&ZDO72)子课题"清代的环境美学";2011年度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生态文明视域中的中国环境美学发展研究"(课题编号:11YBA330)
环境的审美经验首先是一种与日常经验相关的经验,是一种功利向审美的超融体验。其次,它存在于鲜活的审美感知中,是一种真正的感知联觉,是感觉样式的全面整合。再次,它融合了最独特的地域体验,这种地域体验,使得环境审美经验超融了日常经...
关键词:环境美学 审美无功利 日常经验 联觉 家园感 
生活(居):一种理想的环境审美模式——陈望衡环境审美思想简论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1期104-108,共5页晏杰雄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环境美学的理论建构与实践价值研究";项目编号:10CZW008
作为中国环境美学的主要开拓者,陈望衡在汲取东西方哲学、美学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生活(居)环境审美模式。与西方环境美学以逻各斯为中心的理性主义思维方式不同,生活(居)环境审美模式在哲学层面秉持双主体论与和合思想,把自然提到与人...
关键词:生活(居)模式 双主体论 和合思想 生活论 居住论 
数字媒介时代的文学批评对策被引量:2
《湖南社会科学》2013年第6期201-204,共4页陈国雄 
2010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环境美学的理论建构与实践价值研究>(课题编号:10CZW008);2011年度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生态文明视域中的中国环境美学发展研究>(课题编号:11YBA330)
在数字媒介时代,文学边界的位移与内涵嬗变促使文学批评必须寻求新的批评对策以适应文学发展的现状。其新的批评对策表现在文学批评的普世伦理诉求,文化批评的有效发展,公共批评空间的建构三个方面。由于这三者共同服务于文学批评整体...
关键词:数字媒介时代 文学批评 普世伦理诉求 文化批评 公共批评空间 
悠然之见与中国传统自然审美方式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5期99-102,共4页陈国雄 
2010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环境美学的理论建构与实践价值研究>;课题编号:10CZW008;2011年度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生态文明视域中的中国环境美学发展研究>;课题编号:11YBA330
作为中国传统的自然审美方式,悠然之见实现了环境审美中动观与静观的结合,有效地突破了西方环境审美模式中坚持动观的理论局限。悠然之见体现了环境审美过程中感官的全息性,实现了感知的联觉。更为重要的是,悠然之见以一种"悠然"的审美...
关键词:环境美学 环境审美方式 悠然之见 感知联觉 审美无功利 
审美无功利与环境审美模式的理论建构
《哲学动态》2013年第8期104-109,共6页陈国雄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环境美学的理论建构与实践价值研究"(10CZW008);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生态文明视域中的中国环境美学发展研究"(11YBA330)的资助
在环境美学发展过程中可以将环境审美模式归纳为对象模式、景观模式、自然环境模式、介入模式、神秘模式、唤醒模式、非审美模式、后现代模式、多元模式、形而上学的想象模式十种方式,但由于在环境审美模式的理论建构过程中,环境美学...
关键词:环境模式 审美模式 功利 介入模式 对象模式 美学发展 现代模式 多元模式 
老子“道法自然”思想的美学诠释被引量:5
《江西社会科学》2012年第8期36-40,共5页陈国雄 史建成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环境美学的理论建构与实践价值研究”(项目编号:10CZW008);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生态文明视域中的中国环境美学发展研究”(项目编号:11YBA330);中南大学人文社科立项项目“环境美学的建构性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道法自然"是老子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理论结晶。老子"道法自然"的思想,要求人类体验生成力的神妙,让大自然在自然而然中呈现出自身的真正价值。在当代美学视野中,"道法自然"的思想能让人体会到人与自然的交流与化合,并拓展到对自然内...
关键词:道法自然 无为 生态美学  内在价值 
环境艺术化与艺术环境化的统一——城市公共艺术的美学考察被引量:3
《文艺争鸣》2011年第04X期18-20,共3页晏杰雄 陈国雄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环境美学的理论建构与实践价值研究";项目号:10CZW008
城市公共艺术应促成环境与艺术的互动,并进而实现"环境艺术化"和"艺术环境化"的完美融合。环境艺术化与艺术环境化的统一可以从公共艺术的审美本体、审美模式与审美经验三个方面来进行建构,就审美本体而言,公共艺术应以山水为体,文化为...
关键词:城市公共艺术 山水为体 文化为魂 审美无功利 动观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