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947-1954)

作品数:5被引量:16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贾滕胡现岭更多>>
相关机构:周口师范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安徽史学》《党史研究与教学》《甘肃社会科学》更多>>
相关主题:乡村土改淮河流域农村基层干部征粮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经济管理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5
视图:
排序:
论建国初期的乡村干群关系——以淮河流域商水县为例(1949—1954)
《安徽史学》2013年第1期78-84,128,共8页贾滕 
2009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土改背景下的乡村秩序重构与灾害应对研究--以淮河流域商水县为中心的考察(1947-1954)>(09CZS024);2011年度河南省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资助计划项目<革命背景下国家与乡村社会关系研究>(2011GGJS-164)的阶段性成果
建国初期,党—国家通过以土地改革为中心的一系列乡村社会革命运动为载体,实现了政权下乡与党团下乡;通过培训及在历次群众运动或完成上级任务的过程中、从大量涌现出来的积极分子中选拔以贫雇农为主的乡村干部的方式,解决干部的来源问...
关键词:建国初期 乡村干群关系 时代特点 商水县 
阶段性变动:乡村土改运动中积极分子生成与淘汰机制研究——以河南商水县为例(1947-1953)被引量:7
《党史研究与教学》2012年第3期67-75,共9页贾滕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土改背景下的乡村秩序重构与灾害应对研究--以淮河流域商水县为中心的考察(1947-1954)"(09CZS024)的阶段性成果;河南省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资助计划项目"革命背景下国家与乡村社会关系研究"(2011GGJS-164)的阶段性成果
通过对商水县土改运动的过程——急性土改、剿匪反霸清算、土改、土改复查与民主建政等几个阶段的考察,可以发现在不同的革命阶段,具有不同行为特点的积极分子相继出现,同时部分旧积极分子遭到淘汰。积极分子之所以有阶段性的变动,与其...
关键词:积极分子 阶段性变动 生成与淘汰 土改进程 商水县 
新解放区征粮运动中的农村基层干部行为选择——以河南商水县1950年夏征为例被引量:8
《党史研究与教学》2012年第3期76-82,共7页胡现岭 
2009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土改背景下的乡村秩序重构与灾害应对研究--以淮河流域商水县为中心的考察(1947-1954)"(09CZS024)的阶段性成果;河南省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资助计划项目"革命背景下国家与乡村社会关系研究"(2011GGGJS-164)的阶段性成果
建国初,征粮是广大农村基层干部的中心工作,由于农村基层干部既是"干部"又是"农民"的双重身份,使其在征粮过程中的行为选择充满了矛盾。他们在一定程度上为减轻本乡或本村的负担做出过努力,但在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矛盾或者对立的时候...
关键词:新解放区 征粮 农村基层干部 行为选择 
农户意愿与国家意志:土改前后乡村互助合作的动态分析——以河南商水县为例(1949—1954)被引量:2
《甘肃社会科学》2010年第1期96-99,113,共5页贾滕 
2009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土改背景下的乡村秩序重构与灾害应对研究--以淮河流域商水县为中心的考察(1947-1954)"(09CZS024)的阶段性成果
土改改变了乡村农户合作互助的基本要素并使其受到了国家权威的强制性影响,直接影响了不同农户对互助合作的态度。从史实看,这种国家干预下的农户互助合作对土改后均质化的贫困小农的农业生产有一定帮助,尤其是在国家帮助下的互助合作...
关键词:互助合作 土改 农户意愿 国家意志 商水县 
解放初期国家对农业生产的介入与推动——以淮河流域商水县为例(1949-1953)被引量:1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6期168-172,共5页贾滕 
2009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土改背景下的乡村秩序重构与灾害应对研究--以淮河流域商水县为中心的考察(1947-1954)>;项目编号:09CZS024
新中国建立初期,面对贫困的乡村、弱质而落后的农业,党和政府依靠在土地改革等一系列运动中建立的乡村基层组织力量,采取多种措施,积极介入农业生产活动:大力推动互助合作、发放农贷、倡导生产新技术、兴修水利等,从而促进了农业生产的...
关键词:土改 互助合作 国家介入 农业生产 商水县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