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滕

作品数:24被引量:48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周口师范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土改个案乡村建国初期积极分子更多>>
发文领域:文化科学历史地理经济管理政治法律更多>>
发文期刊:《阜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江汉论坛》《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河南省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资助计划项目河南省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研究项目基础研究重大项目前期研究专项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构建“帮扶治理”下“一核多元”乡村治理模式——以周口师范学院对郸城县李小楼村帮扶治理为例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24年第3期47-51,共5页贾滕 李霄 张洪新 
2023年度河南省教育系统党建创新项目“校地党建结对帮扶长效机制及村落文化生态建构研究”(2023-DJXM-059)。
治理有效既是乡村振兴的目标也是其基础保障。近年来经由结对帮扶、精准扶贫而来的“帮扶治理”,无疑具有乡村治理的实践与理论探索意义。周口师范学院结对帮扶村,传统农业区域黄淮平原腹地郸城县李楼乡李小楼村属于“集聚提升类村庄”...
关键词:“帮扶治理” “一核多元”治理模式 观察样本 治理绩效 
纾解农村家庭养老集体行动困境:在“情”“理”“法”之间——基于中原传统农区的田野调查
《民间法》2021年第2期37-49,共13页贾滕 
河南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础研究重大项目《近代以来“豫东—皖北”传统农区社会经济演变及发展研究》(课题编号:2019-JCZD-027)
在社会转型期,集体行动逻辑概念,可以为我们理解农村多子女家庭养老困境的微观机制提供观察视角。通过田野调查发现,虽有国家法、民间法约束,也有可预期的共同利益,但在中原传统农区仍有相当比例的农村多子女家庭的被赡养人(父母)赡养...
关键词:农村多子女家庭 赡养纠纷 “法德”结合调解模式 
厚土上流动沉淀:沙颍河流域“文化汇聚”现象解读
《阜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6期7-13,共7页贾滕 
2019年度河南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础研究重大项目“近代以来'豫东-皖北'传统农区社会经济演变及发展研究”(2019-JCZD-027)。
沙颍河流域位居中原腹地,总面积近4万平方公里、人口3000余万。流域内文化遗存众多,从裴李岗文化到龙山文化均有遗址发现;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多彩,有人类起源神话、担经挑舞蹈、淮阳泥泥狗、普遍的庙会习俗等。沙颍河流域深厚的历史文...
关键词:沙颍河流域 “文化汇聚” 文化生态建设 
从商水县乡村史实看土改中积极分子及其转化被引量:1
《史学月刊》2016年第9期133-136,共4页贾滕 
2014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近代以来传统农区村落文化共同体研究"(项目批号:14BZS113)
乡村土改运动中的积极分子问题,受到学界不同程度的关注(参见李里峰:《变动中的国家、精英与民众——土地改革与华北乡村权力变迁(1945--1953)》,博士后研究工作报告,南开大学历史学院2004年),但对积极分子既能实现正向转化又...
关键词:积极分子 华北乡村 土改运动 商水县 史实 1949年 权力变迁 土地改革 
基础教育“课程公平”研究的回顾与反思被引量:1
《教育探索》2015年第4期11-13,共3页贾滕 
2013年度河南省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研究项目(2013-JSJYYB-073)
课程公平的研究源于对教育公平的关注。在教育公平研究背景下,基础教育课程公平问题的研究也应当受到关注。通过当前理论界对基础教育课程内容、课程设计、课程实施和评价过程存在的公平问题研究的回顾与反思,认为基础教育课程公平研究...
关键词:基础教育 课程公平研究 回顾反思 
大学特色校园文化品牌建设探微被引量:8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5年第3期84-85,共2页贾滕 
河南省教育厅2013年度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研究项目"农业区域教师教育创新实验区建设研究"(2013-JSJYYB-073)的阶段性成果
本文根据大学特色校园文化建设现状及其发展趋向,提出了品牌文化驱动模式的构建思路——校园文化品牌建设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应该突出相应的特色,必须有载体以及形成相应的运行机制,并通过地方新建本科院校Z学院的实例予以说明。
关键词:校园文化 文化品牌 特色 
诸神·众生·国家:乡村多神信仰聚集地形成机制研究——以中原地区F县“烟雾山”为例被引量:1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6期31-36,共6页贾滕 
2014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近代以来传统农区村落文化共同体研究"(项目编号:14BZS113);2013年度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近代以来乡村社会变迁下的庙会文化问题研究--以豫东-皖西北淮河上游一带为中心的考察"(项目编号:2013-GH-300)阶段成果
通过对"烟雾山"供奉各路神仙庙宇以及庙会期间当地参会民众行为的考察,认为这种乡村"多神信仰"聚集地现象,折射出了乡村社会的观念与诉求,进而通过对地方政府对庙会文化活动的主导以及国家与民间社会对庙会文化双重解读的探究、通过对...
关键词:民间文化 “多神信仰”聚集地 生成路径 “烟雾山” 
《科场条例》对完善现代考试立法的启示被引量:1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4年第3期28-32,共5页贾滕 
中国法学会2012年度部级法学研究重点课题"现代考试条例制定研究"(CLS(2012)B28)
现有规范考试的各种规章制度由于法律效力不足,整个考试过程没有可诉性的法律条文,大大降低了保障公正性和公平性的实施。而我国一千三百年的科举史上,伴随着科举考试的反复举行,各项规章条款逐步走向成熟,并促了成文法规的形成。清代...
关键词:舞弊 违纪 规范行为 考试法规 科场条例 
当代农村大学生群体阶层突破研究——以豫东黄淮平原M村为个案
《教育科学文摘》2014年第1期82-83,共2页贾滕 
M村位于豫东黄淮平原的F县北部,是全国著名的大学生村。改革开放以来M村的大学生们具有一些共同特点。一是自身刻苦勤奋,具有艰难的求学经历;二是M村的大学生父母们,一般都有一定文化水平,在村庄中比较优秀,而且以坚定的信念,全...
关键词:大学生群体 当代农村 平原 黄淮 豫东 个案 改革开放 求学经历 
当代农村大学生群体阶层突破研究——以豫东黄淮平原M村为个案被引量:4
《中国青年研究》2013年第10期10-14,38,共6页贾滕 
周口师范学院2013年度科研创新基金项目资助(项目号:zksykycx201307)
本文通过对"大学生村"的大学生群体及其父母家庭情况的考察,认为该村庄形成的文化模式,有利于打破阶层固化、实现社会底层的向上社会流动。但是,随着近年来大学扩招及形势的改变,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农村大学生实现向上社会流动的困难,...
关键词:农村大学生群体 社会流动 阶层突破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