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0CZW011)

作品数:23被引量:110H指数:7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单小曦何志钧贺滟波邓金玉王青更多>>
相关机构:杭州师范大学广西师范大学鲁东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中州学刊》《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中国人民大学学报》《文学评论》更多>>
相关主题:网络文学数字媒介媒介生产超文本新媒介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艺术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从“反本质主义”到“强制阐释论”——中国当代文艺学的“本质论”迷失及其理论突围被引量:4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5期94-102,共9页单小曦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当代数字媒介场中的文学生产方式变革研究"(10CZW011)
中国当代文艺学的理论争鸣基本属于"本质论"范式之中的内部矛盾。"反本质主义"主张超越"本质主义"并以"建构主义"、"关系主义"、"穿越主义"等理论模式开展中国当代文艺学的建设工作,但总体上仍未脱离"本质论"文艺学范畴。而"强制阐释论...
关键词:反本质主义 强制阐释论 “本质论”范式 现代存在论文艺学 
欧美新马克思主义生产型文论中的阿多诺异数
《汉语言文学研究》2013年第4期33-36,共4页何志钧 
2009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当代艺术生产力的多维构成与动态建构"(批准号:09YJC751013);2010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当代数字媒介场中的文学生产方式变革研究"(立项编号:10CZW011)
阿多诺关于文化工业和审美生产力的论述值得深究。现代性文化批判是贯穿阿多诺一生众多著述的一条红线,阿多诺对文化工业的批判是基于其启蒙辩证法思想展开的。文化工业在根本上是一种与商品化逻辑、现代性文化同质的肯定性文化、同一...
关键词:生产型文论 审美生产力 阿多诺 
当代“草根”文艺:伴随文化中心下移而葳蕤被引量:3
《东岳论丛》2013年第6期130-133,共4页何志钧 王青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当代数字媒介场中的文学生产方式变革研究"(立项编号:10CZW011)成果;教育部基金项目"社会领域分化与当代审美文化发展"(课题号:12YJC751033)成果
近年来,"草根"文艺越来越火,大有登堂入室,入主要津之势。"草根文艺"之所以能够长期存活,并在当代异军突起,有着多方面的原因。"草根"文艺显示了有别于精英艺术、商业艺术的草根性、民族民间性、世俗化、生活化的文化趣尚和非实利性、...
关键词:“草根”文艺 民间性 草根品格 文化中心下移 
新媒介与文艺生产消费的转型被引量:2
《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2期37-39,共3页贺滟波 
2010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当代数字媒介场中的文学生产方式变革研究"(10CZW011)
随着技术的更新换代,新媒介逐渐取代了原先的旧媒介,文艺生产消费也由此发生了新的变化,即由传统的树状文艺生产消费模式演变为新型的"块茎"式文艺生产消费模式。新媒介作为文艺生产的要素开始参与到文艺市场的整个过程中,从而使数字化...
关键词:新媒介 文艺生产消费 “树状” “块茎” 
莫言小说中的病态隐喻被引量:3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1期38-41,共4页贺滟波 
2010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当代数字媒介场中的文学生产方式变革研究"(10CZW011)成果
莫言小说中的神秘意象、奇诡想象带有病态化审美趋向,这历来是评论家们争论的焦点。莫言小说中的病态化审美倾向是民族集体文化心理积淀而成的一种审美范畴,同时也表征了鲁迅沉痛批判国民性的小说精神的遗失。另外,莫言在文人商品化的...
关键词:神秘意象 病态隐喻 小说精神 
数字媒介转型与文艺消费的全媒体格局
《中州学刊》2013年第2期160-163,共4页何志钧 孙恒存 
2010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当代数字媒介场中的文学生产方式变革研究>(10CZW011);2010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文本诗学>(10YJA751015)
伴随着媒介转型,数字媒介语境中文艺消费的全媒体格局已初步形成。一般文艺消费模型可概括为"客体——(媒介化,生产)——媒介——(解媒介,消费)——主体",而文艺消费的全媒体格局则可用公式表示为:数字——数字——数字。媒体融合的全...
关键词:全媒体 数字媒介 文艺消费 转型 
新媒介文化语境与文艺、审美研究的革新被引量:5
《学习与探索》2012年第12期126-130,共5页何志钧 
2010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当代数字媒介场中的文学生产方式变革研究"(10CZW011);2012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社会领域分化与当代审美文化发展"(12YJC751033)
媒介演进显示出了从硬媒介向软媒介,从原子材质媒介向比特媒介转变的嬗变趋势。后信息社会的文化范式是一种混融转换式、集成整合式、去中心化、多元共生的范式。多元并存、立体伸展的媒介融合集成的"全媒体"格局和文艺跨媒体运营的实...
关键词:媒介(medium) 数字媒介 新媒介文化语境 文艺 审美研究 信息社会 “后信息社会” 
传媒与区域文化资源的产业开发
《新闻研究导刊》2012年第12期11-15,共5页何志钧 王春苗 
2012年教育部基金项目"社会领域分化与当代审美文化发展"(课题号:12YJC751033);2010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当代数字媒介场中的文学生产方式变革研究"(立项编号:10CZW011)
在当代中国,传媒与区域文化产业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逐渐形成了如今互为支撑、互生互补、互惠互利的局面。传媒对区域文化产业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不仅可以为区域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传播渠道、平台,而且传媒本身可以建构和发展成区域性的...
关键词:传媒 区域 资源 文化产业 
媒介文化生态的剧变与文艺美学的重构被引量:1
《中外文论》2012年第1期431-438,共8页何志钧 
2010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当代数字媒介场中的文学生产方式变革研究”(立项编号:10CZW011);2010年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规划基金项目“文本诗学——当代文学文本理论研究”(课题编号:10YJA751015)
一'生态学'(Ecology)一词由德国动物学家恩斯特·海克尔(Ernst Haeckell)在1866年率先提出,他所谓的'生态学'(Ecology)更多关注的是生物圈、生态环境。'即自然环境里诸元素的互动,他特别强调这样的互动如何产生一个平衡而健全的环境。'...
关键词:自然界 重构 剧变 文化 生态 生物界 动物学家 学科 
穿行在影像世界中的德勒兹——从德勒兹对柏格森的四个注解看其电影理论
《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5期54-59,共6页贺滟波 何志钧 
2010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当代数字媒介场中的文学生产方式变革研究"(10CZW011);2009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当代艺术生产力的多维构成与动态建构"(09YJC751013)
德勒兹的电影理论主要是在对柏格森的生命哲学加以注解并深入阐发的过程中形成的,它主要涉及运动、运动影像及其三个变体、回忆与梦幻、现在尖点与过去时面四个论题。在四评柏格森的过程中,德勒兹重新认识电影并建立了一种以时间—影像...
关键词:德勒兹 运动影像 时间影像 再符码化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