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09CFX060)

作品数:14被引量:509H指数:11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陈柏峰董磊明艾佳慧田先红龚春霞更多>>
相关机构: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法学研究》《环球法律评论》《政治学研究》《青年研究》更多>>
相关主题:乡村混混法治纠纷解决机制村庄基层法治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经济管理社会学天文地球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农民上访的分类治理研究被引量:97
《政治学研究》2012年第1期28-42,共15页陈柏峰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民主法制进程中的乡村司法制度建设研究"(09CFX060);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和谐社会背景下健全农村信访治理机制研究"(10YJCZH142)的成果
面对日渐高涨的上访潮,信访工作制度不断强化上访人的权利和接访人的职责。从调研来看,相关制度建设并没有给基层政府提供有效的治理措施,基层政府也未能摸索出合法的治理措施,而是陷入非法运作的边缘。当前的信访困局在于信访渠道依然...
关键词:上访 分类治理 无理上访 商谈型上访 
“有才无德”村干部:悖谬及原因被引量:7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4期409-413,423,共6页陈柏峰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编号:09CFX060)
1990年代,两湖平原地区农村出现大量"有才无德"村干部,成为乡村治理中的悖谬之处。农业税取消前,县、乡和村干部因收缴税费形成坚固的乡村利益共同体。在税费收缴中,乡村干部常常难以用合法手段对"钉子户"进行有效治理,"有才无德"村干...
关键词:“有才无德” 村干部 乡村混混 乡村利益共同体 钉子户 
法治热点案件讨论中的传媒角色--以“药家鑫案”为例被引量:34
《法商研究》2011年第4期56-63,共8页陈柏峰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09CFX060)
"药家鑫案"之所以激起巨大的民愤,最初是因为药家鑫杀人的情节极为恶劣,并且社会公众看不到司法过程的审慎和公正,后来是因为传媒对案件的不当讨论进一步刺激了民愤。这些原因最终导致公共知识分子与社会民众的群体极化,两者在认识上的...
关键词:“药家鑫案” 热点案件 法治 传媒 
无理上访与基层法治被引量:102
《中外法学》2011年第2期227-247,共21页陈柏峰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民主法制进程中的乡村司法制度建设研究"(09CFX060)的成果
当前上访潮居高不下,主流的维权视角仅有部分解释力,难以解释无理上访的扩大化趋势。借助于吉登斯的权力观,将权力运作与其可以调动的"资源"及相关话语联系起来,可以从"治理—资源"的角度理解基层法治实践。从历史经验来看,基层政府在...
关键词:无理上访 治理-资源 治权权利 
“大调解”的运作模式与适用边界被引量:34
《法商研究》2011年第1期19-27,共9页艾佳慧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09CFX060)
作为当代中国调解新模式的"大调解",包括党政驱动、司法能动、多方联动、法院主导和关系协调五大要素,其功能既在于预防和解决纠纷,更在于促进社会和谐、保障社会稳定。然而,基于纠纷解决理论的内在逻辑,由政府主导的、缺少中立第三方的...
关键词:“大调解” 中立第三方 纠纷解决机制 
基层政权与涉农法律的执行实效被引量:14
《环球法律评论》2010年第5期109-120,共12页陈柏峰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民主法制进程中的乡村司法制度建设研究"(批准号09CFX060)的成果
既有对涉农法律实效问题的实证研究局限在国家法—民间法等二元框架中,这种简单视野难以面对中国法律实效问题的复杂经验背景,忽略了基层政权对法律实效的重要影响。基于自身利益和偏好,基层政权可能采取不同的执法手段,涉农法律的执行...
关键词:基层政权 法律实效 偏好 压力型体制 
治理论还是法治论——当代中国乡村司法的理论建构被引量:102
《法学研究》2010年第5期34-46,共13页陈柏峰 董磊明 
本文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民主法制进程中的乡村司法制度建设研究"(批准号09CFX060)的成果
当前乡村司法呈现出双二元结构形态:基层法官的司法有着法治化和治理化两种形态,乡村干部的司法则是治理化形态。综合考量乡村社会变迁及其所受到的结构性约束,双二元结构形态可以呼应乡村社会的司法需求,回应乡村纠纷的延伸性和非适法...
关键词:乡村司法 治理化司法 法治化司法 
村庄纠纷解决:主体与治权——皖中葛塘村调查被引量:25
《当代法学》2010年第5期22-31,共10页陈柏峰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民主法制进程中的乡村司法制度建设研究(09CFX060)
主体和治权是村庄纠纷解决机制的两个重要要素。皖中葛塘村的经验调查表明,村庄缺乏原生型内生权威,而乡村组织体系日益松弛,村干部日益退出村庄纠纷解决场域,这甚至导致一段时间内"混事者"介入村庄纠纷解决。纠纷在村庄内无法得以解决...
关键词:纠纷解决 主体 治权 乡村组织 
乡镇司法所纠纷解决机制的变化及其原因探析被引量:24
《当代法学》2010年第5期32-41,共10页田先红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民主法制进程中的乡村司法制度建设研究(09CFX060)
当前乡镇司法所纠纷解决机制发生了新变化,从之前以解决问题为旨归转变为以贯彻法律程序为目的。司法所纠纷解决机制的程式化、规范化会导致农村社会矛盾纠纷的积压和恶化,加剧农村基层信访治理的严峻形势,从而违背乡镇政府和广大农民...
关键词:司法所 程式化 纠纷解决机制 
外来混混对村庄秩序的影响--两湖平原与华北农村的比较被引量:5
《学术研究》2010年第6期38-42,48,共6页龚春霞 陈柏峰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民主法制进程中的乡村司法制度建设研究”(09CFX060)的阶段性成果
两湖平原和华北农村的外来混混对村庄社会秩序的影响有所不同。在华北村庄,外来混混可以轻松进村扰乱秩序,并对村民产生强烈的心理强制;而在两湖平原村庄,外来混混进村危害需要与本土混混结成联盟,否则会遇到强烈抵制,村民并不惧怕他们...
关键词:外来混混 村庄秩序 狠人 势力范围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