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170364)

作品数:10被引量:89H指数:6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孟秀祥王静孙军平盛岩付文龙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人民大学四川养麝研究所中央民族大学陕西省动物研究所更多>>
相关期刊:《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生态学杂志》《生态学报》《家畜生态学报》更多>>
相关主题:林麝MOSCHUS驯养种群动态马麝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圈养林麝社会等级与粪样类固醇激素水平的关系被引量:1
《生态学杂志》2021年第1期180-186,共7页邓益娟 王静 曾凡刚 蔡永华 程建国 付文龙 黎勇 周密 盛岩 孟秀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170364和31672300)资助。
动物社群的社会等级可对个体的资源分配、社群稳定及个体的行为对策产生重要影响,圈养动物的类固醇激素水平与饲养管理有关,可反映动物的社群紧张水平。深入理解圈养动物的社会等级与其类固醇激素水平的关系是进行濒危动物迁地保育和成...
关键词:林麝(Moschus berezovskii) 圈养 社会等级 皮质醇 睾酮 雌二醇 
甘肃庄浪圈养马麝的社群性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2
《生态学杂志》2020年第12期4172-4177,共6页褚梦真 曾凡刚 邓益娟 王静 黎勇 周密 汉尚春 白守林 盛岩 孟秀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170364,31672300)资助。
社群性是动物的最基本个性之一,可表征动物个体间的亲和度及独居性差异。2019年9月16日—10月15日和12月4日—26日期间,采用焦点取样和特定行为记录法,对甘肃庄浪麝场92头圈养马麝进行了行为取样,计算了马麝的社群性水平,并分析了其社...
关键词:马麝(Moschus chrysogaster) 个性 年龄 圈舍密度 
驯养林麝(Moschus berezovskii)的繁殖节律:分娩定时及同步化被引量:4
《生态学报》2017年第5期1611-1616,共6页孙军平 蔡永华 杨营 王静 付文龙 程建国 孟秀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170364);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15XNLQ02);中国人民大学(统筹支持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专项)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13BAC09B02-6);四川省科技成果转化项目(11010110)
于2013年3—10月在四川马尔康麝场开展,记录了178例驯养林麝(Moschus berezovskii)的分娩,分析了其分娩定时、同步化及关键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马尔康麝场的驯养林麝分娩发生于5—7月间,分娩期长达66d,平均分娩时间为5月25日(17.60±0.9...
关键词:林麝(Moschus berezovskii) 驯养 时间格局 分娩定时 同步化 
迁地保育林麝体况及影响因素被引量:7
《生态学报》2017年第5期1617-1622,共6页蔡永华 孙军平 杨营 王静 付文龙 朱萍 郑程莉 李宁 石磊 孟秀祥 
四川省科技成果转化项目(1101011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170364);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15XNLQ02);中国人民大学"统筹支持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专项"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13BAC09B02-6)
通过建立基于外貌性状的量化性体况评分标准,于2012年7—10月间对四川马尔康麝场的586头圈养林麝(雌麝299头,雄麝287头)进行了体况评分,并分析了相关变量对林麝体况得分的效应,结果表明:马尔康麝场圈养林麝的体况评分均值为3.49(±0.02,...
关键词:林麝(Moschus berezovskii) 迁地保育 体况评分 影响因素 
中国自然保护区建设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展望被引量:17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6年第S1期270-273,共4页王静 孙军平 石磊 李宁 马中 孟秀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31170364);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项目(编号:15XNLQ02);中国人民大学"统筹支持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专项"项目;香港海洋公园保育基金(TM01_1516);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编号:2013BAC09B02-6)
截至2015年,中国共建立自然保护区2697个,总面积约1.46×104km2,其中陆域面积1.41×104km2,占全国陆地面积的14.77%,高于全球平均水平(12%)。在高自然保护区覆盖率的背景下,一些物种得到了一定保护,但总体来看生物多样性丧失的事实并没...
关键词:自然保护区 分布 规划管理 保护效益 
中国牦牛资源保护及可持续利用:驯化与品种培育被引量:27
《家畜生态学报》2016年第1期81-86,共6页施奇静 王静 孙军平 薛堃 孟秀祥 
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15XNLQ0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170364);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13BAC09B02-6)
牦牛(Bos grunniens)是珍贵的资源动物,主要分布于青藏高原及周边的国家和地区。世界现有家牦牛1400多万头,中国是最主要产区,拥有92%的世界存栏牦牛,多分布于西藏、青海、新疆、云南、四川及甘肃等西部省区。牦牛具有系列适应高寒生境...
关键词:牦牛 品种 种群 保育现状 可持续利用 
陕西凤县驯养林麝的种群动态、性比和年龄结构被引量:8
《生态学报》2015年第15期4986-4992,共7页王永奇 盛岩 刘文华 李斐然 唐婕 孟秀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170364);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专题(2013BAC09B02-6);陕西省科学院应用基础项目(2010K-09)
林麝是濒危资源动物,林麝驯养是保育濒危林麝资源及可持续利用麝香的有效方式。基于对2001至2012年间的陕西凤县林麝驯养的监测和调查,分析了其种群动态、性比和年龄结构。结果表明,陕西凤县的林麝驯养在近10余年获得了快速发展,全县共...
关键词:陕西凤县 林麝驯养 种群动态 性比 年龄结构 
兴隆山自然保护区驯养马麝的麝香分泌及与其种群动态和年龄结构的关系被引量:15
《生态学报》2015年第15期4993-4999,共7页康发功 盛岩 马泠桃 孟秀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170364);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13BAC09B02-6)
马麝(Moschus sifanicus)分布于我国青藏高原及周边区域,雄麝可分泌麝香。因历史上的过度利用及生境丧失等原因,马麝已极度濒危。马麝驯养是保育野生马麝资源及可持续生产麝香的有效方式。我国于1990年在甘肃兴隆山保护区开始马麝驯养,...
关键词:马麝(M.sifanicus) 麝香分泌 种群动态 年龄结构 
陕西省林麝驯养分布、种群动态及疾病发生被引量:15
《生态学杂志》2014年第10期2720-2726,共7页王永奇 孟秀祥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3BAC09B02-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170364);陕西省科学院应用基础项目(2010K-09)资助
作为濒危麝类动物(Moschus spp.)迁地保育及麝香生产的重要方式,我国的麝类驯养开始于1958年,林麝(M.berezovskii)是最主要的驯养麝种,陕西是我国林麝驯养的重点省份。对陕西2001—2012年的麝类驯养进行监测和分析,结果表明:陕西省林麝...
关键词:林麝(Moschus berezovskii) 驯养繁育 种群动态 疾病发生 
濒危野生马麝(Moschus sifanicus)的迁地保育及分群驯养被引量:4
《家畜生态学报》2014年第5期83-86,共4页刘洋 康发功 马泠桃 冯金朝 薛达元 孟秀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170364);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专题(2013BAC09B02-6);甘肃省自然科学研究项目(2008Y0424)
麝类动物(Moschus spp.)雄性个体可分泌麝香,是濒危珍稀资源动物,驯养是濒危麝类动物的迁地保护(ex situ protection)和麝香生产的重要方式。我国从1958年开始麝类驯养,初期的主要驯养麝种为林麝(M.berezovskii),从1990年开始马麝(M.sif...
关键词:马麝(Moschus sifanicus) 迁地保育 分群驯养 圈舍设计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