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0YJC751118)

作品数:14被引量:17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作者:张均更多>>
相关机构:中山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文艺研究》《关东学刊》《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长江学术》更多>>
相关主题:停刊《文艺报》文学评论文人笔会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文学的“对台戏”如何开唱?——论《文汇报》“笔会”副刊的文艺批评
《关东学刊》2017年第3期34-43,共10页张均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十七年文学杂志与文学生产"(10YJC751118)
1956年奉命复刊的《文汇报》的"笔会"副刊,由于主编徐铸成"唱对台戏"的办刊策略,成为日渐板结的"新的人民的文艺"的有力批评者。从对"生活"的特殊界定到题材等级的区分,从英雄人物的讲述"成规"到批评与政治、权力的"结盟",从出版体制的...
关键词:笔会 “唱对台戏” 旧知识分子 
从“诗歌下放”到“新诗的道路”——《星星》诗刊1958—1959年间的新诗讨论
《长江学术》2016年第3期66-74,共9页张均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十七年文学杂志与文学生产"(10YJC751118)
"反右"以后,《星星》诗刊丧失初创期的异议风格,然而在有关"新诗的道路"的论争中仍然为文学坚持了不能后撤的底线。事情起源于"文艺大跃进"形势下"群众"读者对于新诗的质疑与挑战。期间,立场纷异的读者、评论家、诗人和政府官员悉数卷入...
关键词:《星星》 新诗 阶级 民族 现代化 
“笔会”副刊上的“盛世遗民”与文人文章被引量:1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4期1-8,共8页张均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十七年文学杂志与文学生产"(批准号:10YJC751118)
在"新的人民的文艺"的体制压力下,1956年复刊的"笔会"副刊,实是被排斥在主流之外的"旧文人"或"盛世遗民"们展开"文化斗争"的场所。"笔会"刊发的词、诗、小品、笔记、赋等文人文章,广涉历史掌故、地方风物、酬唱应答。它们不仅复活、召...
关键词:“笔会” 盛世遗民 文人文章 文化斗争 
“胡风派”与《文艺月报》的前前后后被引量:1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9期1-8,共8页张均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十七年文学杂志与文学生产"(批准号:10YJC751118)
华东文联机关刊物《文艺月报》编委会主要由前新四军文人和前"鲁迅弟子"构成。这为它奠定了良好开局:对艺术独立于政治的共识,以及对"普及"文艺的隐蔽疏离,使《文艺月报》以迂回策略而成为"新的人民的文艺"中同人色彩强烈的另类刊物。然...
关键词:《文艺月报》 胡风派 迂回策略 派系主义 
“有力”人物的“争夺战”──1950年代《文艺报》人事纠葛及编辑理念之演变被引量:1
《扬子江(评论)》2015年第6期25-32,共8页张均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十七年文学杂志与文学生产”(项目编号“10YJC751118)阶段性成果
1954年,胡风在“三十万言书”中激烈批评当时文学报刊陷入“一层又一层的小领袖主义”、“有力的作家们进行了对于这些刊物的争夺战”,Ⅲ其矛头所向,尤在于当时唯一的中央级文艺理论刊物《文艺报》。胡风的批评未必中肯,但可以为我...
关键词:《文艺报》 争夺战 编辑理念 50年代 演变 人事 人物 理论刊物 
一份杂志和一种文体——1950年代的《新观察》杂文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2期132-139,共8页张均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十七年文学杂志与文学生产"(10YJC751118)
杂文作为一种"战斗的文体",在"新的人民的文艺"的版图规划中身份暧昧,建国初年几近沉寂。然而《新观察》的崛起,重新开辟了杂文的议论空间。它先是借"小品"之名充当了新中国社会及文学的"忠诚的批评者",随即在"鸣放"期间由于接续上新文...
关键词:《新观察》 杂文 “忠诚的批评者” 自由主义 
“列宁的文艺原则”是否可以“坚持”?——南京《文艺》月刊的创刊与停刊被引量:1
《现代中文学刊》2014年第6期31-38,共8页张均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十七年文学杂志与文学生产"(10YJC751118);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制度;势力与文学‘知识’的生产"(09J-18)的阶段性成果
1950年1月由南京文联创刊的《文艺》月刊前后办刊时间仅一年零八个月。作为党的机关文艺刊物而被停刊,可谓当时文艺界一件不大不小的"事件"。其间缘由,与这份刊物的"华东风格"有关。由"华东文人"主编的《文艺》月刊在文艺观念上大力张举...
关键词:《文艺》 华东文人 列宁主义 
“文学评论”双周刊与《文艺报》的是是非非——兼谈1950年代初期“当代文学”的形成被引量:1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5期20-27,共8页张均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十七年文学杂志与文学生产"(10YJC751118)
"文学评论"双周刊是文艺理论家王淑明1950年初在《光明日报》开辟的一种文学副刊。它以对"新现实主义"的倡导而在文艺界引人注目,但它对延安文人的有计划的持续批评,最终招致了《文艺报》的强力反击。双方之间的是是非非及"文学评论"双...
关键词:“文学评论” 《文艺报》 势力纷争 刊物体制 批评体制 
王亚平与《说说唱唱》杂志的改版及停刊被引量:2
《汉语言文学研究》2014年第3期124-132,共9页张均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十七年文学杂志与文学生产"(10YJC751118);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制度;势力与文学‘知识’的生产"(09J-18)的阶段性成果
在赵树理因批评压力淡出《说说唱唱》月刊以后,新的负责人王亚平一方面通过检讨与批评撇清刊物与赵树理的"血缘"关系,另一方面,则以主流的推陈出新的"编辑哲学"将《说说唱唱》带到另外一条乡村"旧文艺"现代化的道路。与赵树理坚持民间...
关键词:王亚平 《说说唱唱》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文艺生活》的复刊、“新生”与停刊被引量:2
《长江学术》2014年第3期47-52,共6页张均 
教育部社科青年基金项目"十七年文学杂志与文学生产"(编号:10YJC751118)
司马文森主编的《文艺生活》月刊是建国初年仅有的几份获得复刊机会的新文学刊物之一。然而由于敏感的"同人"出身,它的"新生"几乎以全方位的"延安化"方式展开。这种面向"新的人民的文艺"的主动调整,见证了新文学期刊在新中国文学体制中...
关键词:司马文森 《文艺生活》 新文学传统 自我调整 人民文艺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