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印报刊资料(经济史)》

作品数:179被引量:5H指数:1
导出分析报告
《复印报刊资料(经济史)》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大学
最新期次:2023年6期更多>>
发文主题:索引清代经济史报刊复印报刊资料更多>>
发文领域:经济管理历史地理文化科学政治法律更多>>
发文作者:杜恂诚肖高华林盼周建波徐毅更多>>
发文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中国人民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索引
《复印报刊资料(经济史)》2023年第6期139-142,共4页
《经济史》2023年年度总目录
《复印报刊资料(经济史)》2023年第6期143-144,共2页
中国古代社会的资本治理及其启示——经济史和经济思想史视域下的资本
《复印报刊资料(经济史)》2023年第6期17-24,共8页张晓晶 王庆 
2022年度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大课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2022MZD017)的阶段性成果。
中国古代社会积累了丰富的资本治理思想和实践。通过对中国经济史和经济思想史的梳理,我们发现中国古代思想家不仅很早形成了对资本正反作用的辩证认识,而且在传统经济思想观念的影响下形成了对民间资本和官营资本的不同态度。与此同时...
关键词:资本 资本治理 中国经济史 经济思想史 
“农商并重”“面向海洋”和“斯密型增长”——南宋发展道路的经济特征及历史意义
《复印报刊资料(经济史)》2023年第6期25-37,共13页柳平生 葛金芳 
“南宋发展道路”是两宋时期我国江南地区在工商业文明蓬勃发展中形成的经济模式,具有“农商并重”“面向海洋”“斯密型增长”三大特征。这一经济模式是在南宋雄厚的产业基础、便捷的交通运输、显著的技术进步和厚实的人力资本等诸多...
关键词:南宋发展道路 农商并重 面向海洋 斯密型增长 历史意义 
晚明的钞
《复印报刊资料(经济史)》2023年第6期38-46,共9页赵轶峰 
大明宝钞在弘治、正德时期基本失去市场流通价值。隆庆时期钞关折银征收,万历七年前后赋税大规模折银征收。学术界因晚明时期的宝钞已经失去市场货币功能,对之不再深究。然而晚明文献中记有大量朝廷赏赐用钞情况,由此入手加以探究可知,...
关键词:晚明  买钞银 货币 财政 
票号汇兑与财政“地方化”——19世纪下半叶的金融市场、白银流动与财政转型
《复印报刊资料(经济史)》2023年第6期47-59,共13页韩礼涛 
金融机构参与财政运作,是中国近代国家财政转型的关键历史节点。本文从19世纪下半叶票号与政府财政的合作入手,分析传统财政体制瓦解后,中央和地方、地方和地方之间白银流动关系的变化。研究发现,在清代的货币、市场结构下,票号作为一...
关键词:票号 财政 白银流动 地方市场 
清末洋务实业的创办歧途——以上海机器织布局历次改组为例
《复印报刊资料(经济史)》2023年第6期60-70,共11页庄和灏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法国所藏清末帝制维系文献整理与历史研究”(19BZS018)。
兴办实业为洋务“求富”的具体表现,是对先前“自强”的修正与补充。鉴于洋务实非国策与朝廷共识,创办近代新型工商业企业也就成为洋务派的必然选择。在“以利强国”名义下,上海机器织布局与其他洋务企业一样,经历了筹划、草创、投产等...
关键词:晚清 洋务企业 上海机器织布局 改组 
土地改革、国家能力建设与工业化资本积累——基于新中国土地改革的经济史和政治经济学考察
《复印报刊资料(经济史)》2023年第6期71-85,共15页李康 邓宏图 
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国家能力视角下中国农地制度变革研究”(项目编号:JAS21022);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攻关项目“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背景下新型城乡关系研究”(项目编号:17ZDA067)的阶段性成果。
本文聚焦于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的土地改革运动,探讨其对于提升国家的基层组织动员能力和资源取能力的影响和作用机制。分析发现,传统农业社会时期中国的上层官组织和下层乡村社会处于“双层分离”状态,依靠地主士绅阶层完成国家对乡村...
关键词:土地改革 农业剩余 国家能力 工业化转型 
从近代走向现代:基于经济史视角的区域经济运行矛盾分析——以1949-2010年潮汕经济为中心
《复印报刊资料(经济史)》2023年第6期86-98,共13页陈鸿宇 
潮汕经济是近代以来中国东南沿海与国内外经济联系最为密切的区域经济体之一。1949-2010年是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方向、发展机制和发展格局发生多次全局性更迭的时期。文章拟以这一时期潮汕经济为样本,通过对潮汕经济的发展方向是“因商...
关键词:区域经济 发展方向 发展机制 发展格局 
20世纪30年代“中国现代化”问题论争及其思想史意义
《复印报刊资料(经济史)》2023年第6期99-115,共17页顾海良 
20世纪20年代初,李大钊、辉代英、瞿秋白等中国共产党思想家,关于“以工立国”的理论及其中国工业化道路和方式的各种观点,形成中国共产党关于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基本思想;杨明斋对“以农立国”论基本观点的驳斥,对那一时期中国...
关键词:“以农立国”和“以工立国” “中国现代化问题”特辑 工业化和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