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宗教研究》

作品数:3885被引量:7726H指数:23
导出分析报告
《世界宗教研究》
主办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
最新期次:2025年2期更多>>
发文主题:宗教佛教道教基督教伊斯兰教更多>>
发文领域:哲学宗教历史地理文化科学政治法律更多>>
发文作者:卓新平李志鸿铂净金宜久张桥贵更多>>
发文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四川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宗教工作的历史考察与经验启示
《世界宗教研究》2025年第2期9-18,共10页段妍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新时代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研究”(23VRC050)的阶段性成果。
在中国共产党宗教工作的发展历程中,新中国成立初期是一个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中国共产党立足基本国情,从国家与宗教的内在关系中认识和把握宗教问题,并在实践中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宗教治理。主要体现在:坚持宗教信仰自由的基本政策;提...
关键词:新中国 宗教工作 宗教政策 宗教治理 
道教、民间宗教研究的历程与展望(1964-2024)
《世界宗教研究》2025年第2期19-28,共10页李志鸿 
1964年,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成立,随后设立道教与民间宗教研究室。60年来,道教、民间宗教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道教、民间宗教研究对构建中国自主的宗教学理论大有裨益,推进中国宗教学理论建设,应关注本土的道教民间宗教研究...
关键词:道教 民间宗教 研究历程 展望 
南齐武帝时代“以佛化治国”传统的继承和推演
《世界宗教研究》2025年第2期29-39,共11页周胤 
重庆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人文社会科学基本问题重审与方法论新探”(项目号:2022CDJSKZX01)阶段性成果。
自佛教传入中土,转轮王观念和以佛化治国的政治理念随即东来。南朝之际,受到宋文帝积极于“释氏之化”的影响,南齐竟陵王萧子良进一步推广这种教化,其积极劝请齐武帝断杀受戒并登佛教转轮王位,推动武帝以佛法化民成俗。这些教化模式对...
关键词:齐武帝 萧子良 转轮王 菩萨戒 
元代僧人笑隐大䜣的人际网络研究——兼论大龙翔集庆寺差税蠲免事件
《世界宗教研究》2025年第2期40-52,共13页王菲菲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0-14世纪僧人塔铭整理与研究”(19CZS010)的阶段性成果。
关于江南佛教的管理问题,元代施行了特殊的统治政策,呈现出了持续变迁的状态,致使在江南佛教场域里存在着多重的权力纠葛。释大䜣作为江南地区的重要禅僧,在这种多方的权力关系中,他最终建立起了一个跨越僧俗、民族以及地域之间的网络关...
关键词:元代 释大䜣 人际网络 差税蠲免事件 
“妈祖”名称的形成与传播考订
《世界宗教研究》2025年第2期53-63,共11页叶明生 
海上保护神妈祖在海峡两岸乃至东南沿海可谓家喻户晓,在东南亚一些国家也深有影响,其信俗文化已被载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但“妈祖”这一名称的由来,由于古代文献史料的缺失,始终未能成定论。当代虽有学者进行探讨,但多局限于视野而未...
关键词:妈祖 名称 信俗 贤良港 
灾难叙事与人文治疗——对清末江南《潘公免灾救难宝卷》的文化考察
《世界宗教研究》2025年第2期64-74,共11页秦崇文 
武汉理工大学-企业单位委托项目“新质生产力引领下的文化产业动力机制及优化策略研究”(202401hx0831);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民间宗教思想史”(18ZDA232)的阶段性成果。
灾难叙事与人文治疗是宝卷叙事中一种独特的文化景观,其内容背后潜隐着宗教信仰和道德伦理原则。《潘公免灾救难宝卷》讲述了一个真实历史人物——潘曾沂的故事,为我们了解清末江南灾难叙事与人文治疗面貌提供了新视角。疫病、战乱及频...
关键词:灾难叙事 人文治疗 禳灾祛疾 潘公免灾宝卷 民间信仰 
区域与国别研究视域下的近代福建基督教中国化与砂拉越华人卫理公会自立
《世界宗教研究》2025年第2期75-88,共14页朱峰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近现代闽台基督宗教中国化文献整理与研究”(22BZJ035)的研究成果之一。
鉴于近代福建基督教美以美会中国化与砂拉越华人卫理公会自立历程之间存在较明显的跨国、承继关系,本文尝试回溯近代福建基督教美以美会中国化这一典型个案,重构东南亚砂拉越华人卫理公会自立历程,从跨国、承继与融合三个层面重构两者...
关键词:区域与国别研究 基督教中国化 福建 砂拉越 卫理公会 
“参前倚衡”的诠释向度及演变——兼论儒家“见体”之精神特质
《世界宗教研究》2025年第2期89-98,共10页王文娟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项目“中国传统道德话语及其现代转化研究”(23FKSB035)阶段性成果。
源于《论语》的“参前倚衡”在汉唐注疏中强调道德意识对行动的先行作用,即在行动之前时时念想“言行忠信笃敬”的道德要求,激励、督促个体真切笃行。宋代以后,“参前倚衡”成为固定的理学话语,其意义发生拓展与变迁,不仅与存诚、持敬...
关键词:参前倚衡  见体  精神向度 
特殊信任与行动意愿:当代东南亚华人基督教内部社会资本再探
《世界宗教研究》2025年第2期99-116,共18页张钟鑫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当代东南亚华人基督教会的网络结构、社会资本及发展趋势研究”(17BZJ025);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课题“当代东南亚华人基督教会内部网络的信任形态研究”(19BZQK258)的阶段性成果。
20世纪70年代以后,东南亚华人基督教的发展模式由“外生型”转为“内生型”。作为内部社会资本关系面的重要维度,东南亚华人基督教内部网络特殊信任的变化,成为影响华人教会行动意愿及其发展的重要因素。这一时期,东南亚华人基督教特殊...
关键词:华人基督教 内部社会资本 特殊信任 行动意愿 
跨国视角下的宗教网络与现实政治——以中东地区萨拉菲主义为例
《世界宗教研究》2025年第2期117-128,共12页孙晓雯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中东萨拉菲主义运动的跨国比较研究”(20CZJ016)的阶段性成果。
在跨国视角下观察,人们发现宗教行为主体往往通过旅行、通讯、宗教教育以及各类共享资源构建起复杂的跨国宗教网络。本文认为,当今中东地区萨拉菲主义的兴起和发展,实质上是萨拉菲主义宗教网络的形成、扩张和分化过程导致的一种社会现...
关键词:跨国宗教网络 萨拉菲主义 全球化 现代化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