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艺术》

作品数:10045被引量:18260H指数:36
导出分析报告
《电影艺术》
主办单位:中国电影家协会
最新期次:2025年2期更多>>
发文主题:影片电影电影艺术中国电影电影创作更多>>
发文领域:艺术文化科学历史地理文学更多>>
发文作者:尹鸿李道新李洋陈晓云何亮更多>>
发文机构:北京电影学院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大学中国艺术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被引期刊=文艺研究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习近平文化思想与转型期中国电影学术体系重构
《电影艺术》2025年第2期3-11,共9页周星 李昕婕 
电影学术体系构建是电影学“三大体系”建设的核心和基础。百余年来,中国电影历经多次理论更迭与创作转型。面对“转型期”,中国电影学术体系须在习近平文化思想指引下进一步重构。一方面,继承和创新中国特色电影理论,助推中国艺术理论...
关键词:转型期 中国电影理论 艺术学 学术体系 
中国特色电影学术体系的建构及未来展望
《电影艺术》2025年第2期38-45,共8页孙萌 
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中国艺术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现状评估与建构目标及评价标准研究”(批准号:23ZD01)阶段性成果。
学术体系是用整体性的、系统化的知识和理论认知世界,电影学科学术体系包括电影史、电影理论与电影批评。中国电影学术体系历经一百多年的积淀与发展,已经出现了大量研究成果,彰显出中国电影学术体系建设过程中的主体性意识演进。中国...
关键词:中国特色 学术体系 电影史 电影理论与批评 主体性 
《哪吒之魔童闹海》:中国哪吒的燃情机制
《电影艺术》2025年第2期103-106,F0004,共5页白惠元 
2022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新世纪中国动画电影与古典文学传统转化研究”(项目编号:22CZW055)阶段性成果。
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是“国漫崛起”的全新高度。影片传递出对优绩主义的省思:叛逆少年为了拯救世界而参加考试,却在考场中逐渐觉醒,最终与制度割席。人物群像揭示了一种优绩主义处境:功绩主体被困在系统里。自古至今,哪吒形象...
关键词:哪吒 朋克 优绩主义 动画电影 世界性 
从现场主义到幽灵现实主义:电影与影像的真实
《电影艺术》2025年第1期26-33,共8页周志强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虚拟现实媒介叙事研究”(批准号:21&ZD327)阶段性成果之一。
“影像真实”是悖论性和现场性的。每一个不曾见过历史的人,都因为一场观影而成为历史的见证者—一种对没有发生过的事情的见证。摄影机将世界自身的连续性运动转换为电影中的非线性运动,造成视觉上的惊奇。一个画面和另一个画面的连接...
关键词:影像真实 现实主义 虎跃 现实 
视听新媒体场域与电影文体的革命性重建
《电影艺术》2025年第1期51-55,共5页周安华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中国现代电影文学资料发掘、整理与资源库建设”(批准号:18ZDA262)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AI给电影行业带来巨大冲击,网络电影等视听新媒体艺术来势汹汹,科技化“影视产品”裹挟而来的影像政治权力再分配使传统大银幕电影似“风光不再”。对此,清晰梳理电影文体及文体意识,寻求其现代性再造已刻不容缓。作为一个超越性、复合...
关键词:视听新媒体 电影文体 革命性 重建 
翻译“montage”:汉语“蒙太奇”一词的诞生
《电影艺术》2024年第6期124-132,共9页贾斌武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近代中国电影新名词的生成与演变研究(1896-1949)”(批准号:24BZW102);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17批特别资助项目(批准号:2024T170135);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73批面上资助项目(批准号:2023M730586)阶段性成果。
在翻译西文“montage”的过程中,中国译者有意译和音译两套方案可供选择。由于“montage”一词本身的复杂性和“不可译性”,意译的方案最终被中国译者所放弃。最后,采用音译方案的“蒙太奇”一词在经过与其他音译词的竞赛之后,被确立为...
关键词:MONTAGE 蒙太奇 翻译 全球知识流动术学 
身体叙事学视角下谜题电影中的身体与身份谜题建构
《电影艺术》2024年第6期60-67,共8页杨鹏鑫 
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电影新形态及其发展趋向研究”(批准号:24BC057);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电影叙事中的时间形态研究”(批准号:23YSB016)阶段性成果。
谜题建构是谜题电影的核心命题,很多谜题电影将人物的身体、身份作为叙事谜题、叙事动力。谜题电影中,人物身体、身份的谜题建构路径繁复多样,也呈现出一些当代变化,如非自然化、大影像师的不可靠化。病态、失常的身体成为诸多谜题电影...
关键词:谜题电影 人物 身体叙事学 生产性病理 主体性危机 
技术奇点及其限度——精神分析对话“后人类状况”
《电影艺术》2024年第5期44-52,共9页戴宇辰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物质性’视野下传播理论的发展路径与新进展研究”(编号:21CXW023);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项目(2024QKT001)阶段性成果。
技术奇点不仅体现在“硬科学”所开辟的技术想象,它的来临同时伴随着“后人类思潮”的出现,具体展现为“超人类—主义”“后人类—主义”“后—人类主义”三种不同的理论形态。这可以视为对技术奇点时代及其未来图景的理论畅想,而通过...
关键词:技术奇点 后人类状况 精神分析 否定性主体 
仁、虚拟影像、共通感:近代中国的宇宙媒介与政治哲学
《电影艺术》2024年第4期19-26,共8页唐宏峰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点石斋画报》新材料与新问题研究”(批准号:18YJC760075)阶段性成果;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招标项目“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艺术理论发展研究”(批准号:22ZD04)阶段性成果。
近代中国存在着一种融合传统儒家佛学、西方科学技术、现代视觉媒介的独特世界观-见——宇宙媒介。仁、气、以太、图像、电影、虚拟影像等,构成了一种齐物、通人、统合世界的媒介力,支撑着大同、平等的政治想象,成为康有为、谭嗣同等维...
关键词:宇宙媒介 虚拟影像 全景画 以太 大同 
电影之后:从框取窗口到虚拟视窗
《电影艺术》2024年第4期66-72,共7页施畅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青年项目“新形势下全球数字游戏的意识形态风险防范研究”(批准号:23CH201);暨南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数字游戏增强中国式现代化传播力影响力机制研究”(批准号:23JNQMX52)阶段性成果。
电影被现实主义者视作朝向现实的窗口,在后电影时代正面临“从框取窗口到虚拟视窗”的深刻转变:一是电影之窗由单一连贯、去媒介化、面向现实世界的窗口转变为多元并置、超媒介化、面向既成影像的视窗;二是电影之窗的观察者由面向后窗...
关键词:后电影 电影本体论 框取窗口 虚拟视窗 后现代 视觉媒介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