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歌研究》

作品数:524被引量:294H指数:6
导出分析报告
《中国诗歌研究》
主办单位: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
最新期次:2024年2期更多>>
发文主题:诗歌《诗经》年谱中国诗歌研究考论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历史地理文化科学语言文字更多>>
发文作者:孙学堂赵敏俐刘刚姚小鸥邵杰更多>>
发文机构:首都师范大学山东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中国诗歌研究》稿约
《中国诗歌研究》2024年第2期350-351,共2页 
《中国诗歌研究》是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所创办的学术集刊。自创办以来,本集刊一贯坚持学术本位的宗旨,取得了一些进步,逐渐获得学界的认可。先是被收入中国知网的CNKI数字图书馆全文数据库, 2008年又成为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
关键词:首都师范大学 学术集刊 中国诗歌研究中心 
明清之际的佛门乩诗——以福清黄檗山门为典型
《中国诗歌研究》2024年第2期117-129,共13页杨茗羽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晚明清初华严宗文学文献整理与研究”(22AZW014)的阶段性成果
晚明以降,扶乩成为一种社会文化风尚,借扶乩参与文学创作、评点的现象屡见不鲜。相较于士人、道众,明清之际僧侣扶乩请诗的情况更为复杂,以隐元隆琦为首的福清黄檗僧团便是代表。福清黄檗山门内的乩诗既有宴集时的游艺之作,也有以忠臣...
关键词:乩诗 隐元隆琦 独耀性日 独往性幽 黄檗宗 明清时期 
匡庐之游与黄梨洲之诗风转变
《中国诗歌研究》2024年第2期103-116,共14页丁雨秋 
顺治十七年,大儒黄宗羲进行了为期约三个月的匡庐之游,写下了《匡庐游录》和《匡庐行脚诗》。这次出游发生在抗清事业和他个人命运的双重转折点上,他借庐山的山水名胜涤汰了胸中的不平之气,《匡庐行脚诗》记录了他复杂的心路历程,影响...
关键词:匡庐之游 遗民心态 《匡庐游录》 《匡庐行脚诗》 诗风 
耶律铸的燕都题咏及其文化意蕴
《中国诗歌研究》2024年第2期84-102,共19页李雅静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古代都城文化与古代文学及相关文献研究”(18ZDA237)的阶段性成果
金元时期北京的多元面貌与文化意蕴在元初文人耶律铸的燕都题咏中得到了尤为丰富的呈现。他使用特定语汇、意象和视角描绘江山形胜,折射出燕地风景的自然存续;依托翔实史料和大赋体式记述旧朝遗迹,揭示出金中都政权的世代兴替;通过变换...
关键词:金元时期 耶律铸 金中都 元大都 都城书写 都城文化 
宋徽宗朝“诗禁”考论
《中国诗歌研究》2024年第2期72-83,共12页海继恒 
学界对宋徽宗朝“诗禁”的发生时间界定多不准确,对其过程也语焉不详。本文考证其开始于政和元年十一月,由李彦章上书、何执中立法,并于政和二年冬开始解禁,最终消于无形。徽宗朝廷以“诗为元祐学术”和“作诗害经术”两方面理由禁止士...
关键词:宋徽宗 政和诗禁 元祐学术 整饬文风 
王维后期“亦官亦隐”说献疑
《中国诗歌研究》2024年第2期59-71,共13页邵明珍 
王维于开元二十二年复出为官,历任右拾遗、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侍御史、左补阙、给事中等职,长期在唐王朝的监察与谏议系统中工作,很少有可能享受“一面做官一面隐居”的特权,“亦官亦隐”不符合王维后期的生活实际。对王维后期生活...
关键词:王维 仕履 唐朝 亦官亦隐 
论梁宗岱新格律诗论对瓦莱里“纯诗”理论的本土化实践思路
《中国诗歌研究》2024年第2期337-349,共13页肖源 罗映琪 
2024年度广东省普通高校特色创新项目“梁宗岱年谱长编及其文献整理与研究”(2024WTSCX117)成果;2024年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梁宗岱年谱长编”(24CZW090)阶段性成果
在近代中国新诗史上,新诗经历了从“口语化”到“散文化”再到“纯诗化”的发展路径。其中,新格律诗派存在时间虽短,却是推动新诗“纯诗化”的使者,影响深远。作为新格律诗派的代表之一,梁宗岱自20世纪30年代归国后,以其主编的天津《大...
关键词:梁宗岱 新格律 瓦莱里 “纯诗” 《诗特刊》 
胡怀琛“新派诗”思想辨析——兼谈传统诗学转化的限度
《中国诗歌研究》2024年第2期320-336,共17页周水寿 
不同于胡适的外部取法,胡怀琛的“新派诗”思想从传统诗学内部出发,构想理想的新诗样式。胡怀琛认为早期新诗在技艺上的缺漏格外突出,尤其是“不能歌”。由“情动”出发,胡怀琛特别注重“能唱”的新诗形式,并将“情”的可用性局限在“...
关键词:胡怀琛 “新派诗” “能唱” “情动” 传统转化 
日本五山时代“无词”的原因探析
《中国诗歌研究》2024年第2期304-319,共16页龚新宇 
两宋以来,词体极盛,而日本词作为日本汉诗的一脉,在同期的五山时代却寂寂无声。这一方面是因为僧侣有戒律约束,并由此引发禅僧对词的鄙夷态度;另一方面是禅僧的表达需要多被诗文所满足,填词需求不高。最重要的是,词谱的空缺,阻断五山禅...
关键词:日本词 五山时代 汉诗 禅僧 词谱 
江户后期七绝新变——从“假名竹枝”到“和风汉体”
《中国诗歌研究》2024年第2期292-303,共12页马双博 严明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东亚汉诗史(多卷本)”(19ZDA295)阶段性成果
日本汉诗作者长期遵从唐宋诗的诗体,好七绝创作。进入江户后期,随着汉诗本土化理论的兴起以及本土诗学话语的加强,七绝创作出现通过“假名竹枝”而达到“和风汉体”的途径,表现出日本汉诗创作的诗体新变。展现“和风”成了江户后期七绝...
关键词:江户七绝 诗学话语 和风汉体 诗体新变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