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歌研究》

作品数:499被引量:293H指数:6
导出分析报告
《中国诗歌研究》
主办单位: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
最新期次:2024年1期更多>>
发文主题:诗歌《诗经》年谱中国诗歌研究诗学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历史地理文化科学语言文字更多>>
发文作者:孙学堂赵敏俐刘刚姚小鸥邵杰更多>>
发文机构:首都师范大学山东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颈联”考辨
《中国诗歌研究》2024年第1期172-187,共16页曲一迪 
律诗四联各有其定名,自唐代已然。今人所习称之“颈联”,最初应为“景联”。考察诗格用语的源流正变,发现宋末以前未有“颈联”之名,律诗第三联多称“景联”或“诗腹”。宋末“颈联”一词方于诗论中出现,至元代已完全取代“景联”,用于...
关键词:颈联 景联 诗腹 诗格 
郑元祐对平江文化建设的贡献与诗学传统的建构
《中国诗歌研究》2024年第1期77-89,共13页左东岭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易代之际文学思想研究”(项目编号:14ZDB073)的阶段性成果
郑元祐是元末明初寓居平江的最为著名的文人之一,对平江文坛产生过重要影响并做出过巨大贡献。他与南宋遗民有密切的交往,又与黄溍、张翥、泰不华等台阁文人为密友,还在参与玉山雅集时结识了杨维祯与顾瑛等文坛名宿,在元末文坛的人脉资...
关键词:平江文坛 豪迈疏宕 文化建设 怀友组诗 
《中国诗歌研究》稿约
《中国诗歌研究》2024年第1期307-308,共2页《中国诗歌研究》编辑部 
《中国诗歌研究》是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所创办的学术集刊。自创办以来,本集刊一贯坚持学术本位的宗旨,取得了一些进步,逐渐获得学界的认可。先是被收入中国知网的CNKI数字图书馆全文数据库,2008年又成为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
关键词:少数民族诗歌 中西比较诗学 首都师范大学 诗词创作 学术本位 复印资料 文稿质量 现当代诗歌 
理学视域下吕祖谦对“诗人之意”的阐释与建构
《中国诗歌研究》2024年第1期144-157,共14页王玉林 
以探求诗歌本义为目标,欧阳修提出“所谓诗人之意者,本也”的理论命题,并认为“美刺”“吟咏情性”是诗人创作诗歌的本原意图。吕祖谦解《诗》同样以求“诗人之意”为旨归,以圣人删诗为前提,认为《诗》三百均合“圣人之志”,有更多的“...
关键词:吕祖谦 《诗经》 欧阳修 理学阐释 
《毛诗正义》中的《周颂》“作者”
《中国诗歌研究》2024年第1期123-143,共21页张箫杨 
《毛诗正义》关于《周颂》“诗人(作者)述其事而作此歌”的阐释,不同于《诗序》和郑玄笺,凸显了“作者”的创作主体作用,构拟出“观政—感政”的颂诗创作机制,并将“作者”的“主意”与“便文”作为重要的阐释策略。《毛诗正义》通过疏...
关键词:《毛诗正义》 《周颂》 汉儒经学 
由“吟咏情性”审视宋祁与北宋诗歌变革之关系
《中国诗歌研究》2024年第1期46-59,共14页薛丽娜 
宋祁作为“后西昆派”的代表诗人之一,延续了宋初诗歌“吟咏一己情性”的观念,以作诗为“娱情乐事”。他对“吟咏情性”内涵的开拓与革新派理念展现出了共同的方向,即要求“情”之“实”与“广”,尤其是对“怨情”的接纳。衰病、徙边、...
关键词:宋祁 北宋诗学 诗歌革新 情性观 
贠兴宗年谱简编
《中国诗歌研究》2024年第1期258-281,共24页李梦翰 刘磊 
贠兴宗,南宋文学家、史学家,主要活动于宋高宗绍兴年间至宋孝宗乾道年间。历任史职,以政事文章见称于时,与虞允文、李焘、张栻、王十朋等人交往密切,著有《九华集》二十五卷。年谱以贠兴宗《九华集》为主要文献,通过对史书、方志、交游...
关键词:贠兴宗 年谱 南宋 《九华集》 
论杨慎《杜诗选》的诗学观及价值
《中国诗歌研究》2024年第1期201-212,共12页张学芬 
《杜诗选》是明人杨慎的重要杜诗评本,目前学界主要对其批语进行评述与辨析,而对批语所传达出的杨慎诗学观及《杜诗选》价值关注不多。《杜诗选》选诗底本为明代广为流传的《集千家注杜工部诗集》,所选之作是古、近体杜诗中的脍炙人口...
关键词:《杜诗选》 求实 求古 诗学观 
《李波小妹歌》本事考证与流传问题
《中国诗歌研究》2024年第1期250-257,共8页董方伯 
《李波小妹歌》出自《魏书·李安世传》,被普遍认为是一首北朝乐府。《魏书》称李波一族是为害百姓、对抗官府的盗匪,诗歌赞颂的情感色彩与其本事产生了矛盾。《李波小妹歌》的创作背景是广平李氏在北方逐渐衰落沦为地方豪族,“均田制...
关键词:北朝乐府 《李波小妹歌》 本事考证 
沉郁与灵动:乌斯道的诗学形态与审美超越
《中国诗歌研究》2024年第1期188-200,共13页吴铭慧 
乌斯道是元明之际浙东文人中未能跻身台阁的地方官员与隐逸文人的代表,他所汲取的理学与心学思想使其在闲逸与沉郁两种主流诗学形态之外生成了灵动的诗学形态。理学的道德修养功夫、心学体悟的思维方式和道家齐物我的意境共同熔铸了乌...
关键词:乌斯道 儒者气象 诗学形态 浙东文人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