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文学论丛》

作品数:144被引量:105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欧美文学论丛》
主办单位:人民文学出版社
最新期次:2013年1期更多>>
发文主题:小说情节欧美文学马拉美冯至《忏悔录》更多>>
发文领域:文学艺术哲学宗教更多>>
发文作者:刘阳阳更多>>
发文机构:香港中文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应和”梦的延续或终结?——从昆德拉的小说艺术看小说与艺术的关系被引量:1
《欧美文学论丛》2013年第1期3-20,共18页董强 
严格来讲,在法国文化史上,艺术与文学的关系到了象征主义那里,才开始进入真正的交融。波德莱尔的《应和》一诗(一译"通感"、"契合"),彻底打开了"五感"之间的传统界限,为艺术种类之间的融合与跨界打开了道路。波德莱尔本人对绘画(德拉克...
关键词:昆德拉 小说艺术 波德莱尔 小说观 诗歌创作 贡斯当 艺术种类 瓦格纳 象征主义 德拉克洛瓦 
如歌似乐的叶赛宁抒情诗
《欧美文学论丛》2013年第1期21-34,共14页顾蕴璞 
艺术的生命寓于互不雷同的艺术载体的鲜明个性之中,但不同门类的艺术却又是相通的。法国作家、音乐学家罗曼·罗兰说:"事实上各种艺术是经常互相影响的,它们彼此交流,或者由于自然的演化越出自己的范围,侵入相近的艺术领域。有时音乐会...
关键词:叶赛宁 诗中有画 画中有诗 绘画美 艺术载体 罗曼·罗兰 意象派 俄罗斯文学 复沓 象征派 
音乐借文学寻根 文学向音乐靠近——俄罗斯“黄金时代”和“白银时代”的艺术交融被引量:2
《欧美文学论丛》2013年第1期35-48,共14页王彦秋 
自从作为混合体的艺术开始分门别类之后,各门艺术之间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的关系一直延续至今,彼此之间的相互影响力在民族精神高涨或者历史转型时期表现得尤为强大。在俄罗斯,以文学繁荣乃至文化繁荣为特征的19世纪上半叶的"黄金时代"...
关键词:白银时代 格林卡 象征主义 瓦格纳 别雷 果戈理 民族精神 卡拉姆津 阿尔扎马斯社 索洛维约夫 
弥漫的音符:勃朗宁概念中的音乐与意义
《欧美文学论丛》2013年第1期49-65,共17页丁宏为 
英国维多利亚时代主要诗人罗伯特·勃朗宁(Robert Browning,1812-1889)热衷于与艺术有关的题材,对音乐(有时具体指今人所说的西方古典音乐)尤其感兴趣。在国际学界,这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本文仅涉及这个话题的一个侧面,即:在勃朗宁看来...
关键词:维多利亚时代 BROWNING 国际学界 唐璜 西方古典 帕拉切尔苏斯 柯尔律治 即兴演奏 诗节  
“假如没有音乐,我们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赫尔曼·黑塞诗歌中的音乐主题
《欧美文学论丛》2013年第1期66-77,共12页马剑 
1960年4月8日,年逾八旬的赫尔曼·黑塞(Hermann Hesse)在发表于《新苏黎世报》(Neue Z(u|¨)rcher Zeitung)的题为《致一位音乐家》(An einen Musiker)的信中这样写道:当然,我成为一位广播和唱机的听众只是年老之后的事情,当我回过头来...
关键词:音乐主题 赫尔曼 黑塞 新苏黎世报 诗歌作品 诗节 回过头 HESSE 音乐作品 成乐 
浪漫主义时期的德国文学和音乐被引量:2
《欧美文学论丛》2013年第1期78-88,共11页刘敏 
从18世纪末开始,浪漫主义作为一场新的文化运动开始在欧洲兴起,并在19世纪上半叶盛行于欧洲各国,成为当时欧洲文化生活的主流,涉及文学、艺术和音乐等诸多领域。虽然浪漫主义精神有许多方面,但其实质是启蒙运动的反动,以强调知觉、情感...
关键词:德国文学 浪漫主义时期 欧洲其他国家 启蒙主义 文学流派 文学运动 艺术歌曲 魔弹射手 瓦格纳 罗累 
爵士乐与让·艾什诺兹的小说创作
《欧美文学论丛》2013年第1期89-105,共17页安蔚 
20世纪初诞生于美国黑人中的爵士乐在"一战"后开始大规模地传人欧洲。这种音乐大大改变了人们以往的听觉习惯,爵士乐创造出了与欧洲音乐截然不同的声响世界。乐手们挥洒出的令人惊叹、撩人心魄的音符,释放出的无可比拟的活力既令欧洲人...
关键词:小说情节 欧洲音乐 美国黑人 塞罗 porte HOMME matin 唐纳德 人物动作 克罗克 
简论斯宾塞的诗歌与微型画被引量:1
《欧美文学论丛》2013年第1期109-124,共16页郝田虎 
一缘起一般认为,伊丽莎白时期英国(1558—1603)的视觉艺术远远落后于同时期的欧洲大陆,尤其是意大利。①当时英国取得最显著成就的艺术部门是微型画(miniature painting)。微型画16—17世纪时亦称limning(绘画),根据《不列颠百科全书》...
关键词:斯宾塞 装饰画 PAINTING 仙后 诗歌形式 锡德尼 minium 十四行组诗 miniatur 
列斯科夫的小说《士官生修道院》与鲁勃辽夫的圣像画
《欧美文学论丛》2013年第1期125-147,共23页崔艺苧 赵桂莲 
在19世纪群星璀璨的俄国文坛,尼古拉·谢苗诺维奇·列斯科夫堪称"另类"。列斯科夫的独特性首先表现在其选择的主题上,除了初期的两部招致各方痛斥的反虚无主义长篇小说《走投无路》和《结仇》涉及时政、主人公算得上是知识分子以外,其...
关键词:圣像画 列斯科夫 士官生 俄罗斯人 尼古拉 诺维奇 创作动机 圣母升天 基督教世界 陀思妥耶夫斯基 
从德拉克洛瓦到马奈:探寻波德莱尔的美学现代性的发展轨迹被引量:2
《欧美文学论丛》2013年第1期148-174,共27页王佳玘 
夏尔·波德莱尔(Charles Baudelaire,1821一1867)在法国文学史上占有特殊地位。作为诗人,他使法国诗歌跨出国界并树立起"现代诗歌的形象"①。作为艺术批评家,他体现了"19世纪对现代性最为敏锐的意识之一"⑦,为现代艺术批评奠定了基本原...
关键词:波德莱尔 马奈 现代性 德拉克洛瓦 艺术批评 法国文学史 现代诗歌 诗歌形式 弗里德 巴黎的忧郁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