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安全与海洋研究》

作品数:494被引量:1892H指数:19
导出分析报告
《亚太安全与海洋研究》
主办单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亚非发展研究所;南京大学中国南海研究协同创新中心
最新期次:2025年2期更多>>
发文主题:仲裁案南海问题特朗普命运共同体共同体更多>>
发文领域:政治法律经济管理文化科学军事更多>>
发文作者:朱锋魏玲时殷弘蔡亮周士新更多>>
发文机构: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外交学院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中美博弈下的中国周边安全环境:演进动力、主要特征与发展趋势
《亚太安全与海洋研究》2025年第2期1-19,I0001,共20页张洁 
国家社科基金研究专项项目阶段性成果(编号:24VHQ010);中国社会科学院登峰战略优势学科“中国周边研究”阶段性成果(编号:2023DFYSQQY01)。
中国周边安全环境是在多种行为体相互作用下形成的生态系统,有其发展变化的内在逻辑,呈现出不同的时代特征。近年,中美博弈是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的主要特征,受此牵引,日本、俄罗斯、印度、东盟等行为体持续进行战略调整并引发地区力量的...
关键词:中美博弈 周边安全 “印太战略” 周边命运共同体 全球南方 
大战略视角下美军海上战略智能化转型及其影响探析
《亚太安全与海洋研究》2025年第2期20-37,I0001,共19页高望来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人工智能时代中美国际安全危机管控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批准号:20BGJ063)。
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正在推动全球海洋秩序的变革。从大战略视角看,自二战后至今,美军海上战略智能化转型可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1945年至1992年的智能化初步发展阶段、1992年至2015年的智能化应用发展阶段以及2015年至2025年的智能化蓬...
关键词:美军海上战略 人工智能 战略转型 海洋安全 中美关系 战略竞争 
从美苏黑海撞船事件看中美在南海的风险管控
《亚太安全与海洋研究》2025年第2期38-54,I0001,I0002,共19页刘金源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英藏南海问题档案文献整理与研究”(编号:20JZD035);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
1988年黑海撞船事件是冷战后期美苏海洋权益争端的典型案例。该事件是美国在敏感海域持续推行“航行自由”并导致苏联采取强硬对抗措施的缩影,凸显出双方就无害通过权的法理诠释存在显著分歧。此事件一度引发国际社会对冷战局势可能升...
关键词:美苏冷战 黑海撞船事件 南海 航行自由 无害通过权 
美国在太平洋岛屿地区海外基地的战略部署及调整
《亚太安全与海洋研究》2025年第2期55-72,I0002,共19页梁甲瑞 
山东省社科规划项目“太平洋岛国深海安全对国际海洋战略格局的多维影响研究”(项目编号:24CGJJ01)。
美国在太平洋岛屿地区的海外基地具有显著的时代印记,并且是经过长期战略部署形成的。这不仅是美国全球战略和地区战略的映射,也体现了不同时期美国对太平洋岛屿地区的战略思想。通过梳理美国在太平洋岛屿地区海外基地的战略部署历程,...
关键词:美国 中国 太平洋岛屿地区 海外基地 战略部署 
俄罗斯“转向东方”战略背景下的中俄海洋合作
《亚太安全与海洋研究》2025年第2期73-90,I0002,I0003,共20页张建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当代俄罗斯海洋观与其国际战略的关系研究”(项目编号:23CGJ037)。
海洋对于中俄两国各自国家利益、对外战略和推进国际秩序转型具有重要意义,两国海洋观都朝着“海陆并重”的方向转变。俄罗斯在其“转向东方”战略的背景下,采取了加快远东及亚太地区的基础设施现代化建设、重塑供应链等措施,从而强化...
关键词:中俄关系 俄罗斯“转向东方” 海洋命运共同体 全球治理变革 海洋强国建设 
“三海联动”:美国海上制华策略及影响
《亚太安全与海洋研究》2025年第2期91-106,I0003,共17页贺先青 
海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年度课题“美国及盟伴体系介入南海问题研究”[HNSK(YB)24-102];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美国南海航行自由行动的法理性缺失及中国的对策研究”(20XGJ010)。
南海、东海和台海(“三海”)问题事关中国国家主权与安全。美国出于海洋霸权护持的战略需求,不断强化“中国威胁”认知,提升针对中国“反介入/区域拒止”能力的反制水平,意图利用中国周边海洋矛盾,推动“三海”问题的“安全化”进程,通...
关键词:三海联动 海洋安全 美国 中国周边 南海 东海 台海 
数字空间主权化的理论探析与实践挑战
《亚太安全与海洋研究》2025年第2期107-124,I0003,共19页袁梅诗 
数字空间主权化是建构全球数字秩序的重要命题。这里需要厘清数字主权与数字空间主权的本质差异,前者强调国内数字治理,后者则聚焦跨国权威建构与边界重塑。基于海底光缆的案例分析,文章揭示三个核心发现:流动性取代传统领土的固定性,...
关键词:数字空间主权 数字主权 流动性 海底光缆 数字企业 全球数字秩序 
冷战后美国朝核政策的嬗变及其深层困境——基于强制外交与威慑理论的考量
《亚太安全与海洋研究》2025年第1期1-18,I0002,共19页付宇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阶段性成果(编号:0502020402);南开大学亚洲研究中心资助项目(编号:AS2418)。
冷战结束远未消弭朝鲜半岛的安全困境与军事对峙。自1993年第一次朝核危机爆发以来,美国不断加大对朝鲜的围堵施压,却未能阻止朝鲜跨越“核门槛”。当前,美朝核政策重点正从强制朝鲜弃核转向管控朝核风险、维护美在大国竞争与东北亚格...
关键词:强制外交 威慑理论 美朝关系 深层困境 东北亚格局 
美国“印太战略”涉缅甸布局及其影响
《亚太安全与海洋研究》2025年第1期19-36,I0002,共19页张添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东南亚国家代际政治对我国周边安全影响及对策研究”(编号:23CGJ042);教育部高校国别和区域研究2023年课题“缅甸政治乱局发展趋势及我对策研究”(编号:2023-N08)。
美国拜登政府继承奥巴马政府后期的对缅甸政策,继续在民主和人权问题上对缅施压,继续推动特朗普首任政府推出的“印太战略”,将缅甸拉入“印太战略”布局之中。尽管缅甸本身并非美国在“印太”地区的战略核心,但因其战略地位重要,具有...
关键词:美国外交 “印太战略” 战略锚点 战略布局 缅甸局势 
中国对东南亚军事外交:演变、现状及挑战
《亚太安全与海洋研究》2025年第1期37-56,I0002,I0003,共22页刘琳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校级项目“当前我维护南海海上安全面临的新形势及对策思考”(编号:2024YB021)。
东南亚是中国周边外交的重要方向,也是近年来军事外交取得较多成果和突破的重要区域,这为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积累了积极因素。冷战后,中国对东南亚军事外交总体持续向前发展,目前已经涵盖包括高层交流、军事培训、舰艇...
关键词:中国 东南亚 周边外交 军事外交 军事合作 联合演习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