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佛学》

作品数:467被引量:97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中国佛学》
主办单位:中国佛学院
最新期次:2024年1期更多>>
发文主题:佛教中国佛学禅宗南传佛教吉藏更多>>
发文领域:哲学宗教历史地理文化科学文学更多>>
发文作者:张雪松韩焕忠虢侗邢东风冯相磊更多>>
发文机构:中国佛学院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北京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香港特区政府研究资助局资助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延命地藏菩萨经》撰述地及撰述时期再考
《中国佛学》2024年第1期53-65,共13页刘翠 
《延命地藏菩萨经》在日本中世后期广泛流布,显著推动了地藏信仰的发展。关于其撰述地,先前研究认为是日本撰述,但这一观点论据并不充分。关于其撰述时期,先前研究广泛认为该经撰写于“镰仓初期,最早不早于平安最末期”,但这一观点的论...
关键词:《延命地藏菩萨经》 撰述地 撰述时期 
章安灌顶生平考
《中国佛学》2024年第1期66-82,共17页安争珺 
本文通过传记史料中有关章安灌顶的记载,尽可能还原其生平足迹,以较有代表性事件为转折点,将灌顶生平划分为七个阶段。由于史料记载模糊、空白较多,学界对灌顶生平中的几处记载众说纷纭,如“侍事智时间”始于陈至德元年或至德三年,若为...
关键词:章安灌顶 三夏阐弘 日严诤论 
佛教文献中的“罽宾”考
《中国佛学》2024年第1期83-96,共14页潘小溪 
“罽宾”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地区,不仅在中亚、西域同中土的交流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且同早期佛教的形成发展乃至传入中土都有密切的关系。学界有关“罽宾”所指代的确切地点一直存在争论,本文通过考察佛教文献中的文本细节看出,两...
关键词:罽宾 《汉书·西域传》 加湿弥罗 佛经文献 犍陀罗 
五代宋初佛教海外交流管窥
《中国佛学》2024年第1期97-110,共14页张琴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一带一路’佛教交流史”(项目号:19ZDA239);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法眼宗与佛教中国化研究”(项目号:20YJA73000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五代宋初,国家由分裂逐渐走向统一,以佛教为媒介,与朝鲜半岛、日本、西域、印度等地的海外交往交流也在继续,并呈现出一定的时代特点。首先,由于南方禅宗兴盛,海外来习禅者多,他们把中国的南宗禅带到自己的国家,成为海外禅宗的源头;南...
关键词:五代宋初 佛教 海外交流 
宋元明时期白族火葬墓中的石刻梵文《佛顶尊胜陀罗尼》考述
《中国佛学》2024年第1期111-123,共13页谭凌峰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宋元以来白族丧葬习俗与佛教信仰关系研究”(项目号:17XZJ00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本文详细梳理了迄今为止关于云南地区遗存梵文金石资料的研究情况,并归纳其问题。以这类梵文墓幢、墓碑中最常见的《佛顶尊胜陀罗尼》为出发点,将此文本与其他传世的梵文本和译本进行比勘,对云南本的溯源做出进一步推论。尝试总结归纳...
关键词:白族火葬墓 梵文碑 《佛顶尊胜陀罗尼》 
佛教在瑞士初探
《中国佛学》2024年第1期124-134,共11页李治宇 
国家留学基金委“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留金选〔2022〕87号)资助。
瑞士作为欧洲基督教文明国家,20世纪以来随着亚洲移民人口的增加,佛教也在瑞士得到了传播与发展。本文首先从亚洲移民宗教信仰的历史脉络,梳理了佛教在瑞士的传播状况。其次,就佛教在瑞士发展历程中出现的两种不同类型的“佛教”与“佛...
关键词:瑞士 移民佛教 非移民佛教 社会生活文化 
近代中国汉传佛教向东南亚的传播——以鼓山妙莲和尚在马来西亚的弘法为中心
《中国佛学》2024年第1期135-148,共14页李鸿 
中国汉传佛教在发展过程中,一方面在传承印度佛教文化的同时与中国本土文化不断融合创新,另一方面在趋于成熟阶段不断地向海外传播具有中国特色的汉传佛教文化。法言流咏以来,中国汉传佛教已遍布亚洲、大洋洲以及英国、美国、加拿大等...
关键词:马来西亚 汉传佛教 极乐寺 妙莲和尚 
太虚如来藏思想述评
《中国佛学》2024年第1期149-163,共15页张文良 张舒晴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汉语系佛教解经古文献编目整理和诠释研究”(项目号:2222&ZD256)的阶段性成果。
通过太虚对《胜鬘经》《楞严经》《大乘起信论》中的如来藏思想的评述可以看出,太虚对于印度佛教中如来藏思想并不是无批判地接受,而是力图从融合佛教的立场出发,将中观学、唯识学和如来藏思想相融通。太虚的这种诠释路径与永明延寿《...
关键词:太虚 《大乘起信论唯识释》 如来藏 
东晋僧卫“十住”义学探究
《中国佛学》2024年第1期164-173,共10页昌如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项目号:21FZJB006)的部分研究成果。
本文以《出三藏记集》中东晋僧卫之《十住经含注序》为中心,解析东晋时期僧卫的“十住”义学。通过分析发现,僧卫之“十住”义学是以魏晋玄学之本末关系为顶层框架,强调本的根本作用。认为只有得本,才能解决末的问题。僧卫这种顶层设计...
关键词:僧卫 “十住”义学 《十住经含注序》 
明昌佛法,潜挽世风:论印光法师的“儒之气分”
《中国佛学》2024年第1期174-188,共15页谷文国 刘晓霞 
孔子研究院院级重点课题“国家意识与新时代中国教育话语的构建”(项目号:22KZYJY18)的阶段性成果。
儒佛之辩是唐宋以来中国思想史上的核心议题之一,围绕儒佛关系的论争极大地推动了彼此的互鉴与会通。近代以来,西学的输入给儒佛带来了较大的冲击和挑战,同时也为人们再度审视儒佛关系提供了新的契机。身为佛教徒的印光法师毕生致力于...
关键词:印光法师 格物致知 心性 儒之气分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