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

作品数:893被引量:269H指数:4
导出分析报告
《近代中国》
主办单位:上海中山学社
最新期次:2024年2期更多>>
发文主题:孙中山学社辛亥革命学术国民政府更多>>
发文领域:历史地理经济管理政治法律文化科学更多>>
发文作者:易惠莉陈绛戴鞍钢仇华飞廖大伟更多>>
发文机构:上海社会科学院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被引期刊=安徽史学x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美国驻华公使詹森对一·二八事变的应对与调处
《近代中国》2024年第1期118-145,共28页李莹 
国家社科基金抗日战争专项工程项目“国外有关中国抗日战争史料整理与研究之二:美国使领馆报告中的中国抗战史料”(16KZD018)阶段性成果之一
1932年1月18日日僧事件发生后,中日矛盾激化,美国驻华公使詹森最初拒绝介入其中,并提醒美国政府必须谨慎应对。但至1月28日战争爆发,危及美国利益,詹森又主动提请美国政府对日施压,并亲自赴沪调解争端。然而,因日军有意扩大战事,詹森调...
关键词:一·二八事变 詹森 中日关系 中美关系 
都市中的草根金融:晚清上海合会述论
《近代中国》2024年第2期265-284,共20页王玉坤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清代民间合会资料整理与研究”(批准号:20CZS037)阶段性成果。
晚清上海城市经济繁荣推动了传统民间金融的转型,颇受民众欢迎的合会便是典型的代表。与短小分散且面向熟人集资的乡村合会不同,上海合会受众广泛、存量巨大,在发挥自身经济互助作用的同时,还与市场频繁互动,投融资功能不断增强。尽管...
关键词:上海 合会 草根金融 城市 投机 
史语所人才生成机制探析(1928—1949)
《近代中国》2024年第1期146-169,共24页张辉 
安徽省社科创新发展研究课题“李光涛史学研究”(2022CX157);安徽社科院博士课题“皖籍学者李光涛的学术人生研究”(AASS2201)阶段性成果
“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是民国学术重镇,造就了大批学界精英。它对于如何寻找、选拔、培养和造就人才,探索出一套特色机制。寻才着眼于发掘取得优异成绩的学术潜力股,如“神童”之誉、读书跳级、公费资助、名校佼佼者。选才则以...
关键词:史语所 “读书种子” 人才机制 
海关税务司的设立与中外贸易管理秩序的调整——以洋船转运土货贸易为中心
《近代中国》2023年第1期253-272,共20页江家欣 
一、前言鸦片战争后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构筑的贸易与外交体制,被诸多学者称为条约体制。①然而条约体制的构筑并非一蹴而就。其中,以税务司为核心的近代海关作为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立与运作是在中外各方的互动中实现的。
关键词:税务司 中外贸易 近代海关 外交体制 不平等条约 
屈辱象征与国家认同:晚清民国时期国耻地图研究被引量:1
《近代中国》2022年第1期257-281,共25页熊斌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民国时期国耻教育研究”(项目编号14CZS043)阶段性成果;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抗战时期国难教育研究”(项目编号2020BYKZ05)的研究成果;中央高校创新团队项目“中国抗战大后方研究”(项目编号SWU1709101)阶段性成果
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大肆侵占中国领土,朝野上下因此为亡国焦虑所笼罩。为让国人铭记国耻,进而以实际行动收复失地,有识之士、政府机关、社会团体纷纷绘制出版令人触目伤心的国耻地图,这些地图既展示盛世疆域辽阔的民族荣光,又渲染了近...
关键词:晚清民国时期 国家认同 责任感与使命感 民族认同 国耻 鸦片战争 西方列强 历史与现实 
孙中山、国民党中央与上海大学关系再研究
《近代中国》2022年第2期22-40,共19页韩戍 赵诗月 
目前对上海大学的研究,主要注重探讨上海大学与中共的关系。①对上海大学与国民党的关系问题,尤其是上海大学与孙中山、国民党中央的关系问题,学界也有一定讨论。张元隆考察了上海大学师生的孙中山情结,但并未深论孙中山对上海大学的态...
关键词:国民党中央 上海大学 孙中山 
战时经济背景下农贷政策的外部冲击与绩效分析
《近代中国》2022年第2期228-247,共20页苗书迪 
1937年7月对日全面抗战爆发,中国大片土地相继沦陷,国民政府统治区域的农产品生产大大减少,农业生产能力愈益萎缩。与战前相比,1938年主要粮食作物大米、小麦与大麦产量分别降低了81%、45%与58%,番薯损失了76%,重要经济作物棉花和烟草...
关键词:外部冲击 绩效分析 战时经济 农业生产能力 重要经济作物 农产品生产 农贷 主要粮食作物 
盛宣怀接办汉阳铁厂公案再考被引量:1
《近代中国》2021年第1期278-312,共35页陈健鸿 
盛宣怀接办铁厂一案之所以引起争议,很可能源于梁启超看似非常符合逻辑,且形成时间最早的说法。他向后人透露了数个事实:一是甲午战后淮系势力被清算,盛宣怀作为集团中坚,亦被朝廷下旨开缺,并由"南(张之洞)北(王文韶)洋大臣查办复奏";...
关键词:盛宣怀 翁同龢 王文韶 张之洞 汉阳铁厂 
利、弊之间:铁路联运制度与近代郑州转运业的兴衰
《近代中国》2021年第2期199-225,共27页刘晖 
一、问题的提出在近代中国商品经济日趋活跃的时代背景下,平汉、陇海铁路的修筑并在郑州交汇,从根本上改变了郑州内陆腹地交通的整体态势。铁路打通了以往因交通不便而处于封闭状态的地区,使其与以通商口岸为中心的城市体系建立了一种...
关键词:内陆腹地 封闭状态 通商口岸 交通网络 陇海铁路 整体态势 问题的提出 铁路联运 
进退之间:台事交涉与李鸿章的面相变化
《近代中国》2020年第2期22-38,共17页黄飞 
2019年上海市社科规划青年课题《清政府对日本拆解宗藩体制的认知与应对研究(1861—1895)》(2019ELS014)的阶段性成果;上海财经大学教育部直属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李鸿章的对外观与中日关系研究”(2017110726)
1870年起,李鸿章开始担任北洋大臣,随后参与诸多外交事务的处理,学界对其参与处理的外交事务及发挥的作用进行了充分的研究,然而,对其与总理衙门之间的互动缺乏充分考察。1870年代初期,初涉外交事务的李鸿章面临自我定位以及处理自身与...
关键词:北洋大臣 李鸿章 外交事务 总理衙门 自我定位 发挥的作用 交涉 如何应对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