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代考古》

作品数:369被引量:248H指数:7
导出分析报告
《三代考古》
主办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夏商周考古研究室
最新期次:2023年1期更多>>
发文主题:考古文化遗址考古学青铜器更多>>
发文领域:历史地理文化科学艺术经济管理更多>>
发文作者:岳洪彬徐良高许宏岳占伟何驽更多>>
发文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河南大学北京大学安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历史学与考古学的融合:百年来“殷遗民”研究的回顾和展望
《三代考古》2023年第1期399-434,共36页宣柳 刘逸鑫 徐熠 王一凡 
商周社会的延续与变革,是中国历史上的大事,也是世界文明史上令人瞩目的文化现象。这一过程中的人群流动和族群融合,尤其是“殷遗民”“周人”等不同群体的互动,肇华夏民族一体化之端绪,影响西周国家治理模式之开创与文化共同体之形成,...
关键词:殷遗民 世界文明史 文化共同体 考古学 族群融合 现代历史学 商周 国家治理模式 
“成周”铭文铜器考
《三代考古》2023年第1期319-332,共14页张程昊 
西周早期铜器中有数件仅铸有“成周”二字铭文的具铭铜器,包括两件成周鼎和六件成周戈。相关线索表明,成周鼎、成周戈等“成周”铭文铜器与西周初年营建成周及“成周之会”等重要事件有关,具有特殊的历史意义。现就成周鼎、成周戈等铜...
关键词:西周初年 成周 铭文 早期铜器 历史背景 考述 
略说商周祊祭与绎祭
《三代考古》2023年第1期388-395,共8页黄益飞 
国家社科基金冷门“绝学”和国别史等研究专项“甲骨文与殷礼研究”(项目批准号:19VJX114);“古文字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工程”资助项目“商代礼制研究”(G361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商代帝乙、帝辛时代的甲骨卜辞中有一种特殊的祭祀卜辞。其文例为“干支卜贞祖先名(必或宗)‘’其牢”,主要用于祭祀武丁之后的直系先王(武丁、祖甲、康丁、武乙、文武丁)和时王之母(母癸)。此类卜辞被一些甲骨学者称作祊祭卜辞。《甲...
关键词:甲骨卜辞 文武丁 帝辛 帝乙 卜贞 武乙 祊祭 祖甲 
宁县博物馆藏有铭青铜戈
《三代考古》2023年第1期3-6,共4页杜博瑞 尚海啸 
宁县位于甘肃省庆阳市,地处陇东高原南部,马莲河以东、九龙河以南的早胜塬上。该馆早年在春荣乡徐家村征集到两件带铭文青铜戈,未见著录:据文物登记簿记载,两件带铭文青铜戈为村民取土时发现。现介绍如下。一、伯阳戈馆藏号905,前锋圆钝...
关键词:青铜戈 徐家村 直内 马莲河 甘肃省庆阳市 九龙河 登记簿 铸铭 
考古所见西周王朝西南地区的人群与文化
《三代考古》2023年第1期194-206,共13页徐良高 
据《尚书·周书·牧誓》记载,参与灭商的牧野之战的周人盟友有庸、卢、彭、濮、蜀、羌、微、髳等[1]。周原凤雏甲组基址的灰坑中也曾出土带“蜀”字的甲骨[2]。《左传·昭公九年》记载,周王室大臣詹桓伯说:“我自夏以后稷,魏、骀、芮、...
关键词:西周王朝 考古所 武王克商 熊渠 周王室 灰坑 蒲姑 牧野之战 
有此冀方:三代空间传统中的晋南与冀州
《三代考古》2023年第1期127-147,共21页李旻 
考古学与文献传统之间存在至少三种关联:一是考古学为文献研究提供辅助材料,达到正经补史的目标;二是考古学独立于文献传统之外,以其自有的方法论构建社会与文化变化趋势;三是以考古学独立构建的历史趋势来考察文献叙事的知识前提与流...
关键词:考古学文化 社会与文化 晋南 冀州 辅助材料 空间观念 传统分类 文献研究 
二里头遗址二里头文化一期聚落性质再认识
《三代考古》2023年第1期70-74,共5页贺俊 
河南兴文化工程文化研究专项项目(项目编号:2022XWH043)的阶段性成果
二里头遗址在二里头文化二到四期已具备都邑性质是学界的基本共识,但对该遗址二里头文化一期聚落(以下简称“二里头遗址一期聚落”)性质的认识却有较大分歧,存在普通村落说[1]、一般聚落说[2]、中心聚落说[3]、都邑说[4]、先村落后都邑...
关键词:二里头文化 二里头遗址 中心聚落 基本共识 区域性 
商周胄族考论
《三代考古》2023年第1期283-318,共36页徐熠 
在中国历史进程中,“族”长期都是社会的基本构成,只是在组成结构、规模等方面有不同之处,从而产生氏族、贵族、豪族、宗族等类型[1]。“族”既为社会的基本构成,从“族”的视角观察历史社会的运行与演变无疑是很合适的。■族是商周时...
关键词:出土地点 商周时期 中国历史进程 豪族 氏族 
“大邑商”四题
《三代考古》2023年第1期120-126,共7页岳占伟 
一、何为“大邑商”?“大邑商”最早见于殷墟第五期甲骨卜辞(《甲骨文合集》36482、36507、36511、36530,图一),还见于西周初年所铸青铜器何尊上的铭文(《殷周金文集成》修订增补本06014,图二)。罗振玉、王国维、胡厚宣、林泰辅、郑杰...
关键词:大邑商 甲骨卜辞 西周初年 安阳殷墟 胡厚宣 罗振玉 河南商丘 董作宾 
殷墟(大邑商)都城规划与布局研究的回顾与新进展——2021~2022年殷墟洹河北岸地区的考古新收获
《三代考古》2023年第1期109-119,共11页牛世山 
众所周知,殷墟是商代晚期的都城大邑商所在,也是中国考古圣地。殷墟晚商文化遗存最为丰富,其中大型宫殿建筑、商王陵、甲骨刻辞、青铜器和玉器等冠绝当时,实证中国有文字可靠的历史早到3000年前的商代,也见证了中国古代青铜时代鼎盛时...
关键词:中国古代文明 大邑商 商代晚期 青铜时代 商王 宫殿建筑 殷墟 技术水平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