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历史与传统文化论丛》

作品数:269被引量:42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中华历史与传统文化论丛》
主办单位: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
最新期次:2023年1期更多>>
发文主题:课程名称民国时期辽朝思政宋代更多>>
发文领域:历史地理文化科学政治法律哲学宗教更多>>
发文作者:董劭伟李文才王红利胡耀飞孔祥军更多>>
发文机构:东北大学扬州大学保定学院陕西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选择条件:
  • 被引期刊=文史哲x
条 记 录,以下是1-6
视图:
排序:
“士族政治”“门阀政治”与“皇权政治”的辨析——基于《中国古史分期暨社会性质论纲》研究学说
《中华历史与传统文化论丛》2023年第1期137-146,共10页叶长青 
西晋末年,在战争频仍的社会环境下,北方士族一方面为了维护其家族利益,另一方面出于对皇权的认同和拥护,选择奉晋正朔。尽管这一时期士族权力有所伸张,但因皇权的至高无上性,士族权力并不足以凌驾于皇权之上,因此士族权力和皇权的斗争...
关键词:东晋 门阀政治 皇权政治 皇权 吏民 
阡能反唐斗争与社会主要矛盾
《中华历史与传统文化论丛》2022年第1期86-99,共14页葛正龙 
阡能所领导的反唐斗争,是唐末剑南地区吏民系列反抗斗争的一个组成部分,此次斗争是由唐朝皇权统治阶级对剑南地区吏民的剥削、压迫过度,打破了皇权吏民矛盾的平衡所引起。阡能反唐斗争的领导者、参加者的社会身份都是唐朝皇权统治之下...
关键词:阡能 皇权 吏民 社会主要矛盾 
试论唐代“皇权-吏民社会”权力与经济的关系——以唐皇朝的江南政策为例
《中华历史与传统文化论丛》2022年第1期77-85,共9页曹淑希 
唐朝中央政府在安史之乱爆发前后针对江南东道采取的一系列政策,其目的都是调节和平衡皇权与吏民之间的矛盾,以维持统治的稳定。唐前期,唐政府推行以民为本、休养生息的政策,在全国实行均田制以鼓励百姓拓荒开垦,在实行租庸调制的基础...
关键词:《中国古史分期暨社会性质论纲》 皇权-吏民社会 唐朝 经济政策 江南东道 
“皇权-吏民社会”理论视阈下的人力掌控——以曹魏政权为例
《中华历史与传统文化论丛》2022年第1期53-62,共10页李懿 
在“皇权-吏民社会”中,“治乱兴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力掌控”的状况。“皇权-吏民社会”视阈下的人力掌控,从狭义而言乃是皇权统治下的编户齐民,从广义而言则是皇权统治下的一切人口。以曹魏政权为例,自给自足的自耕农——编户...
关键词:皇权-吏民社会 人力掌控 曹魏政权 编户齐民 
窦建德反隋斗争再认识
《中华历史与传统文化论丛》2022年第1期63-76,共14页向伊君 
窦建德所领导的反隋斗争,是隋末吏民大起义的一个组成部分。窦建德领导的反隋斗争是在繁重赋税徭役和连年天灾的情势下发生的,隋朝皇权对吏民的过度压迫和征敛是造成窦建德反隋斗争发生的根本原因。窦建德反隋斗争的领导者、参加者,既...
关键词:窦建德 皇权 吏民 社会矛盾 性质 
“家族本位”伦理:清代律法的主体性定位
《中华历史与传统文化论丛》2021年第1期183-192,共10页吴留戈 
教育部人文社科基地重大项目“当代哲学发展趋向与人类文明形态的哲学自觉”(17JJD720003)阶段性成果
中国传统社会的价值取向不仅体现为对于国与君的“忠”,而且体现为对于家与父的“孝”。“国”与“家”作为两种内在关联又具有不同性质的生活场域,以血缘人伦关系为枢纽,使单个的“个体”将自身融合于社会群体之中,在社会的人伦关系网...
关键词:家族本位 中国传统社会 人伦关系 生活场域 价值取向 主体性 价值及意义 社会群体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