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历史与传统文化论丛》

作品数:269被引量:42H指数:2
导出分析报告
《中华历史与传统文化论丛》
主办单位: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
最新期次:2023年1期更多>>
发文主题:课程名称民国时期辽朝思政宋代更多>>
发文领域:历史地理文化科学政治法律哲学宗教更多>>
发文作者:董劭伟李文才王红利胡耀飞孔祥军更多>>
发文机构:东北大学扬州大学保定学院陕西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大学》“八目”的现实意义
《中华历史与传统文化论丛》2023年第1期53-68,共16页李景微 
儒家修身方法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值得继承、能够直接融入新时代、并具有可操作性的文化瑰宝。儒家经典《大学》中的“八目”,就是阐释这种修身方法和具体修身效果的指南。个人通过修身可以更清晰地认识自我、从明心复性的角度塑造自...
关键词:《大学》 “八目” 和谐社会 人类命运共同体 
《大学》“六证”的现实意义
《中华历史与传统文化论丛》2023年第1期40-52,共13页杨宁 
吉林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课题“应用型本科院校‘双师型’教师角色冲突及其调适策略研究”(编号:GH22518)
《大学》中的“六证”是儒家修行的六个次第,是个体自我完善的入德之路。本文意图挖掘《大学》“六证”对现代的指导意义。对个体而言,其有助于树立远大理想、理顺人际关系、提升幸福感;同时也有助于个体正确思维方式的构建。就社会而言...
关键词:《大学》 “六证” 愿景 文化自信 
王阳明与《大学》
《中华历史与传统文化论丛》2023年第1期13-23,共11页杨军 
王阳明心学的核心理念皆建立在对《大学》的阐释的基础之上。阳明心学四大理念,“事上磨炼”“致良知”“知行合一”“心即理”,分别基于对《大学》中的“四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的思考。对《大学》“四目”内涵的重新阐释及其次...
关键词:心即理 知行合一 致良知 事上磨炼 
满族萨满文化中的虎崇拜考略
《中华历史与传统文化论丛》2023年第1期217-229,共13页穆崟臣 胡紫薇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编号:N2223005);黑河学院俄罗斯远东智库专项项目“黑龙江流域暨远东民族文化遗产研究”(编号:18YD2KCJC08)阶段性成果
在自然环境和生产生活方式的长期作用下,虎逐渐成为满族人民心目中值得尊崇和具有祈福护佑作用的山神。萨满教是满族的传统宗教,可以视为满族文化的百科全书,笔者主要选择“母卧虎神”“飞虎神”以及“虎闹家安”三个例子较为系统地梳...
关键词:满族 萨满教 虎崇拜 
探索哲学与历史学关系的一部力作——《哲史论衡》述评
《中华历史与传统文化论丛》2023年第1期572-575,共4页周梦杰 
学科交叉融合是科学发展的重大特征和基本规律,哲学与历史学的交叉融合就是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领域中“组建交叉学科群”的有益探索。一方面,哲学与历史学作为两个相互独立的一级学科,二者必然存在着明显差异,哲学家与历史学家也因此常...
关键词:李秀 论衡 燕山大学 学科交叉融合 交叉学科 人文学科 张云飞 哲学社会科学研究 
文化符号共创共享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以民俗学概论课“民俗的扩布性”为例
《中华历史与传统文化论丛》2023年第1期442-450,共9页李立 
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教学研究与改革一般项目“空间视域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专业教育教学研究”(编号:2023JG-B08)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中指出必须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工作主线,以增进共同性为方向改进民族工作,努力开创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新局面。在民族学专业本科生《民俗学概论》第一章第二节“民俗的基本特征之民俗的...
关键词:“花儿” 中华民族共同体 文化符号 扩布性 
明长城侦防体系“夜不收”制度探究——从秦皇岛板厂峪新发现石刻谈起
《中华历史与传统文化论丛》2023年第1期514-534,576,共22页陈厉辞 董劭伟 
通过对明代长城边境侦防体系中“夜不收”制度的研究,从夜不收招募标准、兵源、种类、职责与奖惩措施等方面,解释秦皇岛地区三块“夜不收”石刻的内容与记述特点,继而说明,明代“夜不收”侦防体系在明中期军事制度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夜不收 石刻 明代 长城 
金朝尊孔崇儒教育举措初探
《中华历史与传统文化论丛》2023年第1期265-274,共10页孙凌晨 
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立项课题“新时代专业学位研究生职业能力塑造——产教一体化模型构建”(编号:2020MS1020);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孔子仁学思想融入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实践研究”(编号:GH20199);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立德树人背景下教育硕士创新培养模式研究”;吉林省教育厅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基于AI背景下历史文化类学生创新能力构建的研究与实践”研究成果
金朝女真民族入主中原后,统治者为赢得中原广大民众对其统治的认同,通过“尊孔崇儒”之举来重建新的价值文化体系。尤其在世宗和章宗两朝,通过一系列教育举措使儒学思想在国民之中得到充分的尊重和认可,有力地促进了社会风俗发生变化,...
关键词:金朝 尊孔崇儒 教育 
“苗湖书会”的文化演变和审美价值探绎
《中华历史与传统文化论丛》2023年第1期295-301,共7页焦迎春 赵士城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文学空间批评研究”(编号:17BZW057);安徽省人文社科重点项目“国家非遗传承人口述史——以‘苗湖书会’为研究个案”(编号:SK2017A0304);安徽省教育科学规划一般项目“皖北红色文化在中职生德育中的运用研究”(编号:JK23037)阶段性成果
“苗湖书会”根植于皖北民间,经历了数百年的风雨沧桑,它作为民间口头音乐的集成,蕴含着当地人民朴实的文化诉求和丰富的地域人文气息,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口述史研究自20世纪中期兴起以来,逐渐成为史学研究中收集和重建史实的一种重...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 苗湖书会 口述史 
香菱学诗中的“教”“学”之道
《中华历史与传统文化论丛》2023年第1期464-467,共4页房美妍 
《红楼梦》中“香菱学诗”选段,作为古代文学名著中关于求学的经典片段,被创造性应用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学习心理专题的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做到深学细悟见实效。正如一位学生在课程满意度调查时所说:“‘香菱学诗’的故事对学习章节内...
关键词:章节内容 课程满意度 香菱学诗 创造性应用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文学名著 《红楼梦》 心理学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