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民族学院历史文化学院

作品数:59被引量:150H指数:6
导出分析报告
发文作者:王锺翰王恒杰李鸿宾王湘云正茂更多>>
发文领域:历史地理社会学经济管理文化科学更多>>
发文主题:纳西族契丹人中国藏学官印清军更多>>
发文期刊:《历史教学(下半月)》《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社会科学辑刊》《青海社会科学》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机构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论曹魏王朝的权力分配被引量:1
《江西社会科学》1994年第4期60-65,共6页要瑞芬 
论曹魏王朝的权力分配要瑞芬在中国历史上,曹魏王朝的权力分配方法是非常特殊的,它是由皇帝独揽大权,依靠曹氏疏族和姻亲,而抑制曹氏的亲族。这显然不同于以往任何一个王朝的权力分配方法,是权力分配制度上的一个创新。旧史官在论...
关键词:《三国志》 都督中外诸军事 魏明帝 中领军 权力分配原则 曹魏政权 司马懿 曹氏 领军将军 曹操 
古希腊文化的多元透析被引量:1
《云南社会科学》1994年第1期84-89,共6页刘爱兰 
古希腊文化的多元透析刘爱兰本文所论及的古希腊文化是指从荷马时代(公元前11──前9世纪)至古典时代(公元前5世纪──前4世纪中叶),主要由希腊人创造的,并在古代世界达到高度发展的文化。古希腊文化内容丰富,影响深远,是...
关键词:古希腊文化 克里特人 民主政治 希腊人 希腊神话 公元前 伯里克利时代 爱琴文化 荷马时代 民族精神 
元代汪古部基督教浅探被引量:3
《内蒙古社会科学》1993年第6期82-86,共5页正茂 
汪古部是金无之际活动在漠南大青山南北的一个部族,它是由回鹘族的一支演化而来,操突厥系语亩。汪古地区南接中原,扼蒙古高原通往中原的要冲,同时,还处在东西陆路交通的必经之地上。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得汪古部地区成为各种文化的...
关键词:元代 汪古部 基督教 蒙古高原 
读《结打木、杨打木二城考》被引量:3
《中国藏学》1993年第4期151-154,共4页王恒杰 
藏学研究中,有关云南藏族的文章是不多的。我个人虽然从1959年就开始到云南藏区进行调查研究,但由于种种原因,只是限于材料搜存,写研究文章只是近些年的事。就所见有关云南藏族的文章中,邓锐龄同志所写《结打木、杨打木二城考》一文,是...
关键词:达赖喇嘛 十三年 中甸县 纳西族 云南藏族 吴三桂 城考 西藏 康熙 清实录 
林丹汗联明抗金的经济原因被引量:2
《内蒙古社会科学》1993年第5期50-55,共6页曹彦生 
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正值明朝衰落不已。东北地区女真崛起,蒙古诸部割据混战之际,时年十三岁,被中原蔑称为“穷饿之虏”的“新憨”林丹,承继父亲布延的蒙古察哈尔部汗位。
关键词:林丹汗 联明抗金 经济原因 蒙古经济 
论朱元璋的“居安虑危”思想
《江西社会科学》1993年第5期17-22,共6页陈梧桐 
明太祖朱元璋具有突出的“居安虑危、处治思乱”的思想。洪武年间,朱元璋治国的许多重大决策措施,虽然归根到底是当时历史条件的产物,但同他本人的“居安虑危”思想也有十分密切的关系。本文拟就朱元璋“居安虑危”思想的产生及其对洪...
关键词:朱元璋 决策措施 处治 思想 洪武年间 探讨与分析 经验教训 长治久安 农业生产 农民起义 
开拓创新的一部力作——读《白寿彝民族宗教论集》
《求是》1993年第10期40-43,共4页陈连开 
白寿彝教授,是蜚声海内外的史学家。他对中国历史博大精深的学识以及对中国史学史自成一家的研究,早已为学林所推崇;他对中国民族史研究的卓越成就,也是众所公认,连续两届被推选为中国民族史学会会长。最近,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关键词:民族史研究 白寿彝 宗教论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中国史学史 力作 创新 民族宗教问题 
胤祯与抚远大将军王奏档被引量:1
《历史研究》1993年第2期38-48,共11页王锺翰 
近10年来,胤祯及其《抚远大将军王奏档》一书已引起清史界的广泛重视。胤祯为清圣祖玄烨之第十四子,康熙晚年,深得乃父宠信,故有抚远大将军之特命。皇太子胤礽一废再废,诸皇子党夺嫡之争日烈。圣祖之命胤祯远出及久留西宁,岂亦有如诸葛...
关键词:抚远 康熙 十七年 奏稿 清圣祖玄烨 六世达赖喇嘛 满文 西宁 西征 准噶尔 
论华夏民族雏形的形成被引量:5
《社会科学战线》1993年第3期143-149,2,共8页陈连开 
论者常以为华夏民族在夏代已经形成,窃以为夏代确已形成华夏民族后世发展的核心,但华夏的三支主要来源夏人、商人、周人当时尚未融为一体,他们到西周时虽已融合,也仅形成民族的雏形,到春秋战国才形成稳定的民族共同体。秦的统一,是在华...
关键词:华夏民族 甲骨文字 西周 民族共同体 氏族部落 诸侯 春秋战国 夏商周 黄帝 周人 
默默地钻在地下改良土壤——忆姚涌彬
《农业考古》1993年第1期260-264,共5页陈梧桐 
1992年元旦过后不久,我与老同事、人民教育出版社副总编辑王宏志同志通电话,她告诉我姚涌彬同志已于去年(1991年)12月30日去世,我简直懵了。还在一周以前,当她告诉我老姚做了十二指肠溃疡手术、已基本康复出院的消息后,我曾赶去他家探...
关键词:编辑工作 改良土壤 十二指肠溃疡 总编辑 文物考古 教育出版社 编辑室 下床活动 地钻 手术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